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死書》處理“改變”.戰士的精神,「第九集」


西藏生死書》處理“改變”.戰士的精神,「第九集」

[第九集]

作者/索甲仁波切

譯者/鄭振煌

處理“改變”.戰士的精神

處理“改變”

讓我們做個實驗。拿起一個銅板,想象它代表你正在執著的東西。握緊拳頭抓住它,伸出手臂,掌心向下。現在如果你打開或放鬆手掌,你將失去你正在執著的東西。那就是為什麼你要握住它的原因。

但還有另一個可能性:你可以放開手掌,但銅板還是會在手上。你的手臂仍然往外伸著,只要把你的掌心向上,即使是放開你的手掌,銅板還是留在你的手中。你放下,而銅板仍然是你的,甚至連銅板四周的虛空也是你的。

因此有一種方法可以讓我們接受無常,同時毫不執著地享受生命。

現在讓我們想想人與人之間經常發生的事。人們時常是在突然感覺失去伴侶的時候,才能瞭解自己是愛他們的。然後人們就更執著了。當一方越執著,另一方就越逃避,彼此之間的關係也就變得越脆弱。

我們時刻都要快樂,但追求快樂的方式卻那麼笨拙,以致於帶來更多的憂愁。我們往往認為必須抓住,才能擁有獲得快樂的保證。我們問自己:如果我們不擁有,怎能享受呢?我們總是把執著誤以為是愛啊!即使擁有良好的關係,由於不安全感、佔有慾和驕傲,愛也被執著所破壞了;一旦失去了愛,你所面對的,就只剩下愛的“紀念品”和執著的疤痕。

既然如此,我們怎麼做才能克服執著呢?唯一的途徑是瞭解它的無常性;這種瞭解可以慢慢解除它對我們的控制。我們將瞭解上師所開示的對於改變的正確態度:想象我們是天空,看著烏雲飄過;想象我們是水銀一般的自由自在。當水銀落在地面時,仍然完整無瑕,從不與塵埃混合。當我們試著依照上師的開示去做,慢慢解除執著時,大慈悲心就從我們身上產生。執著的烏雲紛紛飄散,真正的慈悲心就像太陽發出光芒。那時候,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就能體會威廉·布萊克(WilliamBlake)這首詩的真義:

西藏生死書》處理“改變”.戰士的精神,「第九集」


把喜悅綁縛在自己身上的人,

反而毀滅了長著翅膀的生命;

當喜悅飛去而吻別它的人,

將活在永恆的朝陽之中。

戰士的精神

雖然我們一直認為如果放下的話,就會一無所有,但生命本身卻再三透露相反的訊息:放下是通往真正自由的道路。

當海浪拍岸時,岩石不會有什麼傷害,卻被雕塑成美麗的形狀;同樣道理,改變可以塑造我們的性格,也可以磨掉我們的稜角。透過各種改變的考驗,我們可以學習發展出溫和而不可動搖的沉著。我們對自己的信心增強了,善心和慈悲心也開始從我們本身自然反射出來,並且把喜悅帶給別人。這個善心可以超越死亡,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基本的善心。整個生命便是在教我們如何發掘那顆強烈的善心,並訓練我們實現它。

因此,生命中的逆境,都是在教我們無常的道理,讓我們更接近真理。當你從高處掉下來時,只會落到地面棗真理的地面;如果你由於修行而有所瞭解時,那麼從高處掉下來絕不會是災禍,而是內心皈依處的發現。

困難與障礙,如果能夠適當地加以瞭解和利用,常常可以變成出乎意料的力量泉源。在各位大師的傳記中,你會發現,如果他們沒有遇到困難與障礙的話,就找不到超越的力量。譬如說,西藏的偉大戰士格薩爾王(Gesar),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的流亡歷程是西藏文學中最偉大的史詩。格薩爾的意思是“無敵”,沒有人能夠打敗他。從格薩爾出生的那一刻起,他有一位邪惡的叔父,名叫洛東,就想盡辦法要殺害他,但每次都讓格薩爾越來越堅強。事實上,由於洛東的努力,才使得格薩爾變得如此偉大。因此,西藏的諺語說:如果洛東不是這麼邪惡詭詐,格薩爾不可能爬得這麼高。

對西藏人而言,格薩爾不只是一位武術戰士,還是一位精神戰士。做為精神戰士,必須發展特殊勇氣,具有睿智、溫柔和大無畏的天賦。精神戰士仍然有恐懼的時候,儘管如此,他們卻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痛苦,認清恐懼,並且毫不逃避地從困難中學到教訓。誠如創巴仁波切(ChogyamTrungpaRinpoche)告訴我們的,做為一位戰士,就是“將追求安全感的狹隘心胸,換成一個非常寬廣的視野,那是一種無畏、開放和真正英雄式的胸懷。……”進入那種視野寬廣的領域,就是學習如何在改變中獲得自在,如何讓無常變成我們的朋友。

西藏生死書》處理“改變”.戰士的精神,「第九集」


第三章 無常的訊息:死亡之中有什麼希望?

更深入探討無常,你將發現它有另一個訊息,另一個面目,它將帶給你偉大的希望,它將打開你的眼睛,讓你看見宇宙的基本性質,以及我們與它之間的非凡關係。

如果一切都是無常的,那麼一切就是我們所謂的“空”,也就是說,一切都沒有任何持久、穩定和本自具足的存在;一切事物,如果能夠看見它們的真正關係,必然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佛陀把宇宙比喻成一個廣大的網,由無數各式各樣的明珠所織成,每一顆明珠都有無數的面向。每一顆明珠本身都反映出網上的其他明珠,事實上,每一顆明珠都含有其他明珠的影子。

就以海浪為例吧!從某一方面看,海浪似乎具有明顯獨立的個體,有始有終,有生有死。從另一方面看,海浪本身並不是真的存在,它只不過是水的行為而已,“空”無任何個體,而是“充滿”著水。所以,當你真正思考海浪時,你將發現它是由風和水暫時形成的,依存於一組不斷在改變的條件。你也將發現每一波浪之間都有關聯。

當你認真觀察,就可以發現萬物本身並不真實存在,這種非獨立存在,我們稱之為“空”。讓我們來觀想一棵樹。當你想到一棵樹的時候,就會想到一個明確的物體;在某個層次上,就像海浪一樣,樹確實是明確的物體。但當你仔細觀察的話,你就會發現,樹畢竟沒有獨立的存在。細細思考,就會發覺樹可以化解成無數微細的關係網,延伸到整個宇宙。落在樹葉上的雨,搖動樹的風,滋養樹的土壤、四季和氣候,乃至日月,都構成樹的一部分。當你繼續想下去,就可以發現宇宙間的一切都在成就這棵樹,任何時刻,樹都不能獨立於其他事物;任何時刻,樹的性質都在微細變化中。這就是我們所謂一切皆空,一切皆無法獨立存在。

現代科學告訴我們,萬物之間的交互關係非常廣泛深遠。生態學家知道,燃燒亞馬遜熱帶雨林的一棵樹,多少會改變一位巴黎市民所呼吸的空氣品質;而尤加坦一隻鼓動翅膀的蝴蝶,會影響到赫布里德斯蕨類的生命。生物學家開始發現到基因神奇而複雜的作用,創造了人格與個性,它會伸展到久遠的過去,顯示每一個所謂的“個體”是由一連串不同的影響力組合而成。物理學家已經把量子的世界介紹給我們,量子世界很像佛陀所描述的因陀羅網(遍滿整個宇宙的發光網)。就像網上的摩尼寶珠一般,一切粒子的存在,其實就是其他粒子的不同組合。

因此,當我們認真觀察自己和周遭的事物時,就會發現從前我們認為是如此堅固、穩定和持久的東西,只不過是一場夢而已。

佛陀說:了知一切:如幻影,如浮雲城堡,如夢,如魅,沒有實質,只有能夠被看到的性質而已。了知一切:如懸掛在萬里晴空中的月亮,倒映在清澈的湖面,雖然月亮不曾來到湖面。了知一切:如音樂、天籟和哭泣中的迴音,而回音中卻無旋律。了知一切:如魔術師變出馬、牛、車等的幻影,一切都不是它所呈現者。

觀想一切事物的本質猶如夢幻泡影,絕不會讓我們感到寒冷、絕望或痛苦。相反的,它會喚醒我們溫暖的幽默感,以及本自具足的慈悲心,因而對於一切事物和眾生越來越樂意佈施。偉大的西藏聖者密勒日巴說:“見空性,發悲心。”當我們透過觀照而確實見到一切事物和我們的空性與互相依存性時,這個世界就呈現更明亮、新鮮、亮麗的光,有如佛陀所說的重重無盡互相輝映的珠網。我們再也不必保護或偽裝自己,就可以輕易做到如一位西藏上師所開示的:

時常認知生命有如夢幻,減低執著和嗔怨。對一切眾生生起慈悲心。不管別人如何對待你,都要保持慈悲。不管他們做什麼,只要你當它是一場夢,就會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修行的關鍵,就是在夢中保持積極的願力,這是最重要的一點。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真正的修行也要知道:如果我們與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是互相依存的,那麼即使是我們最微小、最微不足道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會對全宇宙產生影響。丟一顆小石頭到水塘裡,就會在水面上產生漣漪;漣漪合成另一個漣漪,再產生新的漣漪。每一件事物都是緊密相關的:我們應該可以瞭解到,我們會對自己所做、所說、所想的一切負責,事實上,我們是在對自己、任何人和任何事,甚至整個宇宙負責。

Guru喇嘛說過:在今日高度互相依存的世界裡,個人和國家都無法自己解決。我們彼此需要,因此,我們必須培養世界性的責任感。保護和滋養我們的世界家庭,支持弱勢的成員,並保存和照顧我們所生存的環境,是我們集體的和個人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