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人工智能,信息化防疫戰早已打響

為防止新冠病毒蔓延,當下不少公共場合都已經採取入門檢測等措施,以將病毒拒之門外。

比如,在進入公交車、地鐵、商場、咖啡店前,都需要工作人員用體溫槍逐一檢查體溫,但這種人工檢測的方法也難免會影響公共交通的通行效率,尤其是正值春運期間的火車站、客運站這些人流頗大的地方。

不過,我們也不必擔心體溫檢測會讓我們的出行變得困難,在當前環境下,也有不少新技術正在輔助我們對抗疫情,讓我們的通行更方便之餘,也讓前線醫護有更好的健康保障。

5G 讓我們當了一次「雲監工」

自去年開始,5G 通訊已經開始被應用到公共建設當中,而在今年,我們也能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中看到 5G 的身影。

在火神山醫院附近的樓頂,我們能看到一個圓形的監控攝像頭在工作,那個正是數千萬「雲監工」們的眼睛,通過 5G 網絡 24 小時不間斷傳輸火神山醫院的建設實況。


5G+人工智能,信息化防疫戰早已打響


按傳統的模式,必須要拉光纖或者網線,但當時工地的施工環境非常複雜。而且也不可能把網線拉到鐵塔上去,畢竟線最終要回到機房裡去。——湖北移動新聞室主任王政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

根據《第一財經》向中國電信方面獲悉,本次直播同時在線觀看人數超過 9000 萬人次,累計訪問人數超過 2 億人次。

而在中國移動方面,咪咕視頻通過向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等 20 多家主流媒體進行直播推送,截止 2 月 4 日累計觀看人數已達到 3 億次。

5G 和 VR 組成「信息化防疫」

5G 除了被應用在直播以外,還被應用到體溫檢測:5G 紅外熱成像測溫。

根據《浙江日報》向中國移動諮詢獲悉,這套系統由紅外線體溫檢測攝像頭、體感黑體、5G-CPE 以及電腦主機組成。

相比傳統的人工測溫槍檢測,5G 紅外熱成像測溫採用非接觸式設計,也就是進出人員只需在鏡頭和傳感器前走過,設備就能快速獲取當前人員體溫數據進行篩查,從而免去人工逐一測試的步驟,提高通行效率,減少人員滯留所造成交叉感染的情況。


5G+人工智能,信息化防疫戰早已打響


據悉,通過熱成像技術和環境數據算法,儀器的測溫精度可達到 ±0.1℃。藉助 5G 網絡,儀器所檢測的體溫數據會及時傳輸到防疫控制中心,當人員被檢測到體溫異常時,設備會自動發出警告提醒。

而整個檢測過程只需 0.5 秒,比人工測溫快了 10 倍。

目前,5G 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已經在部分地區的商場、醫院及交通樞紐中使用,之後也會陸續部署到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所當中。

醫院重症監護室是對抗病情的前線陣地,同時也是醫患之間病毒傳染最多的地方。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的重症隔離區中,我們能看到有不少新安裝的監控設備,但這些並不是普通的安防監控鏡頭,而是中國移動安裝的「VR 遠程觀察及指導系統」。

當然,由於需要進行實時的高清 VR 畫面傳輸,這套系統同樣也是基於 5G 網絡搭建而成,和前面提到的紅外體溫檢測系統一樣,VR 遠程觀察及指導系統也是這次「信息化防疫」的應用之一。

AI 將確診時間縮減到 30 分鐘

實際上,除了更高效的通訊傳輸以外,AI 人工智能也本次疫情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

2 月 1 日,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線了「自動化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對比目前所用的核酸檢測,該系統能根據 AI 算法對疑似病例的病毒樣本進行全基因組序列比對,不只是檢測病毒基因的局部,從而防止病毒因變異而造成檢測漏檢的情況。

此外,在 AI 的幫助下,疑似病例的病毒樣本檢測也從原來的數小時縮減為半小時,大幅提高確診效率,減緩醫護資源緊張情況。


5G+人工智能,信息化防疫戰早已打響


根據澎湃新聞介紹,本次「自動化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由阿里達摩院和傑毅生物技術公司共同研發,阿里方面提供分析算法支持,傑毅生物負責全自動高通量測序建庫儀,通過分佈式設計的分析算法,系統將測序後的結果進行拼接(拼接階段使用 de Bruijn 圖算法),繼而在短時間內得出病毒的完整結構和診斷結果。

另一方面,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在近日也上線了「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智能影像評價系統」,該系統通過人工智能全肺定量分析技術,該技術使用 AI 影像算法對 CT 影像進行自動化比對、診斷和病狀定量分析及評價。

此外,該系統還能根據檢查結果對病患嚴重程度進行分級、情況分析,為臨床醫護人員提供多維度的決策幫助,減緩當前醫療資源短缺的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輔助診斷以外,阿里雲、百度等互聯網企業也於近日宣佈開放 AI 算力,為治療新冠病毒肺炎的藥物研發提供幫助。

不過儘管 AI 在醫療輔助方面已初見成效,但 AI 醫療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和所有新藥一樣,需要大量的臨床實驗數據,才能讓 AI 醫療系統應用到更多機構當中,在沒有數據的支撐下,AI 對醫療系統的幫助仍然非常有限。

但不管怎樣,我們在這次抗疫中已經能看到 5G 和 AI 有著更實際的應用,這對於即將到來的「5G+AI」智慧通訊來說,已經是個不錯的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