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刘安:不怕领导坏,就怕领导蠢

遇到淮南王刘安这样的领导,赶紧跑。否则,你的人生就是一出悲剧。

刘安看起来很值得跟随:

  • 级别高(汉武帝的叔叔,正版刘皇叔)
  • 能力强(材高)
  • 德行好(行仁义,天下莫不闻)
  • 爱才(招揽宾客数千人)
  • 待遇好(多赐金钱)
  • 文化素养高(《淮南子》主编、喜欢读书弹琴)
  • 有追求(想造反)

所以,上到正国级高官(丞相田蚡fén)、下到普通老百姓,都觉得刘安是个很不错的领导。

但是,他的造反最终成为一个笑话(为天下笑),他的下属全部窝囊死(诸所与谋反者皆族)。

两千年来,很多人嘲笑刘安的愚蠢。比如王夫之说他蠢得无可救药(其愚可哂shěn,其狂不可瘳chōu矣)。

当然,也有很多人不相信刘安会这么蠢,认为是汉武帝故意陷害他、抹黑他。

一个领导,会愚蠢到让人无法相信的地步吗?

淮南王刘安:不怕领导坏,就怕领导蠢

刘安画像。民间传说中,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刘安愚蠢的第一个表现:对形势的判断完全错误。

汉武帝一代雄主,打遍天下无敌手。

但在刘安看来,毛头小伙一个,整天就知道瞎折腾。汉武帝天天防他像防贼一样,他反而觉得汉武帝对自己这个便宜叔叔很好(陛下遇我厚)。

武帝一朝,文有公孙弘、张汤这样的老狐狸,武有卫青、霍去病这样的战神,牛人如云。

但在刘安看来,只有大将军卫青对自己的造反事业有威胁,但也好办,派个刺客杀掉就OK了(一日发兵,即刺杀大将军)。至于公孙弘,刘安觉得,搞定他也就是几句话的事儿(如发蒙振落耳)。

此外,七国之乱后,中央政府把诸侯王的军政大权全部收回,刘安这样的诸侯王,无兵无权,就是个富二代,只剩下收收税、消消费的奢侈生活。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后,诸侯王更是被坑爹,儿子越多,死得越快(详见 )。

但在刘安看来,自己虽然国小兵少,但登高一呼、天下响应,干掉刘彻小儿,成功率高达90%(十事九成)。

他为毛这么自信?因为他的第二个特点。


刘安愚蠢的第二个表现:完全听不进不同意见。

刘安向长安派了很多间谍,包括女儿刘陵(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美女间谍),结交权贵、刺探情报。

看着很牛叉,但是没毛用,因为刘安只喜欢听自己喜欢听的。

如果情报部门向他汇报:汉武帝英明神武,皇子茁壮成长,这届政府奋发有为。他就会很生气,大骂情报人员:胡说八道、妖言惑众!

(即言“汉廷治,有男”,王怒,以为妄言,非也。)

如果情报部门向他汇报:汉武帝昏庸无能,连个仔都生不出来,这届政府不得人心。他就会很高兴,猛夸情报人员:求真务实、踏实能干!

(为妄言,言“上无男,汉不治”,即喜。)

他团队的核心成员(淮南八公之一)、警卫局局长伍被(pí)劝他不要造反,否则会亡国(王安得此亡国之言乎)。

他勃然大怒,直接将伍被的父母抓起来、关在监狱3个月。然后,再问伍被:你现在还觉得我造反会失败吗?

所以,他越来越听不到真话,越来越觉得自己英明神武、造反必胜了。

淮南王刘安:不怕领导坏,就怕领导蠢

刘安,据说还是豆腐的发明者


刘安愚蠢的第三个表现:不尊重人才。

伍被因为发表不同意见,父母就被抓起来。伍被心里会怎么想?

刘安才不管呢。老子贵为刘皇叔,淮南国这么高端的平台、这么丰厚的待遇、这么美好的前景,给你工作就是对你的恩赐,还讲什么条件?人要懂得感恩。

这种视人才如奴才的主子心态,导致刘安接连犯错。

团队另一位核心成员(淮南八公之一)、淮南王的警卫连连长雷被(pí),是著名的剑术大师。

刘安的太子(汉朝,诸侯王的继承人称太子,皇帝的继承人称皇太子)刘迁学剑,进步神速,打遍下属无敌手。他听说雷被剑术高超,就要和雷被比剑。

雷被一再婉拒。开玩笑,谁敢赢太子?

但太子坚持要比剑,雷被无奈,只好答应。

淮南王刘安:不怕领导坏,就怕领导蠢

任何体育比赛,输给领导都是件非常考验技巧的事儿。输得太明显,领导不开心:

  • 我水平有那么低吗,需要你这么让我?
  • 我心胸有那么狭隘吗,搞得你不敢赢我?
  • 我群众基础这么差吗,你这么敷衍我?

所以,雷被很痛苦,又要放水,又要让场面看着精彩,结果,一个没hold住,误伤了太子。

这事儿可大可小。

换了大将军卫青那样宽宏大度的领导,即便被李广的儿子故意打伤,也不吭声,更别说是误伤了。他应该会拍拍雷被的肩膀,说:你小子,有一套!

刘安父子不是卫青。

刘迁大怒:你敢伤我?!还有没有点上下尊卑?你想干什么?你是对我有意见吗?你是汉武帝派来的刺客吗?

然后,多次到淮南王刘安那里,告雷被的黑状。

雷被一看,闯祸了,把领导得罪了,淮南国待不下去了。

刚好当时汉武帝下诏,呼吁全国有志之士到长安报名参军、抗击匈奴。雷被就想跳槽、从军。

刘安父子一看,果然有猫腻,被我们发现了,想跑?

刘安不仅不放人,还把雷被痛骂一顿,立即撤职,监视居住。看以后谁还敢不老实?(斥免之欲以禁后)

雷被逃了,直接跑到长安,告御状:我想响应国家号召、参军打匈奴,刘安父子不让。

汉武帝命张汤(时任廷尉,大法官)审理此案。

张汤当然严办,经过初步调查,申请抓捕淮南王刘安。汉武帝没同意,而是派长安警备区司令(中尉)殷宏为钦差大臣,赶赴淮南国,当面进行调查谈话。

一份造反PPT做了20年、号称成功率高达90%的刘安非常紧张:怎么办?怎么办?

坑爹的刘迁建议:咱们事先埋伏下刀斧手,如果钦差敢抓您,宰了他,咱们起兵造反。

刘安说:好。

没想到钦差来了,只是和颜悦色地询问了一下事情经过。刘安就没动手。

钦差返京复命。张汤等高官建议:淮南王抗旨,当诛。

汉武帝没同意,只把淮南国的两个县收归中央,以示惩罚。因为,淮南王虽然抗旨,但情节较轻。更重要的是,汉武帝正一门心思指挥卫青、霍去病在北边和匈奴大战呢,没心思搭理他。

刘安暂时安全了,又开始牛叉了:我这么奉公守法、勤政爱民,你竟然拿走我两个县,还有天理吗?

然后,继续积极完善自己那份成功率高达90%的造反PPT(日夜为反谋,按舆地图,部署兵所从入)。

其实,雷被事件还暴露出一个问题:刘安对家人的纵容。

多少官员落马,就是因为管不好家人。大量事实证明,只有管好“家里的人”,才能办好“大家的事”嘛。

刘安愚蠢的第四个表现:管不好家人。

如果能管好家人,刘安这辈子至少会寿终正寝。因为他的造反,主要精力都花在做PPT上了。每次被吓得想造反时,他总是犹豫不决,觉得时机不成熟、PPT还不完美(时欲叛逆,未有因也......欲发兵反,计犹豫,十余日未定)。

可惜,他的家人太给力了。刚消停了一年,又开始挖坑了,一个超级大坑。


淮南王刘安:不怕领导坏,就怕领导蠢

这一次是刘安的孙子刘建。他匿名举报自己的叔叔、太子刘迁:一年前,曾企图杀害朝廷钦差(阴使人告太子谋杀汉中尉事)。

刘建为啥这么做?因为刘建的爸爸是庶长子,刘安、王后和太子都不待见他。汉武帝施行推恩令以来,刘安也不按规定把家产分给刘建的爸爸。

刘建很不爽,就想告倒刘迁,爸爸当太子,自己当淮南王的第二顺位继承人。

这小算盘打得,坑爹、坑爷爷、坑全家。

杀害钦差比不让雷被爱国性质严重多了。

汉武帝当即下令,让张汤审理此案。丞相公孙弘也严令地方政府全力配合。

张汤直接把刘建和相关涉案人员、尤其是淮南王的核心团队成员抓捕、审问。

淮南王又害怕了,又准备起兵造反了。

他赶紧伪造皇帝的玉玺和部级以上官员的印章,然后派人混进卫青的大将军府,准备一旦确定了造反日期,就实施斩首计划。

他好像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叫霍去病的年轻战神,和一群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的猛将。

然后,他下令,召淮南国国相、寿春警备区司令(中尉)等军政大员来王府开会,准备把他们全杀了,起兵造反。

没想到,只来了一个淮南国国相。

这可咋整呀?刘安想了半天,只杀一个也没用啊,就放他走了(王念,独杀相,无益也,即罢相)。

然后,又不知道该咋办了(王犹豫,计未决)。

太子刘迁也绝望了,说:这事因我而起,我死了,您就安全了。反正咱们的核心团队都被抓了,现在造反,也不会成功。

刘安说:那,好吧。

于是,剑术大师、太子刘迁拔剑自刎,不过,没有成功(太子即自刭 jǐng,不殊)。

唯一不赞同刘安造反的核心团队成员伍被,对刘安彻底失望,主动自首,告发他的谋反罪状。

张汤直接下令,包围淮南王府,抓捕太子刘迁、淮南王后和其他所有涉案人员,并调查搜证,向汉武帝汇报。刘安身份尊贵,张汤没资格抓捕。

汉武帝严令张汤一查到底,同时派皇家事务管理局局长(宗正、正部级)到淮南国去审查刘安。

刘安得知消息后,自杀。

他筹划了20多年的造反,就这样一枪未发、胎死腹中。

陪他一起殉葬的,还有数万人。

涉及此案的所有诸侯、部级官员、地方豪强等,全部被灭族。

受他拖累的,还有淮南国全部科级以上干部。

哪怕你没有参与谋反,但因为不能及时规劝淮南王,一律免职,发配到边疆当大头兵,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毋得宦为吏)。

刘安的愚蠢,祸害了一个国。

淮南王刘安:不怕领导坏,就怕领导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