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挽救手機成癮的孩子,先挽救他們的父母,有錯嗎?絕對沒有

孩子玩手機成癮這個問題,可能也是很多家長頭疼又特別棘手的問題。

要挽救手機成癮的孩子,先挽救他們的父母,有錯嗎?絕對沒有

很多孩子因為手機,不僅僅是影響了學習、耽誤了學習,更甚者輟學,毀了終身的比比皆是。

例如

去年年底西安第80中學一高三學生,因為晚自習翫手機,被巡邏老師發現後並將手機沒收,第二天該學生找了幾次老師要手機,因老師不在辦公室,而將辦公室另一名老師殺了。

還有一名8歲的孩子,因為玩手機,被母親說了幾句,直接跳樓了。

同學還是一名老師,她兒子玩手機,因為家長制止,上到初二直接不上了,同學軟硬兼施,我就是不上學,這不5年過去了,同學的兒子還待業在家。最好的年華已經錯過了。

隨便翻翻網頁,道理都是一籮筐一籮筐的,但是真正實施起來,卻很難,效果也不見得很好。

就像,我們經常給一些學習差的孩子說,你要努力學習,孩子也說了,我要努力學習,可是怎麼努力?以前欠下的帳,拉下的知識,是孩子一句努力就可以的嗎?誰不想學好?只是怎麼學呀?

很多孩子也知道,經常玩手機不好,對,向你保證了:我下次再不玩了,我就玩一個小時,我就打一關遊戲。

可事實上,不是每個孩子的自制力都那麼好的。對於那些手機著魔的孩子來說,有時真的像吸食了毒品,他們沒有手機的日子會瘋掉。

要挽救手機成癮的孩子,先挽救他們的父母,有錯嗎?絕對沒有


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走到這一步的根源在哪裡?

其實都在父母身上。

縱觀一個個手機上癮的孩子,學習都不是多好。

縱觀一個個因手機成問題孩子的案例,背後都離不開家長的問題。

1. 上面說到80中,因手機殺老師的那名高三學生。

他父母離異,判給母親,母親開了間茶秀,社會人一個。這個學生該需要的母愛和父愛及陪伴,現實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無處躲藏的孤獨靈魂怎麼辦,寄託給手機了。

所以,一旦沒有手機,他生活中不知道到幹什麼,就會瘋掉。

2. 同學作為一名老師,自己的兒子教育的卻這麼失敗,其實問題還在同學身上。

同學的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同學又不願與公婆同住,所以從孩子出生起,就是她一個人帶孩子,可以說,典型的喪偶式教育。

再加上同學性格有點怪異,有些不太合群。對兒子從小特別護短,對兒子的什麼事都是哄著來。

以至於把兒子養的特別任性,目中無人,最後目中也許他。

同學和兒子兩個人的生活難免有也單調,父愛的一方缺失,孩子的很多東西得不到填補,然後就和同學對著幹,你不讓乾的事,我偏要幹。

3. 還有很多沉迷手機的,不是父母從小溺愛的,就是父母不太管的;包括忙於掙錢的,不負責任的,不重視教育的,留守兒童。或者父母在家,自己就是手機不離手的人,那你的孩子不玩手機,誰玩手機。


父母從小在孩子身上缺失的東西,孩子會轉化方向,尋找另外一種東西來替補,以致讓自己能不那麼無聊的生活著,這東西比如像手機。


要挽救手機成癮的孩子,先挽救他們的父母,有錯嗎?絕對沒有


所以,怎麼挽救玩手機上癮的孩子那?

1. 對於那些上癮成痴,幾近瘋狂狀態的孩子,挽救起來真有點難,最終要正常起來,也只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醒悟。

2. 對於手機癮還不是那麼重的孩子。

他們為什麼玩手機?手機好玩唄。。

手機沒什麼好玩?沒有興趣的事情幹唄。

學習上有地方吃力,欠賬了。書又不想看,也看不進去。又沒人陪,沒人帶著逛。

所以手機,絕對的忠誠著,隨時隨地陪伴。

其實說穿了:這些孩子還是寂寞、孤獨、無聊、沒安全感。

怎麼辦呢?

那句被人們引為了無數次的話: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陪伴

不論你的孩子現在還小,還是已成手機孩子,從此刻起,你最能做的就是:陪伴

陪伴不是時時刻刻看著他們,

而是,放下你手中的手機,抽出你的部分時間,一點精力和認真的心思,和他們一起去幹他們感興趣的事,全家人一起的親子互動的活動。

哪怕陪他們一起吃飯、旅遊、爬山、游泳、或者一個下午靜靜的看幾集電視劇,一部電影;陪他們聊聊學校,聊聊朋友,聊聊劇情。

讓孩子們有事可幹,有人引導,不至於那麼迷茫;因為陪伴,讓孩子們內心充盈,有一定的安全感;同樣生活一下子豐富起來,也分散了他們的注意力。

要挽救手機成癮的孩子,先挽救他們的父母,有錯嗎?絕對沒有


總之,

不要去給手機孩子,再一味的講什麼大道理,也不要求他們再三的保證,家長們要先從自己做起來,先從自己根本的改變起來,而且要長此以往,發自內心的改變起來,只要這樣,孩子才會慢慢的改變。

要挽救手機成癮的孩子,先挽救他們的父母,有錯嗎?

絕對沒有。

一句話:想讓孩子改變,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