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衛立煌?

天藍海藍542


衛立煌,曾是孫中山的警衛,蔣介石的虎將,抗日遠征軍最高司令,被軍統監視的“通共”分子,解放戰爭後的國民黨頭等戰犯,最後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的國家領導人。這樣一個審時度勢、不斷變換身份的人,稱之為“俊傑”再合適不過。

一、少年知勤奮,青年知是非,志向明確,訓練有素

衛立煌出生於1897年,少年時勤奮讀書,能作詩填詞,為以後的發展打下牢固的文化基礎。

他很早就脫離了清朝遺民的舊思想,嚮往民主革命,所以15歲開始接受軍事訓練,17歲考入湖北陸軍學兵營,系統學習軍事知識。

畢業後拒絕加入袁世凱控制的北洋軍,南下廣州入伍,很快成為孫中山的警衛隊班長。

在追隨孫中山的時候,衛立煌得以親耳聆聽教誨,加深了對民主革命的認識,就此樹立了遠大的理想。

年輕的衛立煌不久即顯示出勇於擔當的精神和卓越的指揮才能,受到孫中山的嘉許。

二、壯年時無問東西 ,只為驗證心中理想

壯年時期的衛立煌可謂功成名就:東征陳炯明,北伐孫傳芳,有膽有識,有勇有謀,官運亨通,從連長、團長一直坐上最高司令官的位置。

1932年蔣介石大力圍剿紅軍,衛立煌率軍在鄂豫皖邊區獲勝,迫使紅軍主力東移。作為獎勵,蔣介石把金家寨一帶改名“立煌”縣,成為衛立煌在蔣介石身邊“紅極一時”的象徵。

但有書君認為,衛立煌所做的一切,始終是以實現“三民主義”理想作為目標的,直至發生“西安事變”才如夢方醒。

三、中年曉民族大義,積極參加抗日

衛立煌在抗日戰爭中心端氣正,對國共兩黨軍隊一視同仁,提供裝備補給,立下不朽功勳。

尤其是在1943年,46歲的衛立煌帶領中國遠征軍赴緬甸指揮,收復了滇西被佔國土,打通了滇緬公路交通運輸線,為二戰的全面勝利打下了基礎,至今為人津津樂道。

四、暮年堅定方向,葉落歸根,一生無憾

早在抗戰時期,衛立煌與共產黨就結下了戰鬥的友誼,同時落下“通共”的嫌疑。

國民黨內部對他的排擠,軍統特務對他的監視控制,更加明確了他的歸屬方向,於是在解放戰爭中和蔣介石“打啞謎”,消極守衛,拒不出戰,配合了遼瀋戰役的勝利。

蔣介石去臺灣後, 衛立煌被列為國民黨高級戰犯暫避香港。蔣介石派人勸他去臺,衛立煌拒絕了,表達出回到新中國的願望。

後來,衛立煌回國,在新中國擔任要職,直至1960年去世,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受全中國人的懷念和景仰。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衛立煌的一生堪稱無憾,正如張治中在他的追悼會上的致詞,說他是“善始善終的愛國軍人”。

固然,“俊傑”是衛立煌權衡一生得來的成果,但一定是遵循了勤奮、良知、正義的規則,具備擔當、果敢的良好品德,才能成就圓滿的人生結局。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很多人都在說衛將軍戰鬥多牛逼,其實仔細看看衛立煌這人的歷史,真覺得挺有意思。跟大家分享兩點吧:

1、衛立煌和朱德朱老總是好朋友,而且是過命的交情。韓信嶺戰役,衛立煌被日軍擊敗,被日寇圍堵,然後在白兒嶺一帶被朱老總接應掩護,成功撤退。可以說朱老總對衛將軍有救命之恩。

那個年代老一輩革命家的人格魅力是不用懷疑的,再加上朱德老總的資歷,能夠讓衛立煌折服也是正常的。兩人不止公務上有合作,在私底下也有很多交流。朱老總曾經送給衛立煌兩匹馬,然後衛立煌回贈一隻鋼筆、一塊手錶,手錶一直被朱老總戴到去世。

2、解放後,衛立煌回到大陸,也被安排的很好,可以說結局很圓滿了。不過衛立煌最早剿共的時候非常瘋狂,蔣介石都專門設立了一個“立煌縣”來表彰他,可見他當年下手多狠。

但是被朱老總折服後,衛將軍對共產黨的態度大變,抗日戰爭期間為八路軍提供了很多便利,甚至專門跑去延安對中共中央進行了訪問。而他曾經的手下陳鐵、彭傑如都起義投誠,從國民黨跑到了共產黨這邊。

到了解放戰爭,衛立煌更是不惜違抗蔣介石的命令,把廖耀湘賣了。打錦州之前,蔣介石的意思是守錦州,衛立煌卻堅持守瀋陽。結果就是錦州丟了,按計劃廖耀湘要走營口撤退,然後衛立煌命令廖來瀋陽。

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耽誤了時機,機械化的廖耀湘部被跑步前進的林彪追上,國名黨五大主力的前兩位新一軍新六軍被殲……一手練出來的新一軍被打沒了,已經調回國防部的孫立人,從一樓哭罵到二樓,不知道問候了廖耀湘、衛立煌、陳誠多少遍……

不管怎麼說,衛將軍真是人生贏家。作為一個軍人,非常能打,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美國人稱其“常勝將軍”。建國後任全國政協常委、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去世後安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作為曾經的國民黨頭等戰犯,衛將軍這一生也算得上左右逢源了。


老胡評車


衛立煌是國軍將領中最會打仗的帥才,是美軍評價的常勝將軍,日軍眼裡的虎將,老蔣宣佈的戰犯。在我看來,他應該是我黨深藏不露的高級臥底。請看我細細道來:

1、老孫時期和北伐時期,衛立煜戰無不勝。在圍剿紅軍時期,衛立煜卻是屢次失敗。抗戰爆發時,衛立煌不積極進剿,卻與紅軍和談。

2、抗戰始前期,我軍曾名義上歸衛立煌管轄。但衛立煜但對我軍不干預、不打壓,還支援大量物資和軍備。


3、抗戰後期,拒絕老蔣攘外安內政策,堅決不與我黨搞磨擦。軍統將親近我黨的黑材料羅列一大堆交個老蔣,衛立煌一度被革職。

4、遼瀋戰役中,屢次與老蔣對著幹。不出戰、不增援、不聽話,“三不態度”一擺,坐看我軍拿下綿州、滅掉廖耀湘部。衛立煌與老蔣的相互扯皮,完美幫助我軍完成了東北戰略大包圍

最後,新中國建立後,衛立煌主動返回相國,參加到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中來。受到超高禮遇並且出任國家高級職務。為什麼黨國的常勝將軍會遇著我軍就吃敗仗?看到這裡明白了吧。


爾朱少帥


衛立煌算的上是一個比較傳奇的人,僅僅是從的他的發跡史來看,衛立煌就堪稱勵志的典型人物。衛立煌從基層做起,由警衛員做到了軍長,僅此一點就可以甩開那些黃埔捷徑的將領了。並且衛立煌確實是一個非常革命的人,如果不是為了革命,他也不會在孫中山落魄時投靠他。

在北伐戰爭時,衛立煌就因為戰功卓著而提拔為團長,衛立煌這個十分的崇拜孫中山和三民主義。衛立煌也算的上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曾經就表達過等到孫中山先生革命成功,他自己就卸甲歸田,然後在共和之下種種地就行了。但是理想主義總是會被現實所打敗,衛立煌也是如此。

蔣介石背叛革命之後,衛立煌陷入了人生的一個低谷,因為孫中山先生逝世,衛立煌一時間感覺前途渺茫,更是不知道怎麼來實現孫中山先生的遺願,最後衛立煌只能聽命於蔣介石。但是面對蔣介石的一些倒行逆施,衛立煌很是糾結,尤其是九一八事變之後,衛立煌十分的糾結。

最後衛立煌其實已經看到了蔣介石是救不了中國,在得知共產黨的一些政策之後,尤其是共產黨的抗日主張之後,衛立煌瞬間表示了贊同。衛立煌一直同八路軍有往來,是國民黨中少數真心實意幫八路軍抗戰的將領。一場忻口會戰,其實就證明了衛立煌的勇猛,對於衛立煌這樣的將領,還是要持肯定態度的。


小司馬遷論史


我是馮傑,這個問題我看到很多回答,但很遺憾,由於答題者沒有掌握核心材料,回答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自然達不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果用一句話評價衛立煌,那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有證據嗎?且聽我娓娓道來。



衛立煌早年是孫中山先生的衛隊戰士,由於能征善戰得到蔣介石的重用,因他不是黃埔軍校出身,人稱“雜牌中的嫡系”。另一方面,衛立煌的政治覺悟性很高,華北抗戰那些年,他始終與八路軍保持友好合作關係,從內心仰慕共產黨。1938年下半年,衛立煌曾向中共委派的秘書趙榮聲透露心聲:“我參加共產黨好嗎?怎麼參加呢?”翌年,鄧小平、楊尚昆經過河南去河北開會,衛立煌又向他們說起參加共產黨的願望。

1940年11月26日,毛澤東電報共產國際領導人季米特洛夫:“衛立煌暗示,以後形勢變化他希望通過中共得到蘇聯的支持。在(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二年(1938年),衛立煌對朱德同志說,他想加入我們黨。我們建議他留在國民黨陣地,因為這有利。此後他再沒有提出這個問題。”

1944年底,國民政府開始“軍改”,裁撤了遠征軍司令長官部,衛立煌改任陸軍副總司令,心頭頗有怨言。蔣介石好言勸導:“此乃中當時審核計劃未周,以致吾弟未兼方面軍之職務,此實中之疏失之過。”

1946年11月,衛立煌和夫人韓權華一行遠赴歐美遊歷考察,認識了留法學生左派領袖汪德昭。衛立煌說:“將來回國,蔣介石還是要用我的,我決心起義,現在感到難辦的就是我的意見,沒法傳到延安方面去。”汪德昭說:“我可以找到適當的關係,取得聯繫,尋求配合。”衛立煌當即執筆電報,略謂:“為了儘快地結束中國的內戰,我決心站到人民一方,和有關方面進行軍事的、政治的及其他的一切合作。顧及個人的環境,希望絕對保守秘密⋯⋯”

那麼,中共方面有沒有收到這封電報呢?答案是肯定的。金城同志常期擔任延安交際處處長,1947年春又負責主管敵軍工作,是年12月,劉少奇在西柏坡召開敵軍工作會議。金城彙報說:“蔣介石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了。現在有很多國民黨軍官看到了蔣政權就要垮臺的趨勢。將來必有更多的國民黨官員起義,奔向我方。”劉少奇頗為認同,“最近衛立煌曾通過蘇聯駐法國大使館告訴我們,蔣要派他到東北去,問我們的意見如何?我們只做了一個比較靈活的覆電,讓衛相機行事”。



後來的事情相信大家都知道,蔣介石几次想要放棄瀋陽,命令東北國軍主力西進,打通沈錦線,把部隊撤至錦州集中。衛立煌掌握部分高級將領不敢西進的心理,以各種各樣理由拖延,消極守在瀋陽不動,應該說加快了國軍在東北戰場的徹底失敗。

1955年3月,衛立煌從香港回到祖國大陸。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中這樣說道:“一切善意地向我們提意見的民主人士,我們都要團結。像衛立煌、翁文灝這樣的有愛國心的國民黨軍政人員,我們應當繼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毫無疑問,衛立煌屬於愛國將領。


馮傑


衛立煌1897年生於安徽合肥,表字俊如,又字輝珊。他從小學習十分用功,飽讀詩書。1915年入粵軍第二軍當兵,開始軍旅生涯。兩年後的9月加入孫中山的衛隊。1918年隨粵軍一起討伐北洋軍因戰功被提升為連長,不久又被升任營長、團長。在北伐戰爭中,屢立戰功,最後升至師長。

1932年5月中旬,蔣介石糾集30萬大軍,兵分三路“圍剿”鄂豫皖蘇區,衛立煌任中路軍第六縱隊指揮官,率部同紅軍進行激烈交戰,並因戰功而受到蔣介石賞識。1934年2月平定李濟深發動的“福建事變”。衛立煌先後被任命為駐閩預備軍總指揮兼駐閩第10綏靖區司令官、鄂豫皖三省邊區“清剿”總指揮兼三省邊區督辦、閩贛浙皖邊區“剿匪”總指揮。

抗戰開始後,衛立煌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給八路軍提供了大批軍需物資。1939年9月起,衛立煌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在主政河南期間,衛立煌與八路軍及中共保持良好的關係。除此之外,衛立煌還建立了中條山防線,該防線先後擋住日軍十三次掃蕩,成為當時抗日的模範地區。 由於與八路軍來往密切,衛立煌引起了國民黨高層的不滿,蔣介石於1942年1月撤銷衛立煌職務,將其調往西安。此後,日軍發動中條山戰役,國軍慘敗,衛立煌苦心經營的中條山防線毀於一旦。



圖片二:劇照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東任命衛立煌為北行轅代主任兼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總攬東北黨政軍大權。到達東北後,衛立煌採取集中兵力固守瀋陽長春等幾個大城市,不與共軍決戰的策略,引起蔣介石的不滿。錦州失守後,衛立煌被蔣介石用專機接回關內,並被撤職!1949年衛立煌出走香港。

1955年,在組織的周密安排下,衛立煌回到大陸,並先後被推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又擔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60年1月17日,衛立煌逝世,終年63歲。



圖片三:劇照

綜上所述,對衛立煌的總評價應當是:他不但是一個軍事指揮能力十分突出的軍事家,而且是一個對祖國和人民抱有深情的愛國人士。在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期間戰功赫赫,充分展示了他的軍事才華。至於與共產黨之間的敵對,雖然不容肯定,但確屬事出無奈。後來他迴歸大陸後為國家統一所作的大量工作,應給予充分肯定。


壯圖山人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系列二十二:陸軍上將、中國遠征軍司令官、東北剿總司令長官衛立煌。

自陳誠主持東北軍政後,亂命不斷、昏招疊出。東北國軍節節敗退、丟城失地,一時人人皆曰陳誠可殺。不得已蔣介石請出衛立煌主持東北。

衛立煌,字俊如,安徽合肥人。他驍勇善戰、軍事才能傑出。在東征北伐、中原大戰、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擔任過中國遠征軍總司令。日軍稱其為“支那虎將”,史迪威稱他是“常勝將軍”。

蔣介石撤銷東北行轅、保安司令部,成立東北剿總司令部,衛立煌任司令長官。為消除其顧慮,蔣介石甚至連貨幣發行權也給他。衛立煌頓時成為真正的“東北王”。

對於衛立煌其人,有人說是中共地下黨,早已被我黨策反,對於這點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其至少是共產黨同情者,為共產黨開了很多方便之門。




衛立煌早期投奔革命,南下參加粵軍,任孫中山衛士排長。在東征北伐中,以戰功升一路升遷。

衛立煌(1897-1960年),字俊如,又字輝珊,安徽省合肥縣人。衛立煌自幼喪父,依靠長兄撫養和教誨。他勤奮好學,能作詩填詞;亦思想前衛、熱心革命。

1915年衛立煌於湖北陸軍學兵營結業後,南下參加革命。加入粵軍第2軍,又任孫中山警衛排長。後參加許崇智討袁軍,因戰功任連長、營長,後在討伐商團叛亂中升任團長、旅長。

許崇智被蔣介石趕走後,衛立煌部被收編,從旅長改為第1軍第3師第9團團長。北伐開始後,衛衛立煌團在永定、鬆口戰役榮立戰功,升任第14師副師長、師長。

1927年,衛立煌率部在龍潭擊退孫傳芳部反擊,升任第9軍副軍長、南京衛戍副總司令。1930年奉命組建第45師任師長,中原大戰中負責拱衛南京。其後參加進攻蘇區。在西安事變中北扣留。


抗日戰爭中,衛立煌是八路軍、18集團軍的頂頭上司。他以國事為重,與共產黨和睦相處,頗多照應。

抗戰初期,衛立煌任第14集團軍總司令,八路軍屬於衛立煌節制。衛立煌就任第2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後,第18集團軍(即八路軍) 又屬於第二戰區戰鬥序列。

衛調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後,也是如此。所以衛立煌經常和八路軍將領聯絡、開會磋商,協調行動。彭德懷回憶中說:18集團軍歸衛立煌所指揮,但他又從未指揮過我們。

衛立煌多次明確表示,凡是抗日部隊他都一視同仁。他排除干擾、頂住壓力,給18集團軍調撥、支援了大批武器彈藥、食品、服裝等軍需物資。1938年春,他一次撥給18集團軍100萬發子彈。

1941年底,國軍將領紛紛指責衛立煌立場不定,蔣介石也認為他不該偏袒八路軍。次年1月,蔣介石下令將衛立煌調離第一戰區,解除本兼各職,改任軍委會西安辦公廳主任,剝奪了軍權。

1942年1月,日軍入侵緬甸。3月中國組建中國遠征軍第1路軍,入緬與日軍作戰。衛立煌出任司令長官。在待命重慶期間,他與八路軍之密切關係被人告發,蔣介石改派羅卓英擔任司令長官。




抗日戰爭中衛立煌在多個戰區領導抗戰,屢立功勳。被日軍稱為“支那虎將”;史迪威稱他為“百戰名將”。

遠征軍第一次作戰失利,1943年蔣介石組成新的 中國遠征軍,再次起用衛立煌,出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執行打通滇緬公路,,保證大西南後勤戰略補給線的暢通,與盟軍協同作戰任務。

1944年11月19日,衛立煌指揮遠征軍攻佔芒友,繼續佔領遮放,殲敵1000餘人。次年1月20日,遠征軍攻克鎮畹町,拔除了日軍在雲南是後一個據點。23日,第53軍與中國駐印軍會師。

1945年5月,衛立煌就任陸軍副總司令。經梅貽琦介紹,6月衛立煌與韓權華女士在昆明舉行結婚典禮。何應欽為主婚人,龍云為證婚人。1946年11月,衛立煌將軍偕夫人赴美考察軍事。


47年陳誠接手東北軍政後,軍事上一敗塗地,蔣介石需要得力大員整治東北。

日本投降後,國共爭奪關鍵點在於東北,東北人口眾多、重工業發達,幾乎沒有遭受抗戰破壞。所雙方在東北都是最強陣容:我方民主聯軍司令林彪、各部隊都是解放區抽調的精銳和和主力。

國軍派出的是最強戰將杜聿明,麾下有國軍五大主力之二的新1軍、新6軍,另有石覺13軍、劉玉章52軍、陳明仁71軍都是嫡系主力,蔣介石說國軍主力一半在東北,東北萬不可失。

山海關、四平之戰後林彪北撤松花江。47年杜聿明因腎病辭去東北保安總司令。蔣介石任命心腹陳誠執掌東北軍政。陳誠到東北後做了很多事情:裁減滿洲軍、盲目將主力軍拆分等等。

接著趕走新1軍軍長孫立人,撤了71軍軍長陳明仁、查辦52軍軍長張耀明;秘密調查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受賄舞弊,軍事上又節節敗退,搞得雞飛狗跳人心惶惶。



蔣介石放權太快,導致衛立煌坐大。衛立煌在東北的作為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消極避戰,表現的並沒有比陳誠好。

在人人喊殺陳誠情況下,蔣介石召回在歐洲考察的衛立煌。任命他為東北行轅主任,後改為東北剿總司令長官。為拉攏衛立煌,蔣介石把東北黨政軍大權全部了他。

東北主力和將領主要參加過遠征緬甸,能夠指揮他們的杜聿明、羅卓英都已調離。蔣介石只有剩下衛立煌的將可以點了。等到明白衛立煌的所為,悔之晚矣。

但是衛立煌到任後,在軍事方面思路與蔣介石相左,完全對立。蔣介石要求四處出擊爭奪東北,衛立煌以重兵守長春、瀋陽、錦州三點,實則自保,令蔣介石非常不滿。

1948年,國軍在全國已進入全面防禦。特別是東北只能龜縮在幾個大城市。蔣介石有心想把東北國軍撤到關內,但指揮不了衛立煌率軍南下,也協調不了傅作義北上接應。

這和淮海戰役,華東野戰軍與華中野戰軍聯手殲滅杜聿明集團,白崇禧在華中帶著幾個主力兵團(張淦兵團、宋希濂兵團)看熱鬧的局勢一樣一樣的。



衛立煌臨危受命,也打著小九九,蔣介石是秋後算賬的主,擅用追責制,張學良、韓復渠是前車之鑑。

1948年國軍軍事檢討會上誰都知道東北已不能守,但是微妙之處在於蔣介石與東北最高長官誰都不想先提出放棄東北的建議,誰也不想負責。

從軍事上說,東北民主聯軍(林彪4野)攻克東北只是時間問題,東北國軍縮成三個坨坨(長春瀋陽錦州),連飯都吃不上。

但是衛立煌的佈局自有他的道理:一是林彪東北民主聯軍沒有攻佔大城市的先例和作戰經驗,陳明仁71軍守四平足以說明戰例。

二是林彪圍城打援戰術過於犀利,讓衛立煌斷絕救援邊城念頭,與其出門送死不如守住一畝三分地。

三是退也是敗守也敗,不如看時局(主要是長春10萬守軍是雞肋,林彪圍而不打)變化,所以決定國共命運的遼瀋戰役,國軍將領想的是如何推卸責任,亂命疊出。

如廖耀湘兵團是東北國軍主力轄5個軍,蔣介石命其出瀋陽救錦州,衛立煌命其守瀋陽;錦州失陷後蔣介石命其走營口,衛立煌令廖耀湘回瀋陽。



遼瀋戰役,衛立煌反對率全軍退往華北,也反對出兵瀋陽救援錦州。

遼瀋戰役前,長春鄭洞國10萬國軍已被圍困多時;錦州範漢傑15萬國軍多為雜牌,唯有瀋陽20萬國軍是主力。

蔣介石對衛立煌據守大城市的戰略非常不滿,下令只留少部分兵力守瀋陽,其餘部隊編為機動兵團,南下錦州,衛立煌拒不執行。

9月12日遼瀋戰役在北寧路打響,林彪大軍跳過長春、瀋陽,直撲錦州,準備將東北國軍關門打狗。蔣介石親赴東北指揮,命令衛立煌率主力南下援錦,衛立煌以瀋陽只能固守以自保,不執行蔣的命令。

24日範漢傑錦州告急,蔣介石招衛立煌南京,逼迫瀋陽主力南下,並派顧祝同前往瀋陽督促執行,軍事會議上衛立煌與多數將領仍認為瀋陽至錦州千里,路途十條大河,側敵行軍兵家大忌。


衛立煌不斷催促廖耀湘回軍瀋陽,使得這個主力兵團司令官徘徊不定,一場大戰被他搞成四處遊行。

當時考慮東北主帥時,蔣介石擔心一般將領指揮不了東北幾十萬中央軍嫡系,衛立煌是廖耀湘等遠征軍將領的老長官,這是衛能主政東北的主要因素之一。

正因為衛立煌能影響東北主要將領,這才產生統帥間意見不和,廖耀湘等一干將領左右為難,不知所措。

10月3日,蔣介石再赴瀋陽,跳開衛立煌,直接下令廖耀湘兵團南下援錦,廖耀湘不敢抗命,率兵團5個軍南下攻克彰武,切斷林彪大軍退路。

蔣介石命令徐州剿總副司令官杜聿明飛赴葫蘆島,同時抽調華北國軍成立侯鏡如東進兵團,自葫蘆島攻擊錦州門戶塔山。


衛立煌意見與蔣介石相左,多次干預蔣介石和國防部的部署:

1是衛立煌親赴葫蘆島,告訴東進兵團侯鏡如,說東進兵團與廖耀湘匯合,是不容易辦到的,再三告誡要穩紮穩打,不要做無謂犧牲,直接與蔣要求的不顧一切拿下塔山唱反調。

第2錦州危機之際,蔣介石命範漢傑錦州能守則守,不能守可退葫蘆島。衛立煌則電令:錦州堅守不退,一退就亂。

第3錦州丟失後,蔣介石命彰武觀望廖耀湘收復錦州,或出營口從海路撤退,衛立煌不斷命令廖耀湘兵團撤回瀋陽,並讓工兵在遼河上架橋。致使廖耀湘舉棋不定,錯失撤退良機。

衛立煌唯一機會在於放棄東北,撤往華北,但他不願揹負丟失東北罪名。

衛立煌主政東北後,直接違抗蔣介石主力機動作戰命令,對於各地求援的報告視而不見,眼看東北城市一步步丟失,數十萬大軍龜縮在三個大城市,是兵家大忌。

為將者能戰則戰,不能戰則守,但守也是靈活防守,攻守兼備,龜縮在3個孤立的城市,彈盡糧絕靠空投只是杯水車薪,那是守死;不能守則走。

如衛立煌率瀋陽主力南下錦州,與傅作義集團遙相呼應,必要時經山海關南撤,林彪可能啃不動這麼大坨的國軍集團。


國民黨政權的敗亡從東北開始,遼瀋戰役後國軍士氣一落千丈。粟裕曾說:沒有遼瀋戰役開創殲滅國民黨重兵集團先河,淮海戰役這麼大的戰役想都不敢想。遼瀋戰役國軍將帥不和、派系林立,打的一堆糊塗仗,衛立煌負有責任。遼瀋戰役蔣介石派飛機接衛立煌離開瀋陽,以坐失東北罪名將其下獄,後被李宗仁釋放。


菸酒閣大學士


1948年對於老蔣來說是難熬的一年,東北戰事吃緊,國軍接二連三的成建制被消滅,在這種情況下,老蔣從國外召回了自己五虎上將中的“虎將”,妄圖依靠他來扭轉戰局,但沒料到的是這一決定成了老蔣一輩子中最為後悔的事情之一,而這員虎將便是衛立煌。



衛立煌能得到老蔣的賞識完全依靠的是其軍事才能,在早年之際衛立煌其實追隨的是孫中山,不過後來老蔣奪取了國民黨大權,而衛立煌因為能征善戰則被老蔣收入了麾下,從此衛立煌開始了官場上的平步青雲,當然了,他的加官進爵離不開老蔣的拉攏。在北伐時期衛立煌便從團長升任了師長,而在“剿共”時期老蔣更是對其大加任用,其竟然入選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這一地位很多老蔣的心腹都不曾有過,而老蔣對其的偏愛可見一般。



但衛立煌究竟是辜負了老蔣的一番栽培,老蔣對自己的心腹有極高的要求,即必須無條件服從他蔣中正,而且要有強烈的反共意識。而衛立煌早年雖然多次剿共,但在抗日戰爭時期因為出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和八路軍交往密切,所以受到了老蔣的懷疑,因此被下了軍權,而後在國軍第二次奔赴緬甸之際,老蔣又將其任用,而衛立煌率領的中國遠征軍隨即取得了大勝,此時蔣衛二人的關係已經不復往日了,雖然老蔣對他依然重用,但卻是利用他的能力,而非讓其掌握軍權效忠於他。但是在遼瀋戰役時期,他和老蔣的矛盾達到了頂點,由此爆發了蔣衛之爭,直接葬送了幾十萬國軍。



在1948年的時候國民黨在東北開始出現潰退,接替陳誠的衛立煌可謂臨危受命,而他在東北的既定方針是“固守瀋陽,以待事變”,而在隨後,老蔣讓其撤軍於錦州,以免遭受“關門打狗”,而衛立煌就這樣和老蔣爆發了軍事戰略上的爭鬥,但衛立煌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對老蔣是置若罔聞,時間就這樣被浪費了,而我軍也隨即發動了攻打錦州的戰役,就這樣,在衛立煌和老蔣相爭不下的局勢下,我軍勢不可擋的消滅了東北國軍主力,解放了整個東北,氣的老蔣對衛立煌是破口大罵。

歷史真是讓人捉摸不透,這位昔日靠軍事能力聞名於國軍的虎將,卻在他上任東北之際,非但沒能挽救戰局,反而使得國軍急轉直下,損失殆盡,原因令人深思。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感謝您的關注。


歷史之絕唱


衛立煌是蔣介石五虎上將之一,說他是蔣介石手下第一名將毫不過分。

今天讓知事君好好給你聊一聊衛立煌。

1,安徽青年,國父保鏢。

衛立煌生在安徽合肥的一個基層官吏之家,1912年,15歲的衛立煌響應孫中山的二次革命,遭到鎮壓hiu隨革命同志流亡在外。1917年,衛立煌成為孫中山的衛隊成員,這是他革命生涯新的開始。

衛立煌一開始是粵軍許崇智手下,鎮壓商團叛亂和平定陳炯明叛軍後,衛立煌升為旅長。許崇智失敗後,衛立煌成為蔣介石部下。

2,北伐悍將,反共先鋒。

北伐戰爭中,衛立煌作為蔣介石嫡系部隊東路軍的團長,隨何應欽轉戰福建浙江等地,立功很多,南京城下,衛立煌成為14師師長,後來有擔任第9軍軍長,南京衛戍司令。

與蔣介石娶宋美齡同年,衛立煌與朱韻珩結為夫妻。衛立煌通過太太路線,成為蔣介石最信任的人。

在國民黨“圍剿”紅軍的戰鬥中,衛立煌成為反共反人民的急先鋒,曾擔任“鄂豫皖邊區剿匪總指揮”。

一二八抗戰的英雄部隊十九路軍被調到福建後,不滿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發動了反蔣抗日的福建事變。蔣介石軍隊在衛立煌帶領下,剿滅了福建事變。

3,抗戰名將,常勝將軍。

抗日戰爭是衛立煌軍事生涯的最頂峰,衛立煌長期擔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和第一戰區總指揮,不管是抗日救國還是統一戰線,衛立煌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抗戰中,我黨軍隊改編為八路軍,後來又改為十八集團軍,建制上歸衛立煌指揮,可是衛立煌尊重了八路軍的獨立戰爭地位,不干預、不奪權、不搞“磨擦”,屬於對八路軍很友好的部隊,我黨領導人對衛立煌評價很高。不僅如此,衛立煌支援了八路軍大量軍需和物資,1938年春,他一次就撥給八路軍子彈100萬發,手榴彈25萬顆。對此,衛立煌受到了蔣介石的猜忌。

抗日戰爭中,衛立煌打贏了這樣幾次戰爭。

  • 鄭州戰役。1941年,岡村寧次率領優勢軍隊偷襲鄭州得手,十天後,衛立煌率軍反攻,不到20天收復鄭州。

  • 滇西戰役。1943年,衛立煌率領中國遠征軍在滇西與緬甸交界地帶作戰,一舉收復滇西全部領土,打通了中印公路,保障了大西南的安全。

4,遼瀋戰役,與蔣交惡。

解放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召回在國外考察軍事的衛立煌,讓他主持東北戰事。但蔣介石不斷干涉衛立煌的軍事指揮,蔣衛之間的矛盾,最終導致遼瀋戰役我軍勝利,蔣介石失去了東北。

遼瀋戰役後,蔣介石撤銷了衛立煌的一切職務,從此之後,蔣介石用人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忠誠”,大量草包主持戰事,國民黨軍隊越來打越少,最終敗退到臺灣。

蔣衛交惡是解放戰爭的轉折點,它標誌著蔣介石用人標準的改變,也預示著蔣介石必將徹底失敗。

5,返回大陸,安享晚年。

衛立煌被蔣介石解除職務後還被特務監視著,解放前夕,衛立煌找到機會,逃到香港,聽到新中國成立,第一時間發回賀電。1955年,衛立煌迴歸大陸,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常委等,為我國統一戰線工作作出卓越貢獻。

1960年1月17日衛立煌在北京因病逝世,終年63歲。

衛立煌一開始是蔣介石的親信,後來就被踢到一邊了呢?我覺得和衛立煌兩任妻子有關係。

衛立煌第一任妻子是朱韻珩,他和宋美齡是閨蜜也都是基督教徒,在宋美齡的影響下,衛立煌在蔣介石面前映像很好。

衛立煌第二任妻子是韓權華,韓權華是20年代北大校花,1945年6月,衛立煌和韓權華結婚,成了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的連襟。這次婚姻,也許意味著衛立煌與蔣介石漸行漸遠了。


歷史知事


衛立煌,與三位近現代重要人物——孫中山、毛澤東、蔣介石都有非同一般的關係。他是孫中山的衛士,蔣介石的“五虎上將”,與毛澤東是朋友,做過八路軍的“上司”,曾是被中共通緝的“戰犯”,後來又被任命為新中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終其一生,衛立煌的經歷如同一道難解的謎。最令人費解的是,在遼瀋戰役中,衛立煌為何暗中策應中共,葬送了國民黨數十萬軍隊?這其中又有什麼不為人所知的內情?要解開這一謎團,就得從衛立煌與共產黨的歷史淵源說起:


“剿共“干將遭遇西安事變

衛立煌,字俊如,1897年生於合肥,祖父兩輩皆為貧農。1911年武昌起義,不滿15歲的衛立煌即應徵加入新軍。

大革命受挫後,他轉道武漢,加入湘軍,成為職業軍人。後經民主革命人士介紹,赴上海加盟孫中山先生討伐袁世凱的隊伍,成為孫中山的衛士。

北伐戰爭中,衛立煌屢立戰功,成為最年輕的營長。 為扮老成,他開始蓄起“八字鬍”,一直到1949年喬裝出逃時才不得不剃去。

驍勇善戰的衛立煌,多次與紅軍作戰,“剿共“曾給他帶來很大的榮譽。1926年,衛立煌就任師長,但因與蔣校長一非同鄉二非黃埔系,難以得到蔣介石的信任,只是所謂的“雜牌軍”,二人由此芥蒂叢生。

1932年,蔣介石調集63萬大軍,對革命根據地發動第四次“圍剿",時任國民黨軍第14軍軍長的衛立煌,被蔣介石委派充當先鋒,而蔣嫡系部隊卻養精蓄銳。(這也是蔣校長常用和得意的一招,驅虎趕狼)

在湖北黃安(現紅安),衛立煌與紅軍激戰。結果慘敗,連衛立煌身邊的特務連都損失殆盡。只因援軍及時趕到,衛立煌才倖免被活捉。後來,衛立煌向徐向前說道:“如果當時紅軍再前進200米,我就被俘虜了。”

“圍剿”失敗,各部畏縮不前,蔣介石嚴令部隊出擊,衛立煌親率一師兵力,沿山間小路,直撲鄂豫皖邊區軍政中心——金家寨。紅軍寡不敵眾,衛部未遇抵抗,便“不戰而勝”。

衛立煌即電告佔領金家寨,蔣大喜過望,親臨慰勞,除賞以重金外,還讓國民黨政府頒佈命令金家寨設新縣治,名為“衛煌縣”。須知這可是極大的賞賜,民國曆史上,繼孫中山後,這是第二個以人名命名的地方,足見其當時聲名之顯赫。

儘管戰功赫赫,與劉峙、顧祝同、蔣鼎文、陳誠並稱蔣介石“五虎上將”,但衛立煌始終並末獲得實權高官。

西安事變前,蔣介石任命衛立煌為“陝甘寧邊區總指揮”,再次充當急先鋒和炮灰,脅迫東北軍張學良、西北軍楊虎城部,圍殲紅軍。然而,西安事變槍響,讓他們成了階下囚。當時,衛立煌、蔣介石、朱紹良、錢大鈞等要員隨同家眷四五十人,被囚禁於西京招待所。

衛立煌自認作為“剿共“干將,自己“必死無疑”。然而,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我黨不計前嫌,相忍為國。對此,衛立煌感慨萬端,從此走上人生的新起點。


抗戰中喜結中共高層

1937年8月25日,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一個月後,更名第18路集團軍,隸屬司令長官閻錫山、副懷念長官衛立煌的第二戰區序列。

閻老西面對複雜局面,視自己“在3個雞蛋上跳舞,踩破了哪個都不行”,遂撂了擔子,將作戰指揮權全全交予前敵總指揮衛立煌。這樣,衛立煌就成了八路軍名義上的上司。

蔣介石雖被迫抗日,但仍視中共為心腹大患,暗中加緊反共,嚴禁各部限制、監視八路軍,製造機會,好讓八路軍與日軍兩敗俱傷。對此,衛立煌時有不滿。

1939年秋,日軍兵鋒直指太原,閻錫山部節節敗退,求蔣介石增兵。衛立煌急率14集團軍揮師孃子關,進軍忻口。抗戰史上,國共浴血奮戰的著名忻口戰役全面開展。

忻口戰役後,衛立煌三次與周恩來聚會。周恩來對衛立煌說,中國軍隊雖然遭受眾多失敗,但只要接受教訓,依靠人民,改變戰略戰術,裝備精良的日軍是可以戰勝的。八路軍的平型關大捷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應把主力用於敵側,採取迂迴戰法打擊敵人,不可消極單純防禦作戰。周恩來一席話令衛立煌心悅誠服,新中國成立前夕,衛立煌逃往香港隱居,周恩來致信說:“你在太原結識的朋友歡迎你回來。”接到此信,衛立煌心領神會,很快成行。

抗戰中,衛立煌還三會朱老總,並與劉少奇會面。1938年4月,衛立煌受毛主席邀請,繞道訪問延安3天,受到抗日軍民最高規格接待。主席親設午宴,席間,主席破例飲酒,兩人留下8張合影。晚上,延安軍民為其舉行盛大晚會,主席親自致歡迎辭,懇請衛立煌對邊區工作以指示,讓其深受感動。衛立煌將其與主席等人的合影視為至寶,此後長期帶在身邊,一直到廣州被蔣介石下拘押時,才不得已銷燬。

延安之行後,衛立煌說,在延安,我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和未來。事後,他廣招共產黨派來的進步學生,效仿八路軍組建戰地工作團,允許八路軍在駐地設辦事處,連貼身秘書也選擇共產黨人。後來,他甚至通過可靠人士,詢問參加共產黨事宜。

然而,這一切,自然也逃不過蔣介石的耳目。一位少將高參叛變,告密其有“通共”之嫌。蔣派人調查,雖無實證,但終存疑惑,蔣介石對人說:“衛會打仗,但不懂政治。”

1941年5月,蔣藉口中條山作戰失利,將衛立煌一擼到底,讓其領餉奉養在成都的老母。此時,周恩來對衛立煌說:“你是受了我們的累。”對衛立煌來說,此話也許是此時最大的安慰。


歐美考察之機密晤中共

1943年秋,蔣介石請衛立煌到重慶,恢復其上將軍銜,任命其為中國遠征軍司令。

1944年5月,衛立煌指揮中國遠征軍大反攻。5月,強度怒江,兵鋒騰衝。6月,宋希濂部主攻龍陵、芒市。17個師、16萬重兵壓向日軍,日軍瘋狂頑抗,據守松山天險。

中國軍隊沿山路秘密而上,衛立煌親臨煎魚勘察,其場景被美隨軍記者拍攝下來,並刊登於美國《時代》週刊上,衛自此名聲大噪。

當時,社會盛傳,中國遠征軍長官部改組為中國陸軍總司令部,衛立煌新任總司令。而在此之前,“五虎上將”中的陳誠、顧祝同已任國防部長、總參謀長,論戰功和資歷,衛立煌都在兩人之上。因此,衛立煌似乎信心十足,只等走馬上任了。

然而,命令公佈:何應欽為陸軍總司令,衛立煌為副司令,這讓衛立煌氣憤至極,久未移交就職。

抗戰勝利後,衛立煌再次被蔣介石所閒置,蔣介石一心內戰,但為拉攏衛立煌,也為日後投靠美國鋪墊,蔣介石出資讓其留洋考察。行前,衛立煌安排舊部,為來日東山再起未雨綢繆,另借出洋之機,通過海外親戚與中共聯繫。

1946年11月,衛立煌一行4人,由上海啟程,經日本到美國。4人中,除衛立煌與其夫人和秘書外,南京還強行派來一名軍統特務。1947年春,衛立煌離美赴歐。始到英國,夫人韓權華便致信在法國的姨侄婿汪德昭。汪是中國留法進步學生領袖,與中共有秘密聯繫。到巴黎後,衛立煌讓隨行軍統遊逛花花世界,自行方便,後密約汪德昭,一見面便開門見山,請其忙與中共聯繫。

兩人相見恨晚。衛分析中國未來形勢說:“將來回國,蔣還要用我,但我不會跟他走。” “那就起義麼?” “我決心這樣幹!”衛立煌執筆寫下致中共的電報,主要內容為:我意儘快結束內戰,決心站在人民一邊,與“有關方面”合作,鑑於當前環境險惡,希望絕對保守秘密。

不久汪轉告衛立煌,電報已通過某國,轉到“有關方面”,對方希望衛立煌選擇時機,做有利於革命之事。衛、汪約定相互聯繫的特殊電報密碼——以某一本書的頁數、行數、位數為密碼。如:5241,即52頁第4行第1個字。


受命暗助遼瀋之戰

不出衛立煌所料,1947年10月,蔣介石催衛立煌回國。同年年底,他結束歐美10國考察,返回上海。當時,國民黨在東北戰場損失慘重,僅剩鐵路沿線一帶。

蔣介石一見到他,就讓衛立煌赴東北上任。衛立煌試探推辭,蔣介石讓張群、顧祝同勸說,陳誠夫人也前來求情:“辭修(即陳誠)病得厲害,衛先生去東北有辦法,是救我們一家。”

蔣介石對衛立煌說:“我看你不用顧慮,你一定能把這個事辦好,萬一戰局失利,責任也不由你來負。”

話已至此,衛立煌表示同意,但提出須增援5個軍,蔣介石一口答應下來。

赴東北之前,蔣親自為其餞行。翌日,衛立煌即乘飛機奔赴東北。到瀋陽後,即收到汪德昭來自巴黎的密電。此電無人能懂,衛立煌拿出那本約定的書,很快明白了電報內容——“前次在巴黎發出的電報,已到達目的地。對方有回信,謂可以利用目前情況相機行事。”

衛立煌就任“剿總“要職,但未起義,一直是個謎。只有瞭解內情的人才知道,蔣介石始終不太信任衛立煌,對其還深有戒備之心,還留了一手。對衛立煌,只給軍事指揮權,不給人事任命權,高官任命,須由蔣親自下達,衛立煌難以全權調動部隊,連身邊的警衛團也難以指揮,而衛立煌的重要舉動,隨時都有特務向蔣密報。因此,衛立煌到東北,除要求派援軍外,只能按動不動,故意延誤戰機。

人民解放軍截斷瀋陽、錦州後,蔣嚴令衛立煌出擊救援。衛立煌則託詞說:“共軍慣用圍城打援,何況我們要經過三大河,部隊輜重很多,有被分割包圍的危險。“

此時,衛立煌還讓自己的心腹、”剿總“副司令陳鐵,伺機做廖耀湘和東北軍工作,但廖擁蔣堅定,東北軍高官也早被蔣所收買。衛立煌能做的,只是尋找藉口,拖延蔣介石破壞瀋陽工業的命令,儘量予以保護。

1948年10月2日,蔣介石飛抵瀋陽,召集師以上軍官訓話,大罵東北軍將領消極避戰。蔣介石還拋開衛立煌,親自指揮。此時,被困錦州之敵急盼瀋陽救兵,衛始終按兵不動。10月14日,人民解放軍攻克錦州,國民黨守敵範漢傑以下十多萬人被俘。此後,長春守敵迅速瓦解。國民黨60軍軍長曾澤生起義。10月18日,蔣介石再次飛抵瀋陽,怒稱要革除衛立煌職務。衛抓住最後機會,暗示廖耀湘”穩紮穩打,緩速推進“,使其喪失戰機,終成俘虜。

1948年12月25日,中共公佈國民黨43名戰犯名單,蔣介石名列榜首,衛立煌被列在第13位。其實,中共此舉意在保護衛立煌,否則會加重其”通共“之嫌。也正因為如此,完成”搞垮蔣“使命的衛立煌,才因此躲過殺身之禍,被蔣介石軟禁南京。

1949年月2月,老蔣下野後,李宗仁下令淨監視在衛家左右的憲警全部撤去,恢復了衛的自由。隨後,衛剃去多年留的鬍子,喬裝經上海轉至香港。為安全起見,遷入元郎鄉下隱居。


10月,大陸傳來喜訊:新中國成立。衛立煌大喜,於10月3日親筆擬就致毛主席、朱老總及周總理的賀電。內容如下:

毛主席:

先生英明領導,人民革命卒獲輝煌勝利。從此中國人民得偉大領袖,新中國富強有望,舉世歡騰鼓舞,竭誠擁護。煌嚮往衷心,尤為雀躍萬丈。敬電馳賀。朱副主席、周總理代致賀忱!

煌十月江電


對於衛立煌,大陸方面始終熱情呼喚,但衛一直舉棋不定,他最大的疑惑是:自己是中共公佈的43名“戰犯”之一,共產黨真的能做到既往不咎嗎?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周總理的來信終於打消他的所有顧慮,信的內容是:“在太原晤過面的那位朋友,請姑父和姑母回來!”

1955年,他主動找到中共駐香港部門,請安排行止,表示願隨時返回祖國大陸。

3月14日,衛立煌和幾位隨從從香港九龍密抵澳門。次日凌晨,乘坐一條經過改裝的不起眼小船駛入祖國大陸。而這次他的“歸來”,受到了全世界的矚目。

迴歸後,新中國給予衛立煌極大的信任和榮譽,他先後被推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又接替龍雲擔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60年,衛立煌因病醫治無效,於1月17日安然在北京逝世,享年64歲,安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衛立煌的一生豐富多彩,其經歷也代表了國共內戰時國民黨內一些高級將領為何內戰外行的原因所在。蔣介石用人唯親,始終排除異己,不得人心,為人薄情寡意而刻薄成性。對其親信盲目信任,非親信百般排斥,其失敗也決非偶然而是必然了。

讓其意想不到的是,他所信任的嫡系黃埔軍中高層將領,有很多都已暗中棄暗投明。他,又如何能得以不敗?


總體來說,衛立煌是一個“善始”、“善終”的愛國軍人,雖然早年也曾犯下過錯,但其後能幡然醒悟,毅然走向人民革命的道路,心中始終裝著家國和民族。而死後將其骨灰安入於八寶山公墓中,也許是對他一生的戎馬生涯最大的褒獎和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