中国零售与消费品行业并购趋势——风起云涌,静待花开

2019年刚刚过去,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首当其冲受此影响的各大零售与消费品企业,能否迎难而上,困境中寻求机遇?过去一年中国零售与消费品行业并购市场表现如何,能否继往开来,帮助企业完成破局?


概览


2019年中国零售与消费品行业并购风起云涌,虽交易数量和披露的交易金额较2018年有所下滑,但涌现出较多大型交易,平均交易规模较2018年上升。细分板块上,国内企业在传统零售行业的境内并购和食品与饮料和酒店、休闲与餐饮行业的跨境并购金额均出现较大增长。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交易数量和披露金额较往年同期下降约70%,但对中国零售与消费品市场的长期信心促使各类投资者仍聚焦对优质资产的追逐。一季度已披露的旗舰型交易包括:


  • 百事宣布将出资7.05亿美元收购国内线上休闲零食龙头企业之一百草味;
  • 红杉资本战略投资君乐宝超过人民币12亿元 ,以15.26%的持股比例成为君乐宝最大的机构股东;
  • 古越龙山拟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占比总股本16.67%)募集资金人民币11.42亿元(估值约人民币68.5亿元);
  • 喜茶即将完成由高瓴资本和蔻图资本的D轮融资,投后估值或超人民币160亿元;
  • 完美日记以20亿美元的投后估值获得厚朴基金、老虎基金的新一轮融资1亿美元。


普华永道对中国零售与消费品行业并购市场长期看好,并预计待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控制后,2020年并购交易将反弹;“新消费”、“多渠道零售”、“优质资产”、“供应链整合”将成为2020年并购交易关键词。


01


2019年概览

中国零售与消费品行业并购趋势——风起云涌,静待花开


政策和环境推动中国消费品市场

过去一年在政策的引导下,中国消费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更趋完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的印发,优化消费环境、激发国内消费潜力;新一轮个税改革助推居民增收,中国继续稳步以消费为主导拉动经济。


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市场之一,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的驱动力。新生代消费者对快捷、健康、个性化产品的和服务的兴趣浓厚。


新零售和传统零售融合风起云涌

新零售业务模式出现线上和线下的融合趋势,这一业态的增长,伴随消费者对优质产品和国外品牌的强烈需求,为中国零售与消费品行业并购交易提供了内生动力。


超市等传统零售消费品行业变革加速,促生大型交易。传统零售业和电商正通过构筑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场景,深化供应链整合,建立全渠道布局。


生鲜赛道仍是资本关注的焦点,我们预计线上线下融合仍将进一步持续和深化。


中小型海外并够活跃,全球布局加速

互联网零售和消费品企业继续积极地“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优质并购标的,通过海外并购获取海外优质品牌和渠道资源以增强自身的市场地位。海外并购交易在2019年并购总金额与2018年基本持平,但交易数量较上年增长19%,其中不乏大型并购交易。


中美贸易局势持续紧绷,更多中国零售与消费品企业转向除美国之外其他发达的海外市场并购标的。亚洲周边地区、欧洲及大洋洲等地,依然是中国买家现阶段最青睐的目标市场。


消费板块聚焦,资本趋于谨慎

考虑到经济和政治的不确定性,私募股权投资趋于谨慎,总体表现为并购交易数量有所减少,但不乏高领资本收购格力电器等超大型交易的涌现。


在2019年私募股权投资整体交易下滑的形势下,互联网零售、酒店、餐饮与休闲板块私募股权投资活跃度持续稳步提升,体现对“新消费”板块的聚焦。


02

中国零售与消费品行业2019年并购活动回顾


并购交易数量和规模双双呈下降趋势

中国零售与消费品行业并购趋势——风起云涌,静待花开


中国零售与消费品行业并购趋势——风起云涌,静待花开


2019年发生并购交易976笔,2018年为1,032笔;2019年已披露交易规模达497亿美元,2018年为586亿美元,分别下降5%和15%。


平均交易规模受超大型大交易影响,上升13%

2019年平均交易规模约为美元8,350万元,较2018年平均交易规模人民币7,440万元,上升13%。2019年有17笔超过5亿美元的超大型交易,交易金额总计约243亿美元(2018年14笔, 交易金额超过141亿美元)。


主要赛道集中在消费升级领域,财务投资者仍为主要投资方

中国零售与消费品行业并购趋势——风起云涌,静待花开


投融资的热门赛道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零售、酒店、餐饮与休闲等消费升级领域;财务投资者(私募股权基金)境内投资仍为最主要投资方,国内企业间并购和海外并购紧随其后。


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上升19%,主要集中在欧洲及亚洲部分地区的发达市场

2018年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共95笔,2019年上升至113笔,上升19%;65%以上的海外投资发生在欧洲以及亚洲部分地区的发达市场。


03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零售消费品行业的影响


随着中国政府采取管控措施以减少病毒的进一步传播,近期,国内疫情已得到控制,在严防输入性风险的同时,绝大部分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已有序回复到疫情前状态,但疫情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扩散。以下仅讨论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1. 互联网零售

疫情催化了部分消费群体线上消费习惯,线上消费以及到家业务的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头部企业将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同时,消费频次和场景的变化提高了客单价,有望解决配送成本占比高的痛点。


预计疫情结束后互联网零售企业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线上消费习惯在二三线城市亦逐步渗透;财务投资者资本助力互联网零售企业发展的案例亦将出现增长。


2. 传统零售

预计疫情对实体零售企业短期冲击较大,对可选品的需求影响大于对必需品影响,疫情结束后预计传统零售能较快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同时,疫情加速了部分企业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和多业态布局的步伐。


预计疫情结束后传统零售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步伐短期内将催生并购活动,部分面临较大现金流压力的传统零售企业可能存在较强的融资需求。长期来看高科技赋能的全渠道零售可能更受投资机构青睐。


3. 酒店、餐饮与休闲

鉴于疫情期间人口流动大幅下降,境内旅游团暂停,人员聚集场所停业,对酒店、餐饮以及休闲行业冲击较大;受固定成本占比较大的影响,中小型酒店、线下餐饮实体店均面临严峻挑战。


由于酒店、餐饮行业为本次疫情的重灾区,部分酒店、餐饮行业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中小企业的生存面临更大挑战。预计2020年部分酒店、餐饮行业的股权融资需求将会增加。


4. 食品与饮料

疫情对保健品、酒类等社交赠礼类食品短期内产生影响,而对肉类、方便食品、调味料、乳制品等影响较为有限。


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将利于行业整合。如百草味等拥有线上渠道的休闲食品在疫情中脱颖而出,头部企业集中度有望提升。同时,疫情对生活方式产生的深远影响,将加速板块内企业整合,对提供2C产品的头部企业亦是利好。


04


2020年展望


消费型经济增长刺激并购交易

在经历了2018年的短暂快速增长后,尽管受到巨大市场不确定的影响,2019年行业并购活动在震荡调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在此宏观背景下,普华永道对中国零售与消费品行业并购市场长期看好。


2020年初受到“黑天鹅”疫情事件影响,部分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预计2020年下半年该板块企业有较强的股权融资需求。另外,疫情也将提升零售线上线下整合速度,加速多业态布局,推动新旧业态投资并购热潮。同时,疫情期间不同的生活方式将促使消费者进行思考,并将对零售消费品行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境内战略投资者

传统实体零售商将继续与国内领先互联网企业展开深化合作,从而增加供应链能力和韧性,改善物流以及整体的消费者体验,满足新生代消费者消费升级诉求。在此市场环境下,普华永道预计传统零售、食品与饮料、酒店、餐饮与休闲等仍是2020年境内战略投资者参与的热门板块。


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入境并购

境外战略投资者将会持续关注中国市场,并通过更多的与本地企业的合作实现其中国战略。境外投资者将更关注数字化、多渠道的健康产品以加速其在中国市场的转型,并将部分产品引入海外市场,增加其产品的多元化。


预计入境并购活动在全球疫情得到控制后将稳中有升,尤其是在那些满足中产阶级需求的产品或行业方面。


海外并购

预计2020年的海外并购活动将先抑后扬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影响了跨国的交流,可能对海外并购活动短期产生影响;


在疫情得到控制后,中长期来看:

  • 中国零售及消费品企业和品牌拥有者(尤其是民营企业)将继续通过并购获取海外优质品牌,来满足国内迅速增长的中产阶级需求。
  • 第一阶段的中美贸易协定的签订和正在进行的英国脱欧事宜,对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更多机遇。然而,近年来各国对大型跨境交易的政治敏感性依然较高,仍将对中国零售与消费品企业海外并购产生不确定性。


财务投资者(私募股权基金)

财务投资者在2020年活跃度将有所提升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活动,2019年活跃度有所降低,资本趋于谨慎。并购重组政策持续松绑和科创板并购重组改革先行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或将进一步激发财务投资者对境内标的的投资热情;


除了中国境内的投资,财务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参与海外并购交易,包括作为拥有美元的财务投资者与战略投资者进行合作;


私募基金将继续重点关注高成长的互联网和新零售以及餐饮休闲等消费升级行业。


近期的瑞幸咖啡舞弊造假事件后,未来对新商业模式的尽职调查将会更加严谨和慎重;若牵连其他中概股在美股市场的表现,不排除将出现企业从美国退市并在中国、香港地区重新上市的可能。财务投资者将在此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