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娃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資本主義的娃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資本主義的娃 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资本主义的娃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前兩週,上初中的兒子班裡,開展了一次有模有樣的“礦業競賽”,聽完兒子的複述覺得很有意思,他們這樣的課堂遊戲很多,有時激烈程度真的不輸與MBA的課堂互動。

規則說明

老師把全班學生分成六組,從A到F。A/B是富有的,C/D是中等的,E/F是最窮的。

所謂窮富,是指啟動資產的多少,每組都不一樣。

资本主义的娃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富有組擁有采礦所需的一切工具和條件,中等組缺少剪刀或尺子,但因此接受了200玩具幣的彌補,貧窮組缺少的最多,根本無法自行開採礦石。

遊戲的目標就是要在規定的時間內生產最多的礦石,即用鉛筆、尺子在彩色紙上畫出各種要求的形狀,用剪刀仔細地剪下來,把剪好的形狀拿到老師那裡去賣,賺取遊戲幣。

如果開採的礦物符合老師的要求,老師就必須無條件收購,但收購價格是老師來確定的,老師還會根據“市場行情”隨時調整收購價格。市場上設立了銀行,幫助儲蓄玩具幣,因為彩紙不會無限提供,所以銀行也有用玩具幣換購彩色紙的業務。

每個組桌上有個計時器,每輪剪圖形最多五分鐘。計時器響了之後,已經剪好、沒有賣出的就作廢。

競賽時間為一個半小時,競賽結束時,老師停止收購,銀行以外的資產全部清零,最後以各組存在銀行的貨幣總值多少來算名次。

每組有一名同學充當商人,可以自由走動,與其他組聯繫或者去老師那裡交貨。

兒子被分在最窮的組之一,有六張綠紙、三張藍紙、一支鉛筆,和200元啟動資金,他是組裡那個可以自由走動的商人。

资本主义的娃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比賽開始

比賽剛開始,他們組就看到地上不知誰掉的一支鉛筆,馬上撿起來,組裡財富大增,組員歡欣雀躍。因為規則沒有限制的,都是被允許的。可是兩指鉛筆都需要削,學生們沒有削鉛筆刀,要用老師桌子上的電動鉛筆刀。兒子手快,拿著鉛筆就去削了。削完後,老師發現了漏洞,又補充一條,電動鉛筆刀需要“有償”使用。真是手快有,手慢無。

资本主义的娃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多了一隻鉛筆卻沒有尺子,依然無法開工。他們只有無能為力地呆坐了幾分鐘。之後組裡經過討論,決定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改變現狀,創造條件。

多方合作,隔岸觀火

最開始他們嘗試去找有尺子但沒剪刀的C組有償借尺子,但C組開出的條件是“沒有剪刀不要和我們談。”

遊戲開始時,三個組裡有剪刀,富有且獨立的A組表示沒什麼可談的,B組剪刀的被另外那個窮的組傾家蕩產地把剪刀換走了,只剩中等組的D組剪刀可以談。於是他們用僅有的200元和一支意外所得的鉛筆,向D組短期租用了剪刀,然後拿著剪刀去C組長期借用了尺子。拿到尺子後,他們全體開動畫圖案。

經過幾次交換,幾組的物品變成了這樣。

资本主义的娃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等到交出剪刀的D組畫好圖形需要剪刀時,才想起來剪刀被借走了,於是去找了兒子的組要回。

不過兒子的回覆是既然換了就不能說要就要回去,再說剪刀已經被他們拿給別人了,如果D組實在覺得不滿意,可以隨便拿桌上的紙和筆以補償(偷偷把尺子藏起來了)。D組的成員很執著,也沒想起來先拿點東西作為補償,就是堅持要剪刀。

四處搜索之後看到C組用的正是他們那把剪刀,便去找C組理論。如果慢慢談也許還能說清楚,可D組的孩子性子急,一把抓起剪刀。這下問題嚴重了,C組的不甘示弱,兩個組便吵起來了。

據說吵了五分鐘,C組規定的時間到了。時間一到,剪好的形狀也作廢了,不能拿去賣,便急敗壞地把剪好的形狀扔在垃圾桶中。

资本主义的娃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兒子他們組的成員眼尖,馬上讓兒子去把垃圾桶裡的形狀撿回來,因為拿著撿來的形狀換錢,也是規則沒有限制的,他們組的時間還沒到,雖然沒有剪刀能剪出礦石,反而成了第一個去老師那裡換錢的組。作為獎勵,除了給了他們應得的1200元遊戲幣,還額外得到了六張紫色的紙。

換完了錢,C、D組還在吵架,不過快吵明白了,發現了癥結在兒子他們組,便來找他們理論。

兒子在的F組為了息事寧人,用了600元平分給兩個組。尺子和剪刀也完璧歸趙,皆大歡喜。

充分利用稀缺資源

接下來,他們組又陷入既無剪刀又無尺子的悲慘境地。由於很難故伎重演,只能另闢蹊徑。

兒子先用剛獲得的紫色紙去換藍色的紙。

比賽剛開始,老師說只有綠色紙能用,所以孩子們都是把圖形畫在綠紙上。在C、D兩組吵架的時候,老師宣佈藍色紙也能用了,而且同樣的圖形,藍色紙是綠色紙價格的兩倍。當紫色紙出現時,儘管老師還沒有宣佈紫色紙的價格,孩子們卻都覺得紫色紙稀缺。

作為唯一擁有紫色紙的商人,兒子也盡職盡責地去推廣紫色彩紙。他用3張紫色紙去和一個組換了4張藍色紙。剛換完老師就宣佈,紫色紙價格最低,是藍色紙的十分之一。和他們換紙的組覺得虧了,善良的兒子就用一張價值10張紫紙的藍色紙,換回了3張紫色紙,不過還是白白得到了3張藍色彩紙。

資源買賣做完後,他們還是繼續找剪刀,沒有剪刀相當於沒有開礦設備,再好的礦山也沒用啊。他們又去找起初免談的那個組。

這次有了資金,財大氣粗,開出的條件也誘人,他們願意出600元及3張藍色的紙換剪刀的永久使用權。

那個組本來不想換,可綜合因素促成了買賣。首先組裡出了“內奸”,組裡一個學生和兒子所在的組中另一個學生是好朋友,接收到好友的眼色,這位潛伏人員便心領神會地幫著兒子力勸其他組員接受這個交易。

而且這個組認為沒有剪刀,手撕的圖形也可以去賣。

资本主义的娃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然後,也是最後一根稻草,兒子和他們談判時,另一個組的人為其他事兒喊兒子過去,他就使用了“激將法”,他說他也向喊他的那個組提出買剪刀的交易了,那邊正喊他去成交呢,如果這邊不同意,他馬上就過去買那邊的剪刀。

結果很順利,兒子拿著可以永久使用的剪刀回到組裡。

在兒子換紙和剪刀期間,組內的成員也沒閒著,將先前畫好的形狀動手撕了一些出來。

兒子拿了設備回來,組員們抓緊生產,他就一刻不耽誤地拿著手撕好的圖形去老師那裡賣。賣完之後,老師可能覺得這是個競賽的漏洞,便宣佈不再收購手撕圖形。

兒子的敘述中,他去老師那裡賣貨的次數數不勝數。其中有一次是他剛賣完了,老師又宣佈藍紙沒有綠紙貴了。總之,規則就如同真實的市場,時刻都在變化。

老師規定,最少一次交五個,如果一次交十個,則每個單價加倍。因此,他們組的人齊心協力,一邊抓緊生產,一邊抓緊交貨,同時還進行其他生意。

緊跟市場趨勢,把握消費需求

兒子所在的組還和“外星人”做了一次生意。

所謂外星人就是隔壁班的。在藍色是綠色的兩倍時,他們用五個藍色的圖形換了對方十個綠色的圖形,不過對方驗貨不認真,收了他們的圖形,結果交貨時發現不合格。

他們做了一次銀行交易。老師宣佈紫色的紙漲價,後來又宣佈跌價。在老師宣佈跌價時,銀行的紫色紙的交易價格還沒變,兒子急忙把庫存的紫色紙拿到銀行換了錢。

競賽快到尾聲了,兒子看了看錶,還有四分鐘,他們便把剪刀高價賣給了一個一直在尋求剪刀的組,買了2400元。

差兩分鐘時,他們果斷地把錢都存進了銀行,因為競賽時間結束時,銀行以外的錢都化為烏有。

競賽結果是,兒子所在的F組第三,獲得6800元。獲得第二的是一箇中等財富組,比F組多3塊錢。獲得第一的是最初的一個富有組。

不過獲得第一個組的勝利也很大程度源於運氣。競賽最後一分鐘老師宣佈,紫色的“幸運摺疊”收購價是5000元一個。有的組有紙不會折,有的會折卻沒有紙。獲得第一名的組把之前課堂意外留下的4個作品拿了出來售賣給老師,讓老師都直接破產了,不過顯然規則也沒有禁止這麼做。

资本主义的娃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競賽中,他們班的“經商”才華全面啟動,同學之間的各種合作互動得到了充分發揮。

老師總結說,競賽各組其實是代表不同的國家,有的國家資源豐富,有的國家比較貧瘠,但如果能妥善利用資源,發揮團隊精神努力開拓,利用多種機會,也能脫貧致富。

反過來,那些先天條件好的國家,如果政府失職、國民不努力,也可能變窮。

兒子所在的組作為貧窮組,也能獲得第三的成績,除了要感謝下運氣,更是因為他們在一場資本主義課堂中,用了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方式,比如起步都是相對落後,但是善於多方合作,頻繁交易,並與人為善建立友好關係,尤其是在非自身因素導致對方經濟損失的時候也會主動補償對方,這個還是很具有中國特色的。

好文章怎能獨享?轉發是最大的支持~~

辛上邪博士,加拿大華裔公民協會聯合創始人,騰訊教育特約作者,《北京晚報》專欄作家,棄商從文後定居加拿大專職寫作。關注教育、認知成長,主張視界才是世界;提倡人生不易,要以積極的心態自娛自樂。舉辦多場線下、線上分享講座,在喜馬拉雅開設同名專輯,並在知識星球開辦辛上邪寫作小組、辛上邪講唐詩、辛上邪談教育及移民經驗分享課程。出版《最好的時光留給你:加拿大教育親歷記》,《過我想過的日子:加拿大移民生活親歷記》等圖書。

留學、移民已經成為一個趨勢

你對這個趨勢又有多少了解?

多少誤解?

與其坐而論道,

不如來聽辛上邪的親身經歷、體會。

吸納成功經驗,少走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