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衍生成為我國民俗文化重要意象的過程與影響

導語:我們都知道,在我國龍是一種神物,它源自於民間傳說,並且今天仍然作為我國的一種圖騰存在著。同樣地,在我國民間乃至很多官方場合或者文化當中,獅子這種動物也具有著與龍相似的意義。

然而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獅子這種動物並非產於我國,它的故鄉遠在西亞和非洲,但卻和龍一樣被人們往往將其作為權力和威嚴的重要象徵。

古代中國的確沒有產生於本土的獅子,儘管史前遺蹟表明中國大地上曾經有過獅子,但它們早已在華夏文明發生之前就消失了,因此中國傳統文化中獅子的形象應是舶來品。儘管是舶來品的一種,獅子在我國也演變出了屬於我們自己的獅文化,涉及到了多個藝術領域,反映著我國先民心理上的變遷。

一、獅子走進我國的過程

(1)早期對於獅子的認識

亞洲獅主要分佈在地中海沿岸和印度,早期稱作"西域獅"或者"波斯獅",今天僅存的亞洲獅生活在印度的部分地區。獅子最早是東漢時期由西域各國進貢而來的,漢書中有記載西域進貢的"獅子"。最初,這種動物主要用於給上層階級玩上珍藏,老百姓很少見到和了解,不過隨著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佛經中的獅子形象開始為人所知

獅子衍生成為我國民俗文化重要意象的過程與影響

波斯獅像

佛教中的獅子是勇氣與正義的化身,文殊菩薩的坐騎即為一頭猛獅。佛教傳入我國之後,獅子也隨著佛教中關於文殊菩薩形象的記載而為人所知,神話中曾經說到,龍生九子,其中的狻猊(suan第一聲 ni第二聲)的原型就是獅子。

獅子衍生成為我國民俗文化重要意象的過程與影響

騎著獅子的文殊菩薩

(2)漢代傳入後的轉變

獅子從西域傳來,從我國大量的古代文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關於獅子的記錄。唐代著名高僧慧琳在其作《一切經音義》中有寫道:"狻猊既獅子也,出西域",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這樣記載:"獅子出西域諸國",晚清的一位名叫文延式曾經考證:"狻猊既獅子,非中國獸也,三代之前若果有之,則詩、書記載必不稱犀象而轉遺獅子。"

獅子衍生成為我國民俗文化重要意象的過程與影響

狻猊

關於"獅"這一漢字的由來,《說文解字》中不曾有此字的記載,通過一些研究得出,它是從古代波斯語音譯過來的,因為漢字"師"同音,所以加之反犬旁而成"獅",後來被廣泛引用,而古代傳說神獸狻猊同樣是通過梵語音譯加上改造而來的。

獅子衍生成為我國民俗文化重要意象的過程與影響

獅子

歷史上,大月氏、安息等西域國家為了與大漢朝交好,不遠萬里將獅子這一動物送至漢室,並且得到了漢朝統治者的喜愛。自漢朝以來,歷朝歷代都有關於他國向我國進貢獅子的記錄,這一進貢活動一直延續到了清朝康熙年代歷經千年之久。獅子這一種動物不僅豐富了我國人民對異域動物的認知,還進一步衍生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象徵從一開始的畏懼轉變為崇拜,成為了人們心目當中吉祥如意的象徵物。

獅子衍生成為我國民俗文化重要意象的過程與影響

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

二、以獅子為主角的民俗文化和技藝

(1)多姿多彩的舞獅

自漢朝獅子傳入我國後,每當西域節使前來到訪和進貢時,統治者便擺好酒宴招待,並且設歌舞助興,歌舞人員們帶上面具穿好特定的服飾,扮成各種鳥獸起舞,後來人們發現這些扮演的鳥獸形象當中唯獨缺少獅子,因在這之前人們並沒有認識到這樣異域動物。

所以隨著獅子的傳入和人們對其認識的發展,這一動物形象便加入了這些模仿鳥獸起舞的行列當中。這就是民間關於舞獅這一活動的說法,雖然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證實,但是也反映了舞獅這一重要的活動出現在我國的某種歷史聯繫和古人對於獅子這一形象的理解。

獅子衍生成為我國民俗文化重要意象的過程與影響

舞獅

舞獅這一民間活動經過多年的傳承與發展,漸漸得到補充和完善,我國各地都有關於這一活動的理解與舉辦,並且得到民間百姓的擁護和喜愛。在我國的舞獅技藝當中,各地呈現出不一樣的特色,因為南北風俗各異,導致了舞獅的技藝也各不相同。從大的角度上看,我國的舞獅表現出南北兩種不同的流派。

據歷史記載,北方的舞獅活動是在北魏時期來到我國的,當時有"北魏瑞獅"這樣的說法。相傳北魏時期太武帝遠征甘肅河西一代,俘獲胡人眾多。後太武帝命胡人獻舞,時胡人以木雕為獸首,披獸衣,舞於殿前。胡人的舞技讓太武帝大為讚賞,於是太武帝詢問胡人所舞之技巧名稱,胡人回答這是西域的一種舞蹈,因其狀源自於獅子這一動物,太武帝后命其名為為"北魏瑞獅"。

獅子衍生成為我國民俗文化重要意象的過程與影響

魏太武帝

南獅主要以粵為中心,並且在今天的港澳臺及東南亞一些僑鄉流行,南獅又有"醒獅"、"文獅"之稱。南獅的出現和流行時間比北獅要晚,到了宋代,南獅由北獅脫胎而來,並且發展出了多種不同的流派。南獅的顏色一般以黃、紅、黑三種顏色為主,分別代表著三國演義當中的劉、關、張,並且將三者的精神也當成是三種顏色的象徵:劉備獅的沉著威嚴、關公獅的勇猛雄偉、張飛獅的粗狂雄壯。

獅子衍生成為我國民俗文化重要意象的過程與影響

醒獅

北獅的表演風格表現為威武雄壯、勇敢好鬥以及豪放大度,這種精神面貌與我國北方人民的性格也相契合;而南獅追求的則是意在於神似,並且特別注重馬步的運用和色彩的點綴,因此南獅在形象上更多是色彩斑斕、動作上花樣繁多,給南獅帶來了十足的表現力和觀賞性。

舞獅作為我國一種傳統的民俗文化技藝,每逢佳節或者集會,人們總會張羅出獅舞來增添歡樂活躍的氣氛。通過獅子這一種象徵著雄偉、勇猛和威武的形象來驅趕邪惡,以祈禱生活順利、吉祥如意。

(2)石獅折射出的民族心理變遷

不僅是舞獅這一種將獅子這一形象運用得出神入化,並且為世人所知的民間技藝,石獅這一裝飾物同樣也通過對獅子形象的塑造來發展出了悠久的"石獅文化"。兩千多年來的發展和演進,"獅子"這一形象的運用方式產生了多姿多彩的文化,也折射出我國人民的心理變遷。

獅子衍生成為我國民俗文化重要意象的過程與影響

石獅

石獅最早出現在東漢,一般被安放在皇陵之前,後來的各個朝代都將其當做皇家陵墓的辟邪之物。在我國等級森嚴的封建時代,據《唐會要》、《宋會要》、《明會典》等書目的記載,石獅是專門用於皇家陵墓的神道、四門的護陵神物,而皇室除外的各個官僚成員的墓前只能用石虎、石羊、石馬之類的動物形象塑造而成的裝飾。

獅子衍生成為我國民俗文化重要意象的過程與影響

明皇陵石像生石獅

而時間往後推移,到了宋代以後,石獅的使用場合漸漸開放和下移,在衙署、城門、橋樑、關隘、道口等地方都可以安放石獅當做是鎮守的神物。不單單是這些特定的地點,一些建築物也將石獅運用到了裝飾當中。

我國的石獅文化經過千年的發展歷程,

從守衛者的形象漸漸演變為了裝飾物,體現著不同時代的人們心理上的不同認知。從獅子這一動物在我國的象徵意義上看,它是一種權力與力量的代表,也就是我國古代"官本位"思想的一大象徵。從前面提到的,僅限於皇室陵墓使用石獅當做鎮守獸就可以看出這種思想對於石獅的使用產生的影響。

而隨著我國封建社會的不斷髮展,市民階層不斷擴大,社會的層級變得複雜,各種各樣的文化開始出現了世俗化的特徵,而石獅文化也受到了這樣的影響。自唐代以後,石獅融入了民間的生活,所以出現了像雄獅、雌獅和幼獅溫馨和睦的石獅形象,體現了我國古代人們對於家庭和睦、安家樂業願望的嚮往與追求,也是民眾理想化生活的一種體現。

三、傳統文化對於"獅子"這一物象的認知

(1)佛教理念下的獅子

佛教將生命分為四類,依據出生方式來劃分,根據《俱舍論》卷八中所記載的:

一為卵生,由卵殼出生,比如鵝、孔雀、雞、蛇、魚、蟻等;二為胎生,又叫做腹生,是指從母胎出生者,比如人、象、馬、牛、豬、羊、驢等;三為溼生,又叫做因緣生、寒熱和合生,是指由糞聚、注道、穢廁、腐肉、叢草等潤溼地之溼氣所產生者,比如飛蛾、蚊蚰、蠓蚋、麻生蟲等;四為化生,蛻殼飛行蛾蟲之類,無所託而忽有。

不難看出動物在佛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佛教中動物與人平等,具有根本佛性,同時佛家在教化人們時也時常會幻化成動物形象,因此動物是佛教作品中的比較常見的意象。對於我國傳統文化中當做神物的龍、並不常見的象、異域傳來的獅子等動物,在佛教文化當中都有不同的解讀,這裡主要介紹的是佛教對於獅子這種動物的認知以及這種認知對於我國人民的影響。


獅子衍生成為我國民俗文化重要意象的過程與影響

水墨中國龍

關於獅子,《大智度論》記載:獅子在四足獸中,獨步無畏,能降伏一切,佛陀也如是。在《略出經》中有"於菩提樹下,獲得最勝無相一切智,勇猛釋師(獅)子",獅子是用於譬喻佛陀的無畏和偉大。獅子在佛教作品中的形象與我國傳統文化中獅子的形象是基本一致的,都是權威與尊貴的象徵,在中國還有著名的石獅子,石獅子是我們文化中吉祥的象徵,在宮殿、王府、府邸門前都能見到,因為石獅子常常帶有皇權之尊、威震八方的意義。

《燈下錄》中有這樣的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在降生時,曾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發出獅子一樣的大吼:"天上地下,惟我獨尊"。後來當佛祖在印度講道時,大群獅子都匯聚前來聽道,由於獅子擁有了這樣先天的能量,這使它具備了強大的力量,因而佛教徒將獅子視為莊嚴吉祥的神靈之獸而倍加崇拜。

獅子衍生成為我國民俗文化重要意象的過程與影響

釋迦摩尼

(2)我國傳統文化對於"獅"的解讀

佛教將獅子這一物象帶進了民眾的視野,它還要經過漫長的演化過程,才能為我國古代人民所接受,才能夠衍生出多姿多彩的獅文化。先民們雖然喜歡獅子,但是並不喜愛真獅,在他們看來,真正的獅子"無用而傷財",所以獅子並不是以活物的形式而得到人們的運用和進一步發展的,而是想龍這種傳說中的動物一樣,存在於精神世界當中。

獅子衍生成為我國民俗文化重要意象的過程與影響

中國獅

獅子雖然是由外界傳入,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國的獅文化停留於對於異域獅文化的模仿階段,而是發展出了具有我國文化特色、象徵著中華民族精神面貌的文化。在我國人民心目當中,獅子是威猛和吉祥的象徵,在這種心態的影響下,中國的獅子脫離了真獅的獸性而變得溫馴和藹,所以我們說中國的"獅"不是生物之"獅",而是文化之"獅"。

四、"獅"形象本土化的原因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獅子都是能夠驅除邪惡的吉祥動物。如果說龍與鳳是中國本土理想化的動物,那麼獅子卻是一個地道的外來動物,它後來為什麼會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呢?獅子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大行其道,主要原因還是它順應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理念。

獅子衍生成為我國民俗文化重要意象的過程與影響

寫意風格的獅子圖案

關於獅子,有"石者實也,獅者思也。"這樣的說法。這說明了我國古代人民將獅子當做是前人創業的艱難和後人守業的不易的象徵,也寄託了一種對先人的無盡思念。在民間流傳至今的傳統舞獅活動,同樣表達了人們期盼鎮宅旺宅、安撫鬼神,保證合境安寧、五穀豐收的強烈願望。這樣一來就不難理解了,為什麼在中國的吉祥物中,除了龍、鳳之外,獅子也得到了很高的排名,這就是根源所在。千百年來,獅子除了鎮守官署、寺廟、墓園之外,今天它還承擔著守護銀行、關隘、城堡等大門的重任。

結束語:在漫長的歷史進程當中,對於獅子這一動物和形象,人們最開始是敬畏和崇拜,後來開始模仿獅子的外貌、動作和神態,逐漸發展成為了蔓延了整個華夏大地的"獅文化"。我國的獅文化在世界獅文化上可謂是獨樹一幟的,儘管它的緣起與發展和不同國家及地區的文化交流活動有關係,但是這並不影響它的獨特性。

獅子之所以能夠成為我國文化中的一種重要影響,其根本原因還在於它迎合我國人民的民族心理,所以它才能夠在發展過程中漸漸為世人所接受,並且願意將其作為人們文化創作的參考,才能夠誕生今天燦爛的中國獅文化。

參考文獻

梁思成《中國雕塑史》

楊古城《中國獅文化的演進》

商秋華《舞獅文化溯源》

許慎《說文解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