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藍海藍542
要客觀評價一個人物,就要了解他的生平,只有對人物的人生經歷瞭然於胸,才有發言權。
想要評價衛立煌,也是必須要知曉他的過往。
衛立煌,字俊如,又字輝珊,出生於1897年,安徽省合肥城衛楊村(今安徽省合肥市淝河鎮衛鄉村)人,他的父親衛正球是鎮上的田賦官,哥哥衛立炯後受革命思想影響,辛亥革命時成為安徽和縣軍事訓練班主任。
衛立煌從小在村裡私塾讀書,後曾追隨哥哥衛立炯參加革命活動。1914年,衛立煌考入湖北陸軍學兵營,然而畢業後他並沒有加入北洋軍,而是投入到粵軍第二軍,成為一名大頭兵。因為是表現優異,他很快就當上了班長。
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軍政府,衛立煌幸運地被選入孫中山的衛隊,擔負起保衛孫中山安全的責任。1918年,北洋軍發動對廣州的攻擊,衛立煌奉命調入許崇智所部,多次戰鬥中,衛立煌表現神勇,很快就升任了營長。之後,他還參與了鎮壓商團叛亂和平定陳炯明戰鬥,因功升任為補充旅旅長。孫中山還曾經特地贈送了他一張署名照。
1925年,許崇智為蔣介石排擠出軍隊,所部被改編,衛立煌所在旅被改為第9團,衛立煌出任團長。北伐戰爭時期,衛立煌所部屬何應欽指揮,期間衛立煌的軍事才能得以展現,在與福建周蔭人部、浙江孫傳芳部交戰中,都取得了勝利,他也因此升任為第14師師長。
1927年,國民黨軍隊擴編,衛立煌升任第9軍副軍長兼第14師師長。1928年,他又被安排入北平陸軍大學進修。中原大戰時期,衛立煌被任命為第45師師長,期間他擊敗石友三,解除了南京之圍。中原大戰後,衛立煌被任命為中路軍第6縱隊指揮官,奉命對工農紅軍進行“圍剿”,之後他又參與了多次對蘇區的“圍剿”,因“戰功”得到榮升。
1933年,第19路軍發起“福建事變”,衛立煌被任命為第5路軍總指揮,前往鎮壓,最終事變被平定。1936年西安事變時,衛立煌作為隨行人員也被扣押,事變解決後得以被釋放。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初期,衛立煌被任命為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名義上來講,當時的八路軍屬於他的管轄範圍。因而他的部隊與八路軍有過多的接觸,他本人也是跟八路軍展開積極合作,支援大批槍支彈藥以及各種物資補給。
1939年,衛立煌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開始主政河南生涯。期間,他也是給予八路軍諸多方便,跟八路軍的來往較為密切,因此還受到了國民黨情報機構軍統及中統特務的特別關注。而對於蔣介石所要求的遏制八路軍發展壯大的命令,他也是置之不理,因而受到蔣介石的猜忌,於1941年被撤除軍職,調任為軍事委員會西安辦公廳主任。
在抗日戰時期,衛立煌的表現,是稱得上為“抗日名將”的。他所參與的忻口會戰,破壞了日軍的作戰部署,1941年,他還親自率領軍隊,擊敗岡村寧次收復鄭州,從而讓日軍的作戰部署未能得逞。
1942年,中國遠征軍組建,衛立煌被起用為第1路軍司令長官,後因與八路軍接觸過多而被撤職。1943年,陳誠所指揮的中國遠征軍表現不利,衛立煌又復起,被任命為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最終不負所望,指揮了緬北滇西反攻等諸多戰役,打通中印公路的戰略任務。
衛立煌在國民黨軍隊中,可以說是戰功赫赫,雖然不是黃埔系出身,也不是蔣介石的小老鄉,卻是位列蔣介石的五虎將之一,日軍華北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稱他為“支那虎將 ”,史迪威也認為他是國民黨軍隊中少有的戰績突出的將領。然而,在蔣介石的眼裡,衛立煌並非是“符合標準”的嫡系人員,又是和八路軍交情太好,因而衛立煌始終是難以為蔣介石所信任。
1946年,衛立煌被安排出國考察,在內戰初期得以置身事外。1947年,遼瀋戰役即將打響,衛立煌被蔣介石緊急召回到國內,被任命為東北行轅代主任兼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
遼瀋戰役初期,衛立煌的軍事規劃與蔣介石的部署有著極大的不同,常常不願意執行蔣介石所下達的命令,因而與蔣介石的矛盾也逐漸加深。隨著戰事的深入,軍事統帥之間指揮不和,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連連失利,以致於錦州為解放軍所攻克。之後,衛立煌被撤職查辦,為國民黨特務所監視扣押,而同時他也被列入瞭解放軍公佈的戰犯行列。
1949年1月,蔣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上臺,衛立煌得以逃脫,前往香港。在香港居住一段時間後,1955年,經過相關組織的秘密安排,衛立煌順利回到祖國大陸,受到了當時有關領導人的熱烈歡迎。
回到國內以後,衛立煌曾任職過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常委等職務,他還擔任過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一職,1958年,衛立煌被查出糖尿病併發心臟病,之後就很少出席各種活動,1960年,衛立煌因病在北京去世,時年為六十四,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縱觀衛立煌這一生,他是極有軍事才能的,是國民黨五虎將中最會打仗的一個。他在抗日戰爭中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是名副其實的抗日愛國將領,他也因此登上過《時代週刊》。無論是中國方面,還是日本軍隊,或是西方世界,像衛立煌這樣能夠得到三方都認可的國民黨將領是極其稀少的。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夜狼文史工作室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系列二十二:陸軍上將、中國遠征軍司令官、東北剿總司令長官衛立煌。
自陳誠主持東北軍政後,亂命不斷、昏招疊出。東北國軍節節敗退、丟城失地,一時人人皆曰陳誠可殺。不得已蔣介石請出衛立煌主持東北。
衛立煌,字俊如,安徽合肥人。他驍勇善戰、軍事才能傑出。在東征北伐、中原大戰、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擔任過中國遠征軍總司令。日軍稱其為“支那虎將”,史迪威稱他是“常勝將軍”。
蔣介石撤銷東北行轅、保安司令部,成立東北剿總司令部,衛立煌任司令長官。為消除其顧慮,蔣介石甚至連貨幣發行權也給他。衛立煌頓時成為真正的“東北王”。
對於衛立煌其人,有人說是中共地下黨,早已被我黨策反,對於這點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其至少是共產黨同情者,為共產黨開了很多方便之門。
衛立煌早期投奔革命,南下參加粵軍,任孫中山衛士排長。在東征北伐中,以戰功升一路升遷。
衛立煌(1897-1960年),字俊如,又字輝珊,安徽省合肥縣人。衛立煌自幼喪父,依靠長兄撫養和教誨。他勤奮好學,能作詩填詞;亦思想前衛、熱心革命。
1915年衛立煌於湖北陸軍學兵營結業後,南下參加革命。加入粵軍第2軍,又任孫中山警衛排長。後參加許崇智討袁軍,因戰功任連長、營長,後在討伐商團叛亂中升任團長、旅長。
許崇智被蔣介石趕走後,衛立煌部被收編,從旅長改為第1軍第3師第9團團長。北伐開始後,衛衛立煌團在永定、鬆口戰役榮立戰功,升任第14師副師長、師長。
1927年,衛立煌率部在龍潭擊退孫傳芳部反擊,升任第9軍副軍長、南京衛戍副總司令。1930年奉命組建第45師任師長,中原大戰中負責拱衛南京。其後參加進攻蘇區。在西安事變中北扣留。
抗日戰爭中,衛立煌是八路軍、18集團軍的頂頭上司。他以國事為重,與共產黨和睦相處,頗多照應。
抗戰初期,衛立煌任第14集團軍總司令,八路軍屬於衛立煌節制。衛立煌就任第2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後,第18集團軍(即八路軍) 又屬於第二戰區戰鬥序列。
衛調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後,也是如此。所以衛立煌經常和八路軍將領聯絡、開會磋商,協調行動。彭德懷回憶中說:18集團軍歸衛立煌所指揮,但他又從未指揮過我們。
衛立煌多次明確表示,凡是抗日部隊他都一視同仁。他排除干擾、頂住壓力,給18集團軍調撥、支援了大批武器彈藥、食品、服裝等軍需物資。1938年春,他一次撥給18集團軍100萬發子彈。
1941年底,國軍將領紛紛指責衛立煌立場不定,蔣介石也認為他不該偏袒八路軍。次年1月,蔣介石下令將衛立煌調離第一戰區,解除本兼各職,改任軍委會西安辦公廳主任,剝奪了軍權。
1942年1月,日軍入侵緬甸。3月中國組建中國遠征軍第1路軍,入緬與日軍作戰。衛立煌出任司令長官。在待命重慶期間,他與八路軍之密切關係被人告發,蔣介石改派羅卓英擔任司令長官。
抗日戰爭中衛立煌在多個戰區領導抗戰,屢立功勳。被日軍稱為“支那虎將”;史迪威稱他為“百戰名將”。
遠征軍第一次作戰失利,1943年蔣介石組成新的 中國遠征軍,再次起用衛立煌,出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執行打通滇緬公路,,保證大西南後勤戰略補給線的暢通,與盟軍協同作戰任務。
1944年11月19日,衛立煌指揮遠征軍攻佔芒友,繼續佔領遮放,殲敵1000餘人。次年1月20日,遠征軍攻克鎮畹町,拔除了日軍在雲南是後一個據點。23日,第53軍與中國駐印軍會師。
1945年5月,衛立煌就任陸軍副總司令。經梅貽琦介紹,6月衛立煌與韓權華女士在昆明舉行結婚典禮。何應欽為主婚人,龍云為證婚人。1946年11月,衛立煌將軍偕夫人赴美考察軍事。
47年陳誠接手東北軍政後,軍事上一敗塗地,蔣介石需要得力大員整治東北。
日本投降後,國共爭奪關鍵點在於東北,東北人口眾多、重工業發達,幾乎沒有遭受抗戰破壞。所雙方在東北都是最強陣容:我方民主聯軍司令林彪、各部隊都是解放區抽調的精銳和和主力。
國軍派出的是最強戰將杜聿明,麾下有國軍五大主力之二的新1軍、新6軍,另有石覺13軍、劉玉章52軍、陳明仁71軍都是嫡系主力,蔣介石說國軍主力一半在東北,東北萬不可失。
山海關、四平之戰後林彪北撤松花江。47年杜聿明因腎病辭去東北保安總司令。蔣介石任命心腹陳誠執掌東北軍政。陳誠到東北後做了很多事情:裁減滿洲軍、盲目將主力軍拆分等等。
接著趕走新1軍軍長孫立人,撤了71軍軍長陳明仁、查辦52軍軍長張耀明;秘密調查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受賄舞弊,軍事上又節節敗退,搞得雞飛狗跳人心惶惶。
蔣介石放權太快,導致衛立煌坐大。衛立煌在東北的作為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消極避戰,表現的並沒有比陳誠好。
在人人喊殺陳誠情況下,蔣介石召回在歐洲考察的衛立煌。任命他為東北行轅主任,後改為東北剿總司令長官。為拉攏衛立煌,蔣介石把東北黨政軍大權全部了他。
東北主力和將領主要參加過遠征緬甸,能夠指揮他們的杜聿明、羅卓英都已調離。蔣介石只有剩下衛立煌的將可以點了。等到明白衛立煌的所為,悔之晚矣。
但是衛立煌到任後,在軍事方面思路與蔣介石相左,完全對立。蔣介石要求四處出擊爭奪東北,衛立煌以重兵守長春、瀋陽、錦州三點,實則自保,令蔣介石非常不滿。
1948年,國軍在全國已進入全面防禦。特別是東北只能龜縮在幾個大城市。蔣介石有心想把東北國軍撤到關內,但指揮不了衛立煌率軍南下,也協調不了傅作義北上接應。
這和淮海戰役,華東野戰軍與華中野戰軍聯手殲滅杜聿明集團,白崇禧在華中帶著幾個主力兵團(張淦兵團、宋希濂兵團)看熱鬧的局勢一樣一樣的。
衛立煌臨危受命,也打著小九九,蔣介石是秋後算賬的主,擅用追責制,張學良、韓復渠是前車之鑑。
1948年國軍軍事檢討會上誰都知道東北已不能守,但是微妙之處在於蔣介石與東北最高長官誰都不想先提出放棄東北的建議,誰也不想負責。
從軍事上說,東北民主聯軍(林彪4野)攻克東北只是時間問題,東北國軍縮成三個坨坨(長春瀋陽錦州),連飯都吃不上。
但是衛立煌的佈局自有他的道理:一是林彪東北民主聯軍沒有攻佔大城市的先例和作戰經驗,陳明仁71軍守四平足以說明戰例。
二是林彪圍城打援戰術過於犀利,讓衛立煌斷絕救援邊城念頭,與其出門送死不如守住一畝三分地。
三是退也是敗守也敗,不如看時局(主要是長春10萬守軍是雞肋,林彪圍而不打)變化,所以決定國共命運的遼瀋戰役,國軍將領想的是如何推卸責任,亂命疊出。
如廖耀湘兵團是東北國軍主力轄5個軍,蔣介石命其出瀋陽救錦州,衛立煌命其守瀋陽;錦州失陷後蔣介石命其走營口,衛立煌令廖耀湘回瀋陽。
遼瀋戰役,衛立煌反對率全軍退往華北,也反對出兵瀋陽救援錦州。
遼瀋戰役前,長春鄭洞國10萬國軍已被圍困多時;錦州範漢傑15萬國軍多為雜牌,唯有瀋陽20萬國軍是主力。
蔣介石對衛立煌據守大城市的戰略非常不滿,下令只留少部分兵力守瀋陽,其餘部隊編為機動兵團,南下錦州,衛立煌拒不執行。
9月12日遼瀋戰役在北寧路打響,林彪大軍跳過長春、瀋陽,直撲錦州,準備將東北國軍關門打狗。蔣介石親赴東北指揮,命令衛立煌率主力南下援錦,衛立煌以瀋陽只能固守以自保,不執行蔣的命令。
24日範漢傑錦州告急,蔣介石招衛立煌南京,逼迫瀋陽主力南下,並派顧祝同前往瀋陽督促執行,軍事會議上衛立煌與多數將領仍認為瀋陽至錦州千里,路途十條大河,側敵行軍兵家大忌。
衛立煌不斷催促廖耀湘回軍瀋陽,使得這個主力兵團司令官徘徊不定,一場大戰被他搞成四處遊行。
當時考慮東北主帥時,蔣介石擔心一般將領指揮不了東北幾十萬中央軍嫡系,衛立煌是廖耀湘等遠征軍將領的老長官,這是衛能主政東北的主要因素之一。
正因為衛立煌能影響東北主要將領,這才產生統帥間意見不和,廖耀湘等一干將領左右為難,不知所措。
10月3日,蔣介石再赴瀋陽,跳開衛立煌,直接下令廖耀湘兵團南下援錦,廖耀湘不敢抗命,率兵團5個軍南下攻克彰武,切斷林彪大軍退路。
蔣介石命令徐州剿總副司令官杜聿明飛赴葫蘆島,同時抽調華北國軍成立侯鏡如東進兵團,自葫蘆島攻擊錦州門戶塔山。
衛立煌意見與蔣介石相左,多次干預蔣介石和國防部的部署:
1是衛立煌親赴葫蘆島,告訴東進兵團侯鏡如,說東進兵團與廖耀湘匯合,是不容易辦到的,再三告誡要穩紮穩打,不要做無謂犧牲,直接與蔣要求的不顧一切拿下塔山唱反調。
第2錦州危機之際,蔣介石命範漢傑錦州能守則守,不能守可退葫蘆島。衛立煌則電令:錦州堅守不退,一退就亂。
第3錦州丟失後,蔣介石命彰武觀望廖耀湘收復錦州,或出營口從海路撤退,衛立煌不斷命令廖耀湘兵團撤回瀋陽,並讓工兵在遼河上架橋。致使廖耀湘舉棋不定,錯失撤退良機。
衛立煌唯一機會在於放棄東北,撤往華北,但他不願揹負丟失東北罪名。
衛立煌主政東北後,直接違抗蔣介石主力機動作戰命令,對於各地求援的報告視而不見,眼看東北城市一步步丟失,數十萬大軍龜縮在三個大城市,是兵家大忌。
為將者能戰則戰,不能戰則守,但守也是靈活防守,攻守兼備,龜縮在3個孤立的城市,彈盡糧絕靠空投只是杯水車薪,那是守死;不能守則走。
如衛立煌率瀋陽主力南下錦州,與傅作義集團遙相呼應,必要時經山海關南撤,林彪可能啃不動這麼大坨的國軍集團。
國民黨政權的敗亡從東北開始,遼瀋戰役後國軍士氣一落千丈。粟裕曾說:沒有遼瀋戰役開創殲滅國民黨重兵集團先河,淮海戰役這麼大的戰役想都不敢想。遼瀋戰役國軍將帥不和、派系林立,打的一堆糊塗仗,衛立煌負有責任。遼瀋戰役蔣介石派飛機接衛立煌離開瀋陽,以坐失東北罪名將其下獄,後被李宗仁釋放。
菸酒閣大學士
對於國軍將領,想要了解的更多,可以多看看《大決戰》系列電影,縱橫是看了很多遍啊!其中對兩軍的評價也還算客觀,縱橫不明白的一點是,導演給衛立煌那麼多內心戲是為那般。
衛立煌是一個很厲害的人,早在抗戰爆發前,就從警衛做到軍長,你不佩服都不行,今天縱橫就來講講衛立煌這個人。
投奔革命,建功立業
自幼就有從軍夢想的衛立煌,在1914年到武漢學兵營學習,一年期滿後,投奔粵軍的吳忠信,當時蔣介石是粵軍的總參謀長,吳忠信和蔣介石是同學,因此經常在一起,所以,衛立煌結識了蔣介石。
對於孫中山先生的歷史,從1912年之後就有點暗淡無光了,大部分都知道孫中山在這段時間發動了護國和護法運動,實際上,並沒有取得什麼太大的成功。
1917年孫中山成立軍政府,孫中山被推舉為軍政府大元帥,衛立煌經吳忠信介紹,擔任大帥府的警衛,護法運動失敗後,衛立煌又被安排到許崇智那裡當排長,在閩西戰鬥中,因為表現優異被晉升為連長,22歲的時候又被提拔為營長。
1921年陳炯明叛變,衛立煌又因功被擢升為團長,可以說,在追隨孫中山過程中,也是衛立煌早年投身革命,建功立業的歲數。
衛立煌就是在這段時間,一直追隨孫中山,先後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北伐,平定商團叛亂,和東征陳炯明,從警衛做到團長。
從北伐到中原大戰
1925年孫中山去世,衛立煌悲痛不已。當年九月,衛立煌隨軍參加了第二次東征討伐陳炯明。
1926年蔣介石決定北伐,衛立煌在東路軍,屢立戰功,在討伐孫傳芳和周蔭人約兩萬人的頑強抵抗,兩軍激戰六晝夜,衛立煌因功升任副師長,師長。北伐過後,衛立煌又被升為副軍長。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因為石友三倒戈,南京受到威脅,蔣介石召衛立煌回南京進行招募新兵,四個月,衛立煌招募了一個師的兵力,並接受原四十五師番號,任師長,1931年改師先是改為第十師,後擴充為第十四軍,衛立煌任軍長。
其實,這個軍長早在北伐結束時就應該給他,只不過當時黃埔系的何應欽給自己的哼哈二將,劉峙和顧祝同一人弄一個軍長,衛立煌就只能當副的了。
抗日戰場,彰顯虎威
正因為衛立煌在戰場上的表現,因此被稱為蔣介石的五虎上將,而且是虎將。
但是這員虎將最厲害的地方還是在抗戰時期所表現出來的。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衛立煌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一職,8月衛立煌率領第十四軍在保定下火車,準備和日軍作戰,在豐臺附近,衛立煌與日軍岡本鎮臣第二十三聯隊遭遇,衛立煌的部隊和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因此,衛立煌“支那虎將”的名聲大震。
日軍後來向晉西北靠攏,衛立煌馳援山西,衛立煌成為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在忻口與日軍展開戰略要戰,衛立煌的部隊正是在忻口打出了中國軍人的氣勢,任弼時曾評價說;“忻口戰爭是華北抗戰中最激烈的戰爭”。“衛立煌將軍指揮下的全線部隊,雖遭受了重大傷亡,毫未動搖,許多忠勇將士的英勇奮鬥,是值得每個同胞永遠紀念的。”
最後由於娘子關被突破,衛立煌只能命令部隊退出忻口陣地,向太原靠攏。
1938年衛立煌指揮所屬部隊在太行山區的韓信嶺一帶展開,構築工事,採取陣地戰的辦法,進行了繼忻口之後的第二次阻擊戰。
1943年衛立煌擔任第二次遠征軍司令長官時遠征緬甸,該戰消滅了盤踞緬甸的日軍,打通了滇緬公路,成果輝煌。
衛立煌可以說是蔣介石嫡系中的雜牌,用到你的時候就把你調來,用不到的時候就一腳踢開,衛立煌也不慣蔣介石包子,你踢我,我就撂挑子,所以,蔣介石和衛立煌之間的關係很微妙,自己又無法成為陳誠、何應欽、胡宗南這樣的親信。
最後在蔣介石敗退臺灣的時候和蔣分道揚鑣。
史論縱橫
衛立煌與我軍關係曖昧,因此老蔣是既想重用衛立煌又不得不防備衛立煌。
衛立煌是真正的愛國將軍,但是衛將軍愛國便意味著他不會絕對忠誠於蔣,偏偏衛立煌又是老蔣“五虎上將”中的虎將,後來衛立煌的所行所為簡直讓老蔣氣得咬牙切齒。
1948年12月25日,中國共產黨公佈43名國民黨戰犯,衛立煌位居第28號,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衛立煌與我黨關係明明很好,為什麼還是被列為戰犯了?
衛立煌從戎為國,從過河卒到虎將,從國府將領到我黨功臣。
一
衛立煌生於1897年2月16日,安徽合肥人,辛亥革命發生後參軍,後因參加二次革命遭到鎮壓。1914年衛立煌在武漢考入湖北陸軍學兵營,正是通過這段時期的學習,形成了衛立煌的軍事思想,造就了將來的虎將。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軍政府後,衛立煌被選為孫中山的衛士,這種殊榮可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成為“御前侍衛”。
1918年衛立煌被編入粵軍許崇智部,後來參加了討伐陳炯明的東征,因功升為旅長,也算是簡在帝心了。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老蔣趁機爭權,將衛立煌的上司許崇智踢出局,然後收編許部,衛立煌也自此進入老蔣的系統,後在北伐戰爭中受到老蔣的青睞,被升為14師師長。1930年任45師師長並率45師參加蔣馮閻戰爭,隨後又參加“圍剿”,因功被任命為“鄂豫皖邊區剿匪總指揮”。在1934年以後,衛立煌兼任了很多職位,可以說很得老蔣的器重了,畢竟衛立煌既不是老蔣的同鄉,更不是黃埔系,能到這種程度絕對是很難得的。
二
衛立煌在抗戰時期參加的最重要的戰役是忻口戰役,在忻口戰役中,衛立煌部雖然受到了日軍的重創,甚至是太原失守,但是在戰略上的勝利卻是難以估量的,打得日本鬼高呼衛立煌為“虎將”。也正是在忻口戰役中,衛立煌與我黨開始產生了默契,這種默契自產生後便再也沒有消失過,這是最難能可貴的。當時被改編為第十八集團軍的八路軍劃歸衛立煌將軍指揮,但是衛立煌卻不同於其他國軍將領那樣動不動給我軍使絆子,而是與我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甚至是朋友關係,他既不干預也不借機搞事製造摩擦,甚至在我軍補給困難的時候積極運作為我軍提供補給,這種事估計也就衛立煌做過了。
衛立煌自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兼河南省政府主席後,與我軍的關係變得尤為密切。老蔣的特務們不斷向老蔣告衛立煌的狀,說衛立煌可能有異心讓老蔣小心,連老蔣可能都在懷疑自己是不是養了個臥底。事實上,我也認為我黨在與衛立煌接觸的過程中應該存在潛移默化地“同化”衛立煌的行為。
1942年1月老蔣捋了衛立煌的軍權,後來組建遠征軍時有意讓他擔任司令長官,結果因為有人告狀,老蔣心裡也犯嘀咕了,害怕衛立煌倒向我黨,於是改任羅卓英為司令長官。不過,在羅卓英失敗後老蔣還是不得不將衛立煌抬出來,而衛立煌在緬甸戰場確實取得了重大勝利。後來老蔣在雲南組建陸軍總部,衛立煌擔任副總司令,如果不是老蔣正好何應欽踢過去的話,衛立煌還真有可能坐上總司令的位置。
三
如果說對老蔣對抗戰時期衛立煌的話還能忍的話,畢竟當時確實打著國共合作的旗號,那麼在解放戰爭時老蔣對衛立煌那絕對是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了。
1946年11日,衛立煌帶著夫人去美國考察。出國考察在國民黨是很講究的,胡漢民出國考察,馮玉祥出國考察,汪精衛出國考察等等,可以說幾乎全是出去政治避難的。衛立煌當然也不例外,因為當時的老蔣已經不在信任他了,所以不敢讓他參加內戰,他也正好可以藉機避開內戰,所以衛立煌也算是欣然前往。到了1947年秋老蔣在東北的局勢開始變得緊張,終於忍不住召回遠在法國的衛立煌。衛立煌回國後,老蔣立馬讓他當了東北剿總,但是衛立煌在東北的作為絕對能將老蔣氣得吐血,管你老蔣發了什麼命令,管你老蔣催的急不急,我老衛就是不出兵。老蔣見狀想將東北指揮權交給廖耀湘,結果衛立煌根本不聽,老蔣無奈之下只好親自去瀋陽把東北軍權交給了廖耀湘,最終東北國軍幾乎全軍覆沒。
衛立煌可以說是為我軍取得遼瀋戰役的勝利是立下了大功的,所以老蔣在遼瀋戰役後果斷罷免了衛立煌,這時候的老蔣已經將遼瀋戰役的失敗完全推到了衛立煌的身上,後來更是讓軍統特務逮捕了衛立煌。我黨聽到這個消息後,也很為衛立煌的安危感到擔憂,這時候正逢我黨擬發佈國民黨戰犯名單,於是便有了衛立煌的“光榮登榜”。衛立煌在聽說了這份名單後心裡懸著的石頭也終於落下了:“我有救了。”
1949年1月,老蔣通電下野後,衛立煌獲釋並趁機擺脫國民黨特務的監視和控制逃到了香港,直到1955年迴歸大陸。
衛立煌在1949年脫離老蔣的控制逃到香港,六年後的1955年3月我黨開始籌備和安排衛立煌回大陸。也許,我黨應該對衛立煌將軍說聲:“我們來晚了!”
1955年4月5日衛立煌抵達北京,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自迎接。4月26日,主席會見並設宴為衛立煌接風洗塵。衛立煌自迴歸大陸以後,受到了我黨的極大善待,因為他確實是有功之人,不管是在抗戰中還是在解放戰爭中,他曾先後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1960年1月17日,衛立煌病逝。
朱總司令曾稱讚衛立煌為“在忻口戰役中立下大功的民族英雄”。
主席曾評價衛立煌:“有愛國心的國民黨軍政人員!”
吾與吾國
衛立煌是一位戰功赫赫的虎將,但是由於他並非蔣介石嫡系出身,所以蔣介石一直以來對他並不信任,而衛立煌對蔣介石也並不忠心,且聽本人細說之。
衛立煌字俊如,安徽合肥人,出身於孫中山衛隊,是粵軍最根紅苗正的將領之一。1918年,孫中山衛隊改編為粵軍由陳炯明率領援閩,隸屬許崇智麾下的衛立煌表現出色受到孫中山表彰一戰成名。此後衛立煌按部就班的參加了粵桂戰爭、平定商團叛亂、東征陳炯明等一系列戰役,升任旅長。
1925年,廖仲愷案爆發,在蔣介石的陷害下,許崇智含冤離去,衛立煌被蔣介石收編。此後衛立煌在蔣介石麾下參加了北伐戰爭、圍剿紅軍、平定“閩變”等一系列戰役,戰功赫赫。
抗戰爆發,衛立煌擔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他曾率軍血戰鄭州,重創岡村寧次,但這時候他與蔣介石也開始了離心離德。他曾頂著輿論壓力多次給八路軍發放軍餉,甚至當朱懷冰部與八路軍搞摩擦被殲滅時坐視不救,引起蔣介石震怒,衛立煌被剝奪兵權。
1943年衛立煌在遠征軍反攻滇西時再次被蔣介石起用,他指揮軍隊一路攻克芒友、睕㓅等重鎮,與友軍在南坎勝利會師,這是衛立煌人生最輝煌的時刻,也是他為民族做的最大貢獻,衛立煌的抗日功績永垂不朽。
解放戰爭中,衛立煌接手被陳誠搞的支離破碎的東北戰場,開始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表演。他屢屢拒絕蔣介石的指揮,先將軍隊分散退入錦州、長春、瀋陽等大城市,然後在解放軍猛攻錦州時坐視不救,甚至在敗局已定時阻止廖耀湘兵團撤退,使東北國民黨軍隊全軍覆沒,令蔣介石目瞪口呆。
衛立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輾轉回到內地,這令人不禁對他在東北的所作所為浮想聯翩,有人說衛立煌早被我黨策反,但1949年新華社公佈的國民黨戰犯名單中,衛立煌赫然在列,事實真相如何,只能歸於塵土了。
林屋公子
衛立煌,安徽人,蔣介石的五虎將之一,日軍華北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稱其為“
支那虎將 ”。史迪威在回憶錄中稱其為國民黨軍隊中最能幹的將領,美國出版的《中國人名大辭典》稱其為“常勝將軍”。一生戎馬倥傯,北伐、軍閥混戰、內戰、抗戰,解放戰爭,死後進入八寶山公墓,是一位傳奇的將軍。一個常年服役於粵軍的安徽人
衛立煌將軍是安徽人,怎麼會在粵軍中服役呢?就在於其
革命理想。在15歲就參加辛亥革命、後參加二次革命。在17歲考入湖北陸軍學兵營。畢業後不想進入北洋軍,先後去上海尋找革命黨,並參加“肇和”艦發難討袁,失敗後南下入粵軍當兵。
和薛嶽一樣,長時期在孫文附近做警衛。排長、連長、營長、粵軍團長、旅長一步步高昇。
許崇智事件與命運
蔣介石用計驅走許崇智,控制粵軍,衛立煌所部被縮編為第一軍第三師第九團團長,從此進入中央軍行列。
北伐戰爭,衛立煌升為14師師長,在龍潭戰役,立下大功。在第一軍擴編為第一、第九(北伐八個軍,最好番號只能第九)軍,衛任第九軍副軍長。可見其在蔣中央軍中的地位。
中原大戰、鄂豫皖作戰、閩變,衛立煌都有不錯的表現,進入方面大員行列。
抗戰與家國命運
在抗戰初,衛率軍北上,負責山西方面作戰,先後組織忻口、反擊太原等諸多戰役,給日軍造成較大殺傷。
(中條山戰役)
在山西陷落後,衛升任為河南省主席與一戰區司令長官,主力佈防在黃河北中條山屏障河南,也作為北進進取基地。在中條山戰役後,被免職。
之後蔣鼎文接替,形勢更加惡劣。
總結:
衛立煌將軍在年輕時候就有救國救民的革命理想,其南下投身革命,加入粵軍。陰差陽錯進入中央軍序列,成為蔣的得力干將。在20多年裡,為蔣東征西討,立下赫赫戰功。最後選擇投入人民的懷抱。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我是馮傑,這個問題我看到很多回答,但很遺憾,由於答題者沒有掌握核心材料,回答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自然達不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果用一句話評價衛立煌,那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有證據嗎?且聽我娓娓道來。
衛立煌早年是孫中山先生的衛隊戰士,由於能征善戰得到蔣介石的重用,因他不是黃埔軍校出身,人稱“雜牌中的嫡系”。另一方面,衛立煌的政治覺悟性很高,華北抗戰那些年,他始終與八路軍保持友好合作關係,從內心仰慕共產黨。1938年下半年,衛立煌曾向中共委派的秘書趙榮聲透露心聲:“我參加共產黨好嗎?怎麼參加呢?”翌年,鄧小平、楊尚昆經過河南去河北開會,衛立煌又向他們說起參加共產黨的願望。
1940年11月26日,毛澤東電報共產國際領導人季米特洛夫:“衛立煌暗示,以後形勢變化他希望通過中共得到蘇聯的支持。在(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二年(1938年),衛立煌對朱德同志說,他想加入我們黨。我們建議他留在國民黨陣地,因為這有利。此後他再沒有提出這個問題。”
1944年底,國民政府開始“軍改”,裁撤了遠征軍司令長官部,衛立煌改任陸軍副總司令,心頭頗有怨言。蔣介石好言勸導:“此乃中當時審核計劃未周,以致吾弟未兼方面軍之職務,此實中之疏失之過。”
1946年11月,衛立煌和夫人韓權華一行遠赴歐美遊歷考察,認識了留法學生左派領袖汪德昭。衛立煌說:“將來回國,蔣介石還是要用我的,我決心起義,現在感到難辦的就是我的意見,沒法傳到延安方面去。”汪德昭說:“我可以找到適當的關係,取得聯繫,尋求配合。”衛立煌當即執筆電報,略謂:“為了儘快地結束中國的內戰,我決心站到人民一方,和有關方面進行軍事的、政治的及其他的一切合作。顧及個人的環境,希望絕對保守秘密⋯⋯”
那麼,中共方面有沒有收到這封電報呢?答案是肯定的。金城同志常期擔任延安交際處處長,1947年春又負責主管敵軍工作,是年12月,劉少奇在西柏坡召開敵軍工作會議。金城彙報說:“蔣介石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了。現在有很多國民黨軍官看到了蔣政權就要垮臺的趨勢。將來必有更多的國民黨官員起義,奔向我方。”劉少奇頗為認同,“最近衛立煌曾通過蘇聯駐法國大使館告訴我們,蔣要派他到東北去,問我們的意見如何?我們只做了一個比較靈活的覆電,讓衛相機行事”。
後來的事情相信大家都知道,蔣介石几次想要放棄瀋陽,命令東北國軍主力西進,打通沈錦線,把部隊撤至錦州集中。衛立煌掌握部分高級將領不敢西進的心理,以各種各樣理由拖延,消極守在瀋陽不動,應該說加快了國軍在東北戰場的徹底失敗。
1955年3月,衛立煌從香港回到祖國大陸。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中這樣說道:“一切善意地向我們提意見的民主人士,我們都要團結。像衛立煌、翁文灝這樣的有愛國心的國民黨軍政人員,我們應當繼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毫無疑問,衛立煌屬於愛國將領。
馮傑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衛立煌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一職,八路軍屬於衛立煌節制。衛立煌就任第2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後,第18集團軍(即八路軍) 又屬於第二戰區戰鬥序列。
8月衛立煌率領第十四軍在保定下火車,準備和日軍作戰,在豐臺附近,衛立煌與日軍岡本鎮臣第二十三聯隊遭遇,衛立煌的部隊和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因此,衛立煌“支那虎將”的名聲大震。
日軍後來向晉西北靠攏,衛立煌馳援山西,衛立煌成為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在忻口與日軍展開戰略要戰,衛立煌的部隊正是在忻口打出了中國軍人的氣勢,在忻口戰役中,衛立煌部雖然受到了日軍的重創,甚至是太原失守,但是在戰略上的勝利卻是難以估量的,打得日本鬼高呼衛立煌為“虎將”。任弼時曾評價說;“忻口戰爭是華北抗戰中最激烈的戰爭”。“衛立煌將軍指揮下的全線部隊,雖遭受了重大傷亡,毫未動搖,許多忠勇將士的英勇奮鬥,是值得每個同胞永遠紀念的。”
在此戰中,衛立煌和共產黨產生了默契。所以衛立煌經常和八路軍將領聯絡、開會磋商,協調行動。彭德懷回憶中說:18集團軍歸衛立煌所指揮,但他又從未指揮過我們。
衛立煌多次明確表示,凡是抗日部隊他都一視同仁。他排除干擾、頂住壓力,給18集團軍調撥、支援了大批武器彈藥、食品、服裝等軍需物資。1938年春,他一次撥給18集團軍100萬發子彈。
1939年9月起,衛立煌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在主政河南期間,衛立煌與八路軍及中共保持良好的關係。除此之外,衛立煌還建立了中條山防線,該防線先後擋住日軍十三次掃蕩,成為當時抗日的模範地區。 由於與八路軍來往密切,衛立煌引起了國民黨高層的不滿,蔣介石於1942年1月撤銷衛立煌職務,將其調往西安。此後,日軍發動中條山戰役,國軍慘敗,衛立煌苦心經營的中條山防線毀於一旦。
中條山戰役
1941年底,國軍將領紛紛指責衛立煌立場不定,蔣介石也認為他不該偏袒八路軍。次年1月,蔣介石下令將衛立煌調離第一戰區,解除本兼各職,改任軍委會西安辦公廳主任,剝奪了軍權。
1942年1月,日軍入侵緬甸。3月中國組建中國遠征軍第1路軍,入緬與日軍作戰。衛立煌出任司令長官。在待命重慶期間,他與八路軍之密切關係被人告發,蔣介石改派羅卓英擔任司令長官。
抗日戰爭中衛立煌在多個戰區領導抗戰,屢立功勳。被日軍稱為“支那虎將”;史迪威稱他為“百戰名將”。
遠征軍第一次作戰失利,1943年蔣介石組成新的 中國遠征軍,再次起用衛立煌,出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執行打通滇緬公路,,保證大西南後勤戰略補給線的暢通,與盟軍協同作戰任務。
1944年11月19日,衛立煌指揮遠征軍攻佔芒友,繼續佔領遮放,殲敵1000餘人。次年1月20日,遠征軍攻克鎮畹町,拔除了日軍在雲南是後一個據點。23日,第53軍與中國駐印軍會師。
1945年5月,衛立煌就任陸軍副總司令。經梅貽琦介紹,6月衛立煌與韓權華女士在昆明舉行結婚典禮。何應欽為主婚人,龍云為證婚人。
一起喝粥的日子
衛立煌1897年生於安徽合肥,表字俊如,又字輝珊。他從小學習十分用功,飽讀詩書。1915年入粵軍第二軍當兵,開始軍旅生涯。兩年後的9月加入孫中山的衛隊。1918年隨粵軍一起討伐北洋軍因戰功被提升為連長,不久又被升任營長、團長。在北伐戰爭中,屢立戰功,最後升至師長。
1932年5月中旬,蔣介石糾集30萬大軍,兵分三路“圍剿”鄂豫皖蘇區,衛立煌任中路軍第六縱隊指揮官,率部同紅軍進行激烈交戰,並因戰功而受到蔣介石賞識。1934年2月平定李濟深發動的“福建事變”。衛立煌先後被任命為駐閩預備軍總指揮兼駐閩第10綏靖區司令官、鄂豫皖三省邊區“清剿”總指揮兼三省邊區督辦、閩贛浙皖邊區“剿匪”總指揮。
抗戰開始後,衛立煌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給八路軍提供了大批軍需物資。1939年9月起,衛立煌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在主政河南期間,衛立煌與八路軍及中共保持良好的關係。除此之外,衛立煌還建立了中條山防線,該防線先後擋住日軍十三次掃蕩,成為當時抗日的模範地區。 由於與八路軍來往密切,衛立煌引起了國民黨高層的不滿,蔣介石於1942年1月撤銷衛立煌職務,將其調往西安。此後,日軍發動中條山戰役,國軍慘敗,衛立煌苦心經營的中條山防線毀於一旦。
圖片二:劇照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東任命衛立煌為北行轅代主任兼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總攬東北黨政軍大權。到達東北後,衛立煌採取集中兵力固守瀋陽長春等幾個大城市,不與共軍決戰的策略,引起蔣介石的不滿。錦州失守後,衛立煌被蔣介石用專機接回關內,並被撤職!1949年衛立煌出走香港。
1955年,在組織的周密安排下,衛立煌回到大陸,並先後被推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又擔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60年1月17日,衛立煌逝世,終年63歲。
圖片三:劇照
綜上所述,對衛立煌的總評價應當是:他不但是一個軍事指揮能力十分突出的軍事家,而且是一個對祖國和人民抱有深情的愛國人士。在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期間戰功赫赫,充分展示了他的軍事才華。至於與共產黨之間的敵對,雖然不容肯定,但確屬事出無奈。後來他迴歸大陸後為國家統一所作的大量工作,應給予充分肯定。
壯圖山人
我向來反對別人刻意拔高國民黨抗日,甚至將湯恩伯都樹為抗日名將的作法。但並不一味否定國民黨抗日的歷史。一些真正抗日的國民黨將軍還是值得人敬佩的,共和國也沒有忘記他們的歷史功績。比如說衛立煌將軍就是我敬佩的一個。
作為蔣介石五虎上將之一的衛立煌,打仗勇敢,才能過人,有膽有識,在十年內戰中衝在反共第一線,雙手沾滿了共產黨的鮮血。就是這樣一個堅決反共的人,抗戰初期堅決走上了抗日第一線。他在山西指揮忻口會戰,將氣貫如虹的日軍擋在太原城外一個多月,嚴重打擊了日軍熾盛的氣焰。成為國民黨在華北抗日的中堅力量,蔣介石在北方可以依重的長城。隨後四年,衛將軍堅持中條山抗戰,決不過黃河,只到被調離一戰區,國民黨才遭到中條山慘敗。
1943年,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戰場慘敗,國難思良將,閒賦在家的衛立煌被蔣介石重新啟用,任命為遠征軍總司令,二次率軍出征。衛將軍與美軍參謀長史迪威密切協作,發起了滇西反擊戰,重創日軍,最後打通緬滇公路。與1944年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大潰敗形成鮮明對比。
現在某些人為了拔高國民黨抗日刻意加大宣傳力度,不惜使用【揭秘】材料,聲嘶力竭。而衛將軍抗日,戰功卓著,當時就驚動了美國,將軍上了美國【時代】雜誌,被譽為中國軍隊中最有才能的將軍。有據可查。
難能可貴的是,昔日與共產黨有深仇大恨的人,在抗戰中與共產黨並肩抗戰,重新認識了共產黨,與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借道延安,與毛主席會談,看望林彪,對晉綏軍誤傷林彪當面道歉,表現了國民黨將軍少有的襟懷。
衛將軍利用戰區司令身份,頂著各種壓力,給八路軍拔髮數額巨大(子彈一百萬發,手榴彈二十萬發,牛肉罐頭一百八十箱)的軍事補給,在當時傳為隹話。與八路軍劃分區界,協作抗日,而消極反共,有利於堅持華北抗日,但引起了蔣介石極大不滿,這成為衛最終被調離一戰區最主要的原因。
現在歷史虛無主義氾濫,有些人一方面刻意拔高國民黨抗日,另一方面又有意無意淡化共產黨抗日,選擇性失明。以致有些不明事理的年輕後生認為共產黨遊而不擊,座山觀虎鬥。而衛將軍親眼目睹共產黨抗日的英雄事蹟後,認為共產黨才是真正抗日的軍隊。他的這種認識後來影響了美軍參謀長史廸威,以致史迪威形成了統一分配美援物資,包括給予共產黨援助,統一指揮國共軍隊主動進攻日軍的認識。這也成為1944年史迪威最終被解職的主要原因。
誰是真正的抗日英雄,歷史自有公論。共和國也沒有忘記。我記得我從小就從教科書中知道國民黨的忻口會戰,印緬戰役等抗日事蹟。而不象現在,為了突出國民黨抗日,網上宣傳,電視劇裡演,二十二次會戰都編成了二十四次,聲嘶力竭,好象人們不知道似的。
人都是有良心的,你真正為國家做了貢獻,人們怎麼能忘記呢?不但衛立煌將軍,連李宗仁將軍指揮的臺兒莊戰役,張自忠將軍殉國丶謝晉元四行倉庫抗日、戴安讕將軍緬甸殉國等等,人們都會牢記,不會忘記。
真的忘不了,假的真不了。一些人的刻意編造材料,篡改抗日曆史,最終將引起人們的反感以至厭惡。現在不是【抗日神劇】演穿幫了嗎?將來還會有更多的垃圾被掃進【神劇】的垃圾桶裡去,還人民一個真實,感人的抗日曆史。
無疑,衛立煌是國民黨軍隊中做得最好的將軍之一,人民不會忘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