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許昌人的中王崇拜:你知道中王爺和中王奶奶嗎?

一、中王崇拜的起源:中嶽嵩山的山神崇拜

許昌一帶人們所崇拜的中王爺,就是當地人們心中的中嶽大帝,就是中嶽嵩山的山神。所以許昌一帶的中王崇拜的實質,最初原型就是對中嶽嵩山的山神崇拜。從地理位置上看,許昌位於嵩山的東南方,屬於嵩山山系的範圍之內,許昌境內及附近的山川如熊耳山、首山等均屬於嵩山山系,境內的河流如潁河、清潩河等均發源於嵩山一帶。從文化區域上來講,許昌屬於嵩山文化圈。嵩山文化圈是嵩山地域文化名稱,指嵩山與其附近孕育中原古文化的核心地帶及其傳播地區。依據與嵩山遠近、文化關聯程度疏密,將其分為核心區、邊沿區和影響區。《尚書·禹貢》分天下九州,許地與嵩山同屬豫州之境,東周戰國時期又同為韓國領地,秦始皇一統六國後劃為潁川郡。正是由於人們的原始山神崇拜的思想和思維方式,以及許昌與嵩山在地域、文化上的相近、同屬關係,所以造就了許昌一帶人們對嵩山山神的崇拜,也是許昌一帶中王崇拜產生興起的思想根源和背景

許昌一帶的中王崇拜最初的原型是對嵩山山神的崇拜,最初的神靈形象應該是如《山海經》所載“豕身人面”的半獸人形象,

現在許昌一帶人們所崇拜供奉的中王爺姓張、名孝基、許昌人士,且身服黃袍,戴黃玉太乙冠,佩神宗陽和印,儼然一副帝王之像

二、中王爺的“義還田產”

河南許昌人的中王崇拜:你知道中王爺和中王奶奶嗎?

張孝基“義還田產”

張孝基作為一介布衣,能夠死後封神,“晉封”中王爺,主要是因為他生前孝事岳父、教化妻舅、義還田產、封神嵩山的故事,因為他的“至孝至義”。“義還田產”就是關於中王張孝基的整個故事體系的核心,是中王爺故事傳說發展演變的本位。

中王爺姓張,名孝基,在家排行老五,漢魏時期許昌人,他家就在現在張潘鄉校尉張村,為家中獨子,家境一般。當時,家住今天城東桑樹許莊村東的王員外,是當時那一帶的富人家。他有一兒一女,兒子叫福如,整日不務正業,遊手好閒,女兒叫桂英,乖巧懂事,大家閨秀。張孝基為人忠厚,人品甚好,相鄰無不稱讚,傳到王員外耳中,員外就想這兒子不爭氣,得找個好女婿養老啊,便找人去上門提親,想招為上門女婿。而孝基為家中獨子,不能當這個上門女婿,為此他想了兩全之策,即白天去王員外家幹活,操持家務,晚上和王桂英一起回到自己家中,這樣兩邊都盡到了孝心。王員外那個不肖的兒子,因浪蕩成性,被員外趕出了家門。後來張孝基‘陳留認舅’,教育好小舅子後,‘義還田產’。自己領著桂英和兩個兒子,回到自己的家中,過著平淡的生活。

二、中王奶奶

中王奶奶姓王名桂英,是桑樹許莊王員外家的千金。現在的桑樹許莊,在村民中仍然流傳著“桑葉青、桑葉黃”的傳說,王桂英和在她家中幹活的張孝基情投意合,但只與孝基定親尚未完婚。孝基在桑樹許莊,向王桂英她哥歸還完家產後就走了,臨走前對桂英說一定要回來八抬大轎的娶她。自此之後王桂英便每日都到村口的大桑樹下,等著孝基來娶她。她一邊等一邊唱“桑葉青,桑葉黃,我嫁中王當娘娘;桑葉黃,桑葉青,我給中王做正宮”。桂英的大嫂總是挖苦她,說像你這樣又黑又醜咋能給中王當娘娘呢,別做夢了。桂英不屑對她嫂說,我不但要當娘娘,而且我出嫁那天還要踩著你的肩膀上轎。她大嫂不信。忽有一日,桂英正在家中幹活,突然感到一些異樣,馬上喊她大嫂,讓給她熬一碗小米湯,裡面還要放上綠豆。大嫂把湯端到桂英面前,忽聽見門外鞭炮齊鳴、鑼鼓喧天、煞是排場熱鬧,桂英邊接過碗邊說,這是中王孝基來娶我了。說罷喝了一口湯,隨即向前面一吐,只見滿地的金豆滾落。大嫂趕忙彎腰去撿,就在此時,桂英一個箭步上前,踩著她大嫂的肩膀就上了花轎。喧鬧的迎親隊伍消失,王桂英就這樣肉身成神,和中王爺張孝基做了陰世夫妻,夫妻二人共理朝政。”中王奶奶便成為該村的守護之神,靈佑家鄉父老,有求必應,至今村中流傳有不少中王奶奶顯聖的故事。這一傳說融入了很多當地人們現實生活的元素,

如新娘出嫁前要喝一碗小米湯、姑嫂之間的小矛盾等,讓人聽後既有對仙神的神秘感和敬畏感,又有一種親切感和現實感。

感恩相遇,承蒙厚愛,我是小週週,喜歡請關注,咱們下一篇文章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