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其實你可以非常不同

今天是女神節,先祝我們自己節日快樂。今天也起得特別早,在陽臺聽到清脆的鳥叫聲,看到綠植的新芽也已經悄悄冒出,讓人感受到春的盎然氣息。

春天出生的人兒,可能也會對春天有一種特別的親近感吧?春到來,總是給人帶來很多不同的感受。但你有沒有發覺,能發現這種不同,有時是因為來自於自己的一點改變。比如,改變一下對春天潮溼氣候的厭惡,去看看小草葉尖上的露珠;又比如,改變一下對春雨出行不便情緒的牴觸,去關注雨後褐色樹幹上那些新綠色的小嫩芽,感受真的會馬上不同。

改變無處不在,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改變”。經常看到、聽到不少人在苦惱:對於現在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不滿,甚至是煎熬,但不知道根源在哪,迷茫;也有的人知道問題在哪,想去改變,但不知道如何去改變,焦慮;還有的人很想去改變,也知道了改變的方向,但實在不敢改變,因為未來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所以最終還是選擇了逃避。

提起改變,大家提及最多的就是勇氣。那改變真的僅僅是來源於勇氣嗎?特別認同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說過的一句話:“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瞭解“自己”,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後才知道“自己”是什麼,這才是自我。

其實,改變首先源於“懂自己”

瞭解自己的經驗、興趣、能力、優勢、價值觀、需求、個性和資源,才能明晰自己擁有怎樣的有意義經驗,做什麼事最快樂,自己目前擁有怎樣的能力,做什麼事有與生俱來的獨特優勢,什麼東西在你心中看得最重要,自己有怎樣的思維習慣、感受和行為特徵,自己擁有怎樣的資源情況等等。知己,改變才有改變的驅動力,才能增加選擇的確定感

所謂“知己知彼”,知己有了,也需要知彼。知己如同是建立了自己的個人衡量標準,知彼則會幫助你進一步確定選項和決策。現在的時代是VUCA時代,充滿了易變性、不確定性、複雜性和模糊性,紛繁複雜的信息需要開放的心態去接收,也需要理性的思維去整合。變化的時代,持續的學習總是沒錯,跨出自己熟悉的人際圈和舒適圈,多渠道收集行業和職業的信息,會發現自己在社會中處於怎樣的生態位,明晰自己哪些方面要保持,哪些要優化,哪些要互動。知彼了,再與知己相對應,會更加明晰改變的方向

世界持續在變化,應對不確定性需要我們每個人去重視“偶發事件”。偶發事件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中。比如:你想為孩子更換一名優秀的小提琴老師,卻苦惱不知去哪找。而同時,因為你自己兒時的鋼琴夢,你自己報名了鋼琴班;見到鋼琴老師,你主動詢問鋼琴老師是否認識小提琴老師;鋼琴老師恰巧有同學是在業界口碑極佳的少兒小提琴老師;鋼琴老師幫助你聯繫到了小提琴老師,於是介紹給你;你聯繫小提琴老師,雙方進一步瞭解,為孩子報名學習,最終,為孩子選擇老師的問題得以解決。

你是否注意到,這個例子中一系列的“行動”,有很多是“計劃外的事情”。這些偶發的事情,看似平常,容易被忽略,但無時無刻在影響著我們對生活和職業的選擇,串成了我們生命中的諸多經歷與經驗。這些偶發事件也提醒我們,“計劃”也需要我們用“行動”去動態地實踐、評估和調整。應對不確定性,不一定總是先計劃後行動,而是開放、行動、創造,幸運由此而來。行動,就有了改變的勇氣

人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人本身也是自己生涯的主動塑造者。積極主動,擴大影響圈,選擇你對環境的回應方式,主動去創造條件。春代表生機與希望,改變,就從今天開始,做一個更美好的自己

“當我們主動尋求改變而不是希望環境適應我們時,做事才會更加積極高效。”

—Stephen R.Covey

改變,其實你可以非常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