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課內文言文知識點梳理 之《孫權勸學》

【作家作品】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課內文言文知識點梳理 之《孫權勸學》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世稱“涑水先生”,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步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資治通鑑》所記歷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2年。《資治通鑑》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

【課文解讀】

該文既記敘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也讚揚孫權、呂蒙認真學習的精神,並告誡人們後天學習的重要性,無論一個人先天天賦多好,如果後天不學習依然不能成功,相反一個人即使基礎差,但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能學到知識,並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辦事能力,並告訴人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內容理解】

結構

孫權勸學——呂蒙治學——魯肅嘆學(魯肅嘆學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

內容

《孫權勸學》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

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表現出來。

寫孫權勸學,著重以孫權的勸說之言,來表現他的善勸,而略去呂蒙的對答,僅以“蒙辭以軍中多務”一句寫呂蒙的反應,並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寫呂蒙接受了勸說;寫魯肅“與蒙論議”,著重以二人富有風趣的一問一答,來表現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而略去二人“論議”的內容,並僅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一句作結。

句子品味:

(1)當塗掌事,不可不學:指出“學”的必要性;

(2)卿言多務,孰若孤:指出“學”的可能性;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讚歎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驚人長進。

(4)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呂蒙以當之無愧的態度表明了自己才略增長之快之大。

(一)課文字詞詳解

,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軍中多務

【註釋】①初:當初,這裡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②謂:告訴,對……說,常與“曰”連用。③今:現在。④當塗:當道,當權。塗,通“途”。⑤掌事:掌管政事。⑥辭:推託。⑦以:用。⑧務:事務。

權曰:“孤欲卿治經

士邪!但涉獵,見往事。卿言多務,孰孤?

【註釋】①孤:古時王侯的自稱。②豈:難道。③卿:古代君對臣的愛稱。朋友、夫婦間也以“卿”為愛稱。④治經:研究儒家經典。經,指《易》《書》《詩》《禮》《春秋》等書。⑤為:成為。⑥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⑦邪:語氣詞,後寫作“耶”。⑧但:只,只是。⑨當:應當。⑩涉獵:粗略地閱讀。⑪見:瞭解。⑫往事:指歷史。⑬耳: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⑭孰:誰。⑮若:比得上。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蒙乃學。

【註釋】①以為:認為。②益:好處。③乃:於是,就。④始:開始。⑤就:從事。

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註釋】①及:到,等到。②過:經過。③論議:討論,評議。④驚:驚奇。⑤才略:才幹和謀略。⑥非復:不再是。復,再。

蒙曰:“士別三日,即刮目相待,大兄何

見事之晚乎!”肅遂蒙母,結友而別

【註釋】①士別三日:有抱負的人分別幾天。三,泛指多天。②即:就。③更:重新。④刮目:擦拭眼睛。⑤相待:看待。⑥何:為什麼。⑦見事:知曉事情。⑧乎:表示感嘆語氣,可譯為“啊”。⑨遂:於是,就。⑩拜:拜訪,拜見。⑪別:告別。

(二)重點句子翻譯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譯文】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學習!

2.卿言多務,孰若孤?

【譯文】你說(你)事務繁忙,誰比得上我(的事務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譯文】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當年吳縣的那個阿蒙了!

4.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譯文】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

5.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譯文】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或:瀏覽群書),瞭解歷史罷了。

6.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譯文】有抱負的人分別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譯文】長兄為什麼知曉事情這麼晚啊!

8.蒙辭以軍中多務。

【譯文】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託。

(三)揣摩語言

1.“不可不學!”表現了孫權怎樣的心理?

【答案】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孫權怎樣的心態?

【答案】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答案】孫權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麼?

【答案】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答案】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

(四)課文分析

1.《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鑑》,該書是北宋(朝代)司馬光(人名)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五代共1 362年間的史事。

2.孫權勸學的原因是“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孫權勸學的學習方法是“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孫權勸學勸的語言是“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孫權勸學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以上均填課文原句)

3.魯肅的話表現了他驚訝、敬佩的情感,也從側面寫出了呂蒙學有所獲;文末的“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進一步闡明瞭這一點。

4.寫出出自本文的成語: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開卷有益。

5.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案】勸學。

6.孫權是用什麼方法勸呂蒙學習的?

【答案】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

7.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所表示的語氣。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問語氣,相當於“嗎”。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耳:表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乎: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

8.本文告訴我們的道理有哪些?

【答案】(1)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2)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4)要善於聽取他人的建議或意見。

(5)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總會學有所成。

9.本文雖短,但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刻畫了鮮明的人物性格。請概括他們的性格特點。

【答案】孫權:豁達、大度,待人坦誠、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關心部下,對部下要求嚴格,善勸。

呂蒙:樂於接受勸告,勤奮好學;機敏精幹、虎虎有生氣的將才。

魯肅:直爽、敬才、愛才;忠厚的長者。

10.找出魯肅讚揚呂蒙的語句,並指出這裡是什麼描寫。其作用是什麼?

【答案】“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這裡是側面描寫。作用:突出表現呂蒙學有所成。

11.孫權的哪些主張和行動值得我們重視和效仿?

【答案】孫權認為廣泛地學習很有益處,不能因為事務多、時間少就不學習。

12.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

【答案】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志同道合。這最後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餘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13.表明呂蒙自己治學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語句是哪句?

【答案】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14.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內容,你知道是什麼嗎?結合我們已掌握的寫作知識,談談這樣寫的好處。

【答案】省略的內容:呂蒙的學習過程。好處:這一部分與中心內容無關,可以省略,這樣既節省筆墨,又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達到一箭雙鵰的效果。

需要打印的朋友請關注本頭條號,私信發送“ 孫權勸學 ”即可獲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