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求快不如求慢,见效快的教育方式往往副作用都大

哈喽 大家好 我是小云谈育儿(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大家是如何理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慢即是快”?人类的童年期在所有已知生物中是最漫长的,即使是我们的近亲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童年也比我们短得多。生物进化的研究指出:人类长时间的不成熟期,不是因为大脑在出生后需要继续发育,而是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规划我们的大脑,人类的孩子是一个特殊的学习者,从出生就开始学习。而这种建构,在刚开始时是见效甚微的。 就好像建一座大厦,打基地的时候白茫茫荒凉凉一片,每天经过好像都没太大变化。

孩子成长,求快不如求慢,见效快的教育方式往往副作用都大

这时候如果求快,埋下的安全隐患是不可逆难挽回的,慢慢把地基打扎实了,后期的建造才会又快又稳。当我们焦虑于孩子每天的成长不够明显时,不妨切换成鸟类学家的视角:早熟性的鸡、鹅等(不要怀疑,它们确实归鸟类学家研究)能够迅速成熟并独立于父母,但是它们不聪明,一生只掌握几件重要的事情,比如啄地上的谷粒,不会有新技能;而乌鸦、鹦鹉等晚成性鸟类就聪明多了,乌鸦甚至可以创造工具(著名的乌鸦喝水),在某些方面甚至比黑猩猩还要聪明,我们的孩子在童年期要学的比乌鸦和鹦鹉多多了。

孩子成长,求快不如求慢,见效快的教育方式往往副作用都大

孩子成长,求快不如求慢,见效快的教育方式往往副作用都大。最简单的例子:打骂孩子。孩子不听话,打一巴掌,吼两嗓子,孩子吓蒙,立马老实了。让干啥干啥,家长欣慰一笑,觉得自己的教育太成功,效果简直立竿见影。然而,这样求快的教育,却是弊大于利。长久以往,会出现更多的副作用。比如:只有父母在场,才会控制言行。一旦独立,言行失控。孩子行为修正的动力,来自怕挨打挨骂。一旦身边没有父母的威慑力,孩子立刻成了脱缰的野马。他的行为约束动力来自外在,而非内心。

孩子成长,求快不如求慢,见效快的教育方式往往副作用都大

感觉不被爱,心理出现问题。父母每次打骂自己,歇斯底里发泄情绪时,他都会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一旦这样的怀疑多了,内心又没有得到疏解和关爱,心生怨怼。可又不得不面对这份亲密关系。在内心矛盾中,甚至可能引发心理问题。3.孩子学父母和自己相处的模式,并以同样的方式面对校园和社会。长期在家庭中被打骂教育的孩子,更可能陷入校园欺凌的怪圈。一种可能,他觉得谁力量大,就可以成为掌控者。于是学父母的样子,谁违背自己,就打骂别人,欺凌别人。

孩子成长,求快不如求慢,见效快的教育方式往往副作用都大

还一种可能,他心怀恐惧,面对别人的挑衅或欺负麻木,复制了面对父母打骂时的状态,不敢反抗,于是成为别人长期欺凌的对象。同样的错误教育方式,被代际传递。从小被打骂长大的孩子,如果不觉醒,意识到这样不正常,很可能继续复制这种方式到自己孩子身上。于是打骂教育成了家族传承,子子孙孙无穷尽,持续被这样的教育影响着,代际传递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育从来都不是一锤子买卖,更无需速战速决。一口气吃不了胖子,硬来,可能还吃出个肠胃炎。欲速则不达,求快不如求慢。求快时,心情急躁只想迅速达到目的;求慢时,心态平和一步一个脚印。

孩子成长,求快不如求慢,见效快的教育方式往往副作用都大

正如上面说的打骂教育,速战速决一时爽,代价在后少不了。快与慢只是我们站在成人的角度来理解,我们要换位思考,培养孩子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越吃苦,越让孩子慢下来,长大了家长越轻松,孩子越能快起来。不仅仅是孩子,“欲速则不达”同样适用于成人的世界。多让孩子发发呆,多让孩子磨蹭一会。比如吃饭。不停地催促孩子,喂饭,其实都是家长心态太急了,不愿意承受等待孩子吃饭的痛苦,不能忍受孩子弄的满身满地脏兮兮的后果。比如出门。家长催促,那你为什么不给孩子预留够磨蹭的时间呢?小孩的时间观念跟大人是不一样的。孩子有孩子的节奏,他没有在浪费时间,哪怕是磨蹭,他也在体会每一分每一秒。

孩子成长,求快不如求慢,见效快的教育方式往往副作用都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