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犬儒主義”避世,中國的莊子出世,比較一下很有趣!

莊子,是個中國人就都熟悉,至少也聽過其大名。

犬儒主義,它是古希臘城邦時代結束後,馬其頓時期出現的一種哲學流派。

他們都有“避世”的思想,有的朋友就拿兩者來進行比較。

還別說,比較一下還真有趣。

因為我們先秦的諸子時代,跟古希臘城邦差不多在一個時期。而犬儒主義創立的時代在差不多公元前330年左右,而莊子也是差不多在這個年代,或許要晚一點,但晚的不多。

這就很有意思了,兩者時間相若,思想也有交叉的地方,一個東方,一個西方。

且聽我細細道來。

《莊子》包括政治哲學、使人獲得相對幸福的方法、以及更高層次的超脫。

犬儒學派則是社會混亂自私的產物,以身體、生活的勞苦使精神沉醉,達到逃避現實的目的。

一、犬儒學派背景及概念

犬儒學派的創始人叫第歐根尼

,是蘇格拉底的再傳弟子。

犬儒學派產生於馬其頓亞歷山大統治時期。亞歷山大攻克了希臘城邦,外來者掌控了政權,於是客觀上造成了希臘的哲學家開始脫離政治。

這一時期不僅產生了犬儒學派,還有懷疑學派。

這些哲學家們不再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歷代哲人那般以學問引領時代,在哲學理論中構建一個好的制度和國家。

他們的思想核心已經轉移了重心,他們追求的是:

如何在罪惡世界裡,保持自己的德行?

或者應該怎樣才能在罪惡的世界裡獲得幸福?

知識分子們在異族的統治下,不再對世界抱有希望,他們開始變得越來越自私。犬儒學派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誕生的。

因為第歐根尼有一句很著名的話:要像狗一樣地活下去。

所以他創立的學派被稱為“犬儒”。注意,這個詞是沒有褒貶的,只是一種客觀描述。


西方的“犬儒主義”避世,中國的莊子出世,比較一下很有趣!


二、莊子VS犬儒主義者

  • 1、節儉與避世的不同涵義

節儉與避世在犬儒主義者的思想體系裡,那就是日常生活的常態,也可以說是他們思想的具體體現。

因為他們排斥一切習俗,包括宗教的、服飾的、起居的、飲食的等等。這夠節儉了吧,連傳統的飲食起居都給戒了。

  • 可能有朋友要疑惑了,連飲食起居都排斥了,那還怎麼活,喝風去?

這就是貧乏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傳說,第歐根尼常年住在一個大桶裡,這樣來避世。你沒看錯,就是一個大桶。別問他怎麼洗澡,問就是節儉。我都決心像狗一樣活著了,還要洗什麼澡。

他的生活就像印度的苦行僧一樣艱苦,日常全靠乞討為生。

當然不同的是僧人把這叫化緣,看看,這多好聽。

再來看看我們莊子。

莊子的選擇與其叫避世,毋寧說是隱居。

隱居是主動的選擇,避世是被動的逃跑。

他在自然的隱居中,可不會用住在桶裡的方式來避世,他也不會說要節儉就去乞討。

相反,莊子不會這般刻意,刻意就代表著自我意識與社會在同一層面的對立。莊子選擇用一種更高的意識去看待萬物,一切都沒有分別,又何須避世呢?

看看咱這境界,比那第歐根尼不高几個檔次。

用佛家的話說:施主,你著相了。


西方的“犬儒主義”避世,中國的莊子出世,比較一下很有趣!

亞歷山大問有什麼要我幫你的,第歐根尼答別擋著我的陽光。


  • 2、“道德”的不同涵義

咱們再來看道德。

第歐根尼非常重視“德行”,他極度鄙視金錢財富,說:“只要你對幸運帶來的財富無動於衷,就可以從恐懼中解放出來。”

某種意義上說,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財富讓人患得患失,特別是房價的跌跌漲漲。

而第歐根尼就是通過鄙視財富,而來獲得道德上的解脫。

你看,我連錢財都能抗拒掉,我的道德還不崇高嗎?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對的。

但是財富是那麼容易抗拒的嗎?

所以他要用身體的勞苦(乞討)來抗拒精神上的本能,最終達到抗議人世的罪惡。

唉……一個需要用折磨肉體的方式來達到精神上的崇高,老實說並不怎麼高明。因為還是那句話,顯得太刻意,是一種被動的結果。

我們又來看莊子。

莊子的“道德”觀跟老子相同,都主張發揮人的自然天性,不要去刻意的束縛。

他追求的是人性的解放,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自由”“平等”

這絕不是開玩笑的,這種思想在《莊子》中有很多。只要每個人的天性得到了解放,大家很自然就自由了,也都平等了,人也就會獲得一種相對幸福。

例如:牛、馬本性自由,是謂“天”,就是天性;馬配馬鞍,牛穿鼻孔,是謂“人”,這就是人為。

所以莊子認為,

順應“天”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順乎“人”是一切痛苦和惡的根源。天是自然,人是人為。

意思是說,馬兒自由奔跑就會幸福,牛自在吃草就是幸福,人為的干涉只會令它們痛苦。

順應天性就是道德。


西方的“犬儒主義”避世,中國的莊子出世,比較一下很有趣!


  • 3、政治社會哲學

一流的哲學體系必須要有對政治和社會的觀照。

犬儒學派,在政治、藝術、美學上,嗯,全都——無!

沒錯,就是沒有。因為他是一種被動的避世學說,主要追求的是人的德行,以及在異族統治下如何獲得幸福。

而根本就不可能對現實世界有任何政治上或藝術上的觀照。

我們還是不要要求他們太多了。

咱們再來看莊子。

“無為”是道家的政治主張。不同的是,老子的總原理是“反者道之動”,它是人的處世哲學,也是政治統治的綱領。任何過激的行為或統治都會產生相反的結果,所以要“無為”。

而莊子則在老子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他不關心正反,而是以一個更高維度的意識來統御正反,使之合一。

具體的說就是,莊子認為“天”與“人”為一,任何以人滅天的行為,都會痛苦和不幸。

從這裡就可看出,莊子要的不是人為的禁錮人的天性,而是要將人為與天性相契合,做到統一。簡單的說就是,順應自然。

例如:有隻漂亮的海鳥歇腳在魯國的郊外,魯侯見了很喜歡,就派人把它捉住關在魯廟裡,然後命人奏“九韶”給鳥聽,又準備了豐盛的牛羊肉給鳥吃。

他想啊,這麼高雅的音樂,和這麼豐盛的食物,這鳥不得高興壞了。

結果,海鳥三天不吃不喝,餓死了。

這就是說,人為禁錮了天性,所以結果很不好。要順乎自然,鳥兒要跟著自己的本性生活。

如果用現在的話說就是,

法律要順應人性與風俗,所以就有了道德與法律相結合。


西方的“犬儒主義”避世,中國的莊子出世,比較一下很有趣!

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


  • 4、妻子死了

人都是會死的,看看兩方是怎樣面對親人離世的。

犬儒派宣揚哀悼自己孩子和朋友的死亡很愚蠢。

可能有朋友在想,莊子不一樣“鼓盆而歌”嗎?

別急,咱們繼續看。

當時有個叫德勒斯的犬儒學者被問到這種情況,他是這樣說的:“如果我的孩子或妻子死了,難道我就要沉浸於悲痛,不顧及自己的生命和財產了嗎?”

嘖嘖,能想到這個答案嗎?

這傢伙可夠自私的。他不是有一套高深的理論對自己的行為進行闡述,也不是將自己的行為在理論上進行合理化,而是他的心裡自有一個“我”。

  • 可能又有朋友疑惑了,不是說犬儒學派鄙視財富嗎,怎麼這會兒又想著財產了?

我只能說第歐根尼是犬儒學派的創始人,他在恪守著自己的理念。但學派的後人並不如他那般能通過將身體的折磨作用到精神上,以達到抗拒財富的目的。

如果沒有強大的理論作支撐,很少有人能抵抗過人的本能。

再來說莊子,他的妻子也死了。

莊子“鼓盆而歌”的故事,上過學的都知道。

莊子的老朋友惠施原本是來弔喪的,見到莊子這般就很生氣,莊子是這樣回答的:

最初她死的時候,我哪能不傷心呢?但後來我想到最初人都是沒有生命的,就不難過了。

我們最初本來就沒有生命,沒有形體,更沒有形成萬物的“氣”。因為天地變動有了氣,氣變生形,形變有生。現在她死了,相當於春夏秋冬週而復始。我們人就如同生活在一個大的房間裡,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一直在那裡,無增無減。我如果嗷嗷大哭,就是不明白天命了。

看看什麼叫境界!

莊子其實就是用他對宇宙的充分理解,明白了我們人存在與消亡的道理,也就不悲傷了。

這就叫以理化情。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一樣的,只要我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就不生氣了。

聖人由於對萬物自然本性有理解,他的心就再也不受世界變化的影響。


西方的“犬儒主義”避世,中國的莊子出世,比較一下很有趣!

看我們莊子敲盆!


  • 5、莊子的更高追求

再來說說比“死亡”更高的層次。

犬儒學派,他們根本就沒有“超脫”的理念,沒有對社會及宇宙有更高的認識。

讓我們來看看莊子的有限觀點論:

他認為是、非的概念都是每個人建立在各自的有限觀點上,也即是說這些觀點都是片面的。事物永遠在變,對於同一事物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觀點。

那麼既然確定大家都是片面的,這也就確定了在這之上有個更高的、全面的觀點,它包攬了所有的片面,即道的觀點,叫“照之於天”,“通於一”

比如,用木料做桌子,從桌子的立場看,這是“成”。

但如果從所用的木料來看,這是“毀”,原本好好的大樹就沒了。

兩方觀點就是有限的觀點。

但如果從“道”的方向來看,在這個世間大空間中,木料依然是那麼多,無增無減,無成無毀。

莊子用一個更高的維度統一了矛盾的雙方。

至於莊子還有更高層次的“純粹經驗世界”,以及神秘主義的方法論,這裡就不再贅述。

綜上,我們就能看到,在東、西方的同時期,兩種表象相似的行為,其背後的哲學理論卻是相差太遠。

莊子的選擇是哲學的主動,犬儒則是世俗壓迫下的被動退縮。一個天,一個地,且其他成就更是不能類比。

當然,這並不是說古希臘時期的哲學不行,而是犬儒學派太差,根本不禁打!

以上。

回顧看

上一篇:“黃老”與“老莊”不一樣,你是否也搞混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