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豫劇《朝陽溝》背後的民間故事

說說豫劇《朝陽溝》背後的民間故事

說說豫劇《朝陽溝》背後的民間故事

銀環與栓保媽

聊《朝陽溝》前咱們先說說他在豫劇中的誕生過程,豫劇是根植於中原文化又具全國性影響的地方戲 劇種。在人們的記憶中,豫劇除了"花木蘭""紅娘""穆 桂英"等古裝戲人物,就是現代戲《朝陽溝》。初創於 1958年的《朝陽溝》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豫劇現 代戲,經舞臺演出和修改完善之後於1963年由長春電 影製片廠攝製成戲曲藝術片。自問世以來,《朝陽溝》 創造了豫劇現代戲歷經 60 年仍盛演不衰的奇蹟。

說說豫劇《朝陽溝》背後的民間故事

天仙配

《朝陽溝》隱含的民間故事原型

《朝陽溝》隱含的民間故事"天仙配" "天仙配"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至東晉幹寶《搜神記》的《董永賣身》。這一故事常常被中國傳統戲曲改 編和借用,例如黃梅戲《天仙配》,越劇《織錦記》,更早 的還有青陽腔《槐蔭記》,等等。豫劇《朝陽溝》寫的是 城裡姑娘銀環"下鄉"的故事,首先,《朝陽溝》主要人物之間的空間關係類似於 "天仙配"的故事原型。據故事講述,銀環生活在省會大 城市鄭州,她的同學栓保生活在小山村朝陽溝,二人有 著明顯的地域不對稱關係,這種不對稱關係在一定程度 上成為"下鄉"矛盾的前提。從敘事意義上說,銀環"下 鄉"和"天仙配"中的七仙女"下界"具有幾乎相同的文本 結構意義。而且,作品通過"落後人物"銀環媽之口,反 復強調了"城裡"和"鄉下"的對立存在,突出了《朝陽溝》 人物之間的空間差異。其次,《朝陽溝》主要人物的身份 類似於"天仙配"的故事原型。據析,銀環和栓保的關係 在本質上雖然是同學關係,但經過敘事手法的演繹則突 出了兩人分屬"城裡人"與"鄉下人"的區別。如銀環說 "我是城裡生來城裡長""從未到過農村",而且"五穀雜 糧難分辨,麥苗韭菜分不清"。而栓保則表示"知道啥 再說啥,別光說那外行話"。這導致他在糾正銀環對農 村的認知錯誤中進一步拉開了城市與鄉村的距離。而 且即使栓保娘在說到銀環下鄉時,也是用"下來"一詞, 如:"你是城裡下來的學生。"以上的敘述手法使銀環和 栓保二人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和七仙女董永相似的角 色功能意義。最後,《朝陽溝》人物的社會關係類似於 "天仙配"故事原型。主要人物銀環和栓保之間的不平 等關係被劇中其他人物的存在加深了。聽說銀環要來 朝陽溝的時候,出現了以下"景象":"老支書大會宣傳 小會講,二大娘把紅綠標語貼滿牆,小妹妹一天村頭接 幾趟,我的娘睡不著只嫌夜長,我的爹逢人就說有了希 望。"栓保爹唱出的"這一次可是真來啦"的臺詞背後更 是隱藏著對城裡姑娘"下鄉"亦幻亦真的情感。這說明 銀環的到來,已經不是銀環個人的事情,也不是銀環和 栓保兩個家庭的事情,而是整個朝陽溝的一件大事情。 此外,銀環媽作為城裡人代表,舉手投足間都充當了類 似於"天仙配"中拆散美好姻緣的力量。觀眾將《朝陽溝》構建為當代版的"天仙配"故事的 過程並非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之上,而是通過無意 識地接受完成的,這就是無意識的誤讀。這種誤讀使 《朝陽溝》由思想政治宣傳轉化為傳統民間故事,使富 含生命力的藝術形象從抽象的宣傳說教中昇華了出 來。而且《朝陽溝》已經傳唱幾十年,當今的話語環境 早已發生鉅變,從某種程度而言,正是誤讀造就了《朝 陽溝》跨越時空界限的審美結果。

《朝陽溝》隱含的"和為貴"基調與大團圓結局

說說豫劇《朝陽溝》背後的民間故事

團圓和睦

《朝陽溝》雖然創作於特殊的時代話語環境,但其 並沒有和當時大多數作品那樣強調鬥爭和對抗,反而 表現出了"和為貴"的基調。《朝陽溝》的任務設置並沒 有刻意渲染"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的對立,在"和為 貴"理念的影響下淡化了人物形象之間的衝突。即使 唯一的落後人物———銀環媽也很快發生了思想轉變, 改變了與其他人物對立的特徵。整部喜劇呈現出帶有 民間文化色彩的"和為貴"思想,這也是民間話語對時 代話語融合的表現。

總之,朝陽溝是一部經久不衰、歷久彌新的新時代戲曲,它反映了中國建國初期社會的精神風貌和革命熱情,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大眾愛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