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報告“抄作業”環保工作豈能“走過場”?

新聞背景:

最近,深圳市政府官方網站上公示的一份環評報告引發廣泛關注。這份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出具的深圳灣航道疏浚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中,出現了“湛江”字眼三十多次,存在嚴重抄襲造假行為。事件經過媒體曝光後,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啟動問責程序,項目建設被暫停,生態環境部也責成相關主管部門依法嚴肅查處。

必須嚴查環評報告“抄作業”行為

環評事關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如此明目張膽“抄作業”、張冠李戴,出自一家權威的科研機構之手,實在讓人大跌眼鏡。更諷刺的是,這份環評報告經過3次掛網公示之後,最終被市民發現問題,相關部門顯然不能以一句“不負責科學審查”就能推卸自己的責任。可以說,正是從編寫到審查、公示,層層環節的失守失責,才最終導致了這樣一份貽笑大方的抄襲之作,堂而皇之登上了政府網站。誰編寫、誰把關、誰審批、誰發佈,必須一查到底,才能給公眾一個交代。

毫無疑問,環評報告抄襲,最直接的動機就是投機取巧,減少認真寫稿子的時間。在某些幹部看來,寫一篇優質的環評報告,估計得花上好幾天時間,但在網上下載一個模板,進行簡單修改,加一些本地數據,一兩個小時就能完成。

弄虛作假的環評報告折損公信力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想要的文案資料、寫作模板,只要上網就能“信手拈來”。或許有人會說,社會發展過程中會出現一些相似的、共性的問題,“借鑑”別人的報告也無關緊要。如果“借鑑”是為了博採眾家之長,以為己用,那麼加入實地調研數據、個人思考,並做綜合的研判,是有意義的。但是如果只是採取“拿來主義”,照抄照搬、思維怠惰,連名字都抄襲,不做調研,那麼所作出的環評報告沒有實用價值,甚至還有可能帶來不可預估的環境風險,對生態文明建設也會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長此以往,“借鑑”抄襲、弄虛作假的環評報告,會暴露出多重問題,還會給很多人造成假象,既無益於工作的開展,也無益於生態文明建設。

環境影響評價是一門科學,必須嚴謹細緻,環境影響評價單位承擔著分析、預測和評估建設項目實施後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環評報告可以成為民眾衣食住行的生活指南,也可以決定一個項目甚至是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責任重大。且不說一字之差都可能反轉結果,多個錯別字鱗次出現,不僅對評價結果產生重大誤導,其中體現出的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工作態度和項目目標也令人擔憂。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督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環保法律法規,均對環評單位、環評報告予以嚴格規範,錯得離譜的深圳灣環評報告,喪失了權威性、嚴肅性和公正性,不僅直接對環境評價造成惡劣影響,還無視法律、愚弄公眾,折損公信。

確保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零汙染”

環評單位是治理環境汙染、保護公共安全的把關人,一旦責任懈怠,作風不正、失職瀆職、以權謀私,勢必關卡失守,貽害無窮。故此,監管部門要針對此次環評單位的“自身汙染”事件展開調查,嚴查“汙染源”,追究責任人,強化監管力度,端正工作作風,提高環保檢測水平,恢復環評單位“風清氣正”的健康形象,確保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零汙染”。

生態環境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近年來,我國在體制機制建設上取得重大進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成為社會共識。現在決不能任由弄虛作假、形式主義,毀了大家的努力。出現深圳灣造假事件的確令人遺憾,除了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更應該汲取深刻教訓,成為舉一反三、補齊短板的契機。正所謂“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我們希望這樣貽笑大方的造假,當是最後一次。

微言大義:

@城南月湧:好的不學學這個,形式主義嚴重!

@妍師妹:真“學渣”,抄作業連名字都抄。

@姜姜姜醬lien:建議和畢業論文一樣查重。

@開火車送牛奶:環評很重要的,這都能抄襲,不敢想之前的那些是怎麼做出來的。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從調研、評估,到編寫、發佈,需要經過層層審查的環評報告在網上公示之後,竟然被市民發現“抄作業”。可見,該單位的環評工作基本淪為“走過場”。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在工作過程中,一丁點投機取巧就會造成嚴重後果,更不要說弄虛作假。環境保護事關國家長遠發展和公眾安全利益,必須時刻保持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摒棄形式主義的工作作風,這不僅是對工作的高度負責,更是對我們自身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