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評價衛立煌?

天藍海藍542


1932年5月,蔣介石設立鄂豫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總部設立於武漢,親任總司令,調集30萬兵力兵分三路進攻蘇區。衛立煌任中路軍6縱指揮官,率李默庵部第10師、蔣伏生部第83師警戒平漢鐵路線南段花園車站一帶。佔領黃安後,與紅軍主力交戰,李默庵部遭重創,2縱陳繼承部亦損失慘重。蔣介石為提振士氣,許諾誰的隊伍先攻下蘇區軍政中心金家寨,就以誰的名字命名,並將金家寨提升為縣級區劃。



9月,衛立煌率6縱策應2縱,佔領銀山畈,翻越蒙家山,佔領湯家匯,於20日佔領金家寨。蔣介石親自前往慰問,並將霍山等縣的部分地區劃出,成立“立煌縣”。這是民國以來,繼“中山縣”之後的第二個以人名命名的縣級區劃,衛升任“鄂豫皖邊區剿匪總指揮”,衛立煌聲名大振。

衛立煌是安徽合肥人,曾參與“二次革命”。後進入湖北陸軍學兵營學習,畢業後南下廣州,參加粵軍。1917年任孫中山警衛團排長。後隨許崇智討閩,衛立煌在一次夜戰中,在隊伍被打散的情況下,率餘部最終取得勝利,晉升連長,很快又升為營長。在鎮壓商團和平定陳炯明的戰鬥中,衛立煌衝鋒陷陣,因軍功很快升為團長、旅長。

老上司許崇智被蔣介石逐離廣州後,許部被蔣改編,衛立煌部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3師第9團,衛立煌為9團團長。

在北伐中,衛立煌率部在永定、鬆口戰役中英勇奮戰,為擊潰周蔭人部立下了大功,衛立煌升任14師師長。1927年3月,衛立煌率部抵達南京近郊。

8月,孫傳芳部強渡長江,搶佔龍潭車站一帶。衛立煌率部經過6晝夜激戰,大敗孫傳芳部。10月,何應欽將第1軍擴編為第1、9軍,分別任命他的兩個親信、“哼哈二將”劉峙、顧祝同為軍長,而戰功顯赫的衛立煌則屈居第9軍副軍長兼14師師長,何衛由此心生芥蒂。

1928年,衛立煌進入北平陸軍大學將官班一期學習。1930年,衛立煌奉蔣介石命令返回安徽,組建45師,任45師師長。次年,該師擴編為14軍,衛立煌任軍長。

1933年11月,笫19路軍在福建反蔣。衛立煌出任第5路軍總指揮,率14軍宋希濂部第36師、冷欣部第4師、湯恩伯部第89師與張治中、蔣鼎文各路軍分頭討閩。19路軍最終被瓦解,接受改編。


抗戰爆發後,衛立煌率部北上抗日。 1937年10月,蔣介石任命衛立煌為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在忻口戰役中,衛立煌指揮部隊與敵血戰20余天,堅守陣地,予敵以重創,我守軍也付出巨大犧牲,官兵傷亡數千人。不久,衛立煌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

衛立煌多次表示,只要是抗日的軍隊,都一視同仁。1938年4月,他取道延安前往洛陽開會。在延安,毛澤東等會見了衛立煌。衛還看望了正在養病的林 彪。不久,衛立煌頂住壓力,撥付給八路軍子彈、手榴彈、牛肉罐頭等大量軍資,支援八路軍。

1939年1月,衛立煌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按照慣例,戰區司令長官一般兼任轄區省主席,而蔣並未任命衛出任河南省主席,衛手握軍權,並無政權。衛立煌並不是蔣的“純嫡系”,只是“嫡系中的雜牌”,因此蔣對衛並不是完全的信任,一直對衛有猜忌。衛立煌對此深有不滿。幸有衛夫人朱韻珩女士與宋美齡是好友,從中斡旋,蔣衛之間的矛盾也隨之化解。1939年9月,在宋美齡的說辭下,蔣任命衛立煌兼任河南省主席。10月,朱韻珩因病去世,宋美齡原想把孔令儀介紹給衛立煌,被衛婉拒,宋美齡心生不滿。蔣衛之間漸行漸遠,隔閡不斷。

衛立煌主政河南期間,堅持團結抗戰,與八路軍友好相處,遭到同僚及特務系統的控告。1941年3月,蔣介石命衛立煌返回重慶述職,暗地裡命何應欽徹查衛立煌的“通 共”問題。日軍此時集結重兵進攻中條山。中條山守軍在何應欽的指揮下,遭敵重創。待衛立煌重返洛陽時,敗局已定。

1942年1月,蔣介石在官邸宴請軍政大員。衛立煌因拜會宋慶齡請假未至,蔣得知後,大怒,解除衛立煌本兼各職,蔣鼎文繼任空缺,衛調任軍委會西安辦公廳主任,把衛立煌閒置起來。

1943年,遠征軍作戰失利。蔣介石又任命衛立煌出任遠征軍司令長官,接替陳誠。衛立煌上任後,率部收復了滇西淪陷國土,打通了滇緬公路。衛立煌因此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封面,被稱為“常勝將軍衛立煌”。

抗戰勝利後,衛立煌又被蔣棄置,打發其赴美考察。1947年10月,東北戰場陷入危機,陳誠又舊疾復發,蔣不得不電召衛立煌回國,赴東北救急。衛立煌對蔣這種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做法極度不滿,又厭倦內戰,因此對蔣的任命堅辭不就,但最終聖意難違,在蔣保證不管戰局如何,不會追究衛的責任時,衛立煌就任東北行轅代主任兼“東北剿總”總司令。


衛立煌上任後,固守瀋陽、錦州、長春,拒不執行蔣的出兵策略。9月,蔣介石親飛北平,令衛立煌出兵解錦州之圍,衛表示瀋陽守軍不足,只能自保。10月,錦州、長春先後解放。蔣親飛瀋陽,指令廖耀湘部西進,結果廖部在打虎山一帶,全軍覆沒。30日,瀋陽解放前夕,為防衛立煌成為戰俘,蔣派飛機接走衛立煌。11月26日,衛立煌被撤職軟禁。1948年除夕之夜衛立煌逃往香港。

1955年3月,衛立煌經澳門回國。歷任全國政協常委、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1960年1月,衛立煌病逝於北京,安葬於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


歲月是一條河流


衛立煌(1897-1960),字俊如,安徽合肥人,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之一。

1914年衛立煌報考湖北陸軍學兵營,在這裡他學到了軍事知識,還開闊了眼界。衛立煌從軍校畢業後,沒有加入北洋軍,而是到廣州加入了南方革命政府。

衛立煌加入了孫中山的護髮軍政府,並先後多次參加軍事鬥爭,到1925時衛立煌已經為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3師第9團少將團長了。

北伐戰爭中衛先後擔任第14師副師長和師長。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後,衛的14師負責衛戍南京。中原大戰之後,蔣介石在武漢設立鄂豫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蔣說“各縱隊誰先佔領鄂豫皖蘇區的軍政中心金家寨就以誰的名字命名”,結果第6縱隊的指揮官衛立煌佔領了金家寨,此地被命名為“立煌”縣(今金寨縣)。

抗戰初期,衛立煌擔任第二戰區副司令(司令為閻錫山),八路軍(十八集團軍)屬於第二戰區的戰鬥序列。但是衛立煌從來沒有指揮過八路軍,而是讓八路軍堅持獨立自主,並給八路軍支援了大批武器彈藥、食品、軍裝等軍需物資。抗戰期間,衛立煌還訪問了延安,毛澤東對其抗戰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


1941年,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集中兵力兵分三路偷襲了中原重鎮鄭州,衛立煌親自調集部隊收復了鄭州,挫敗了岡村寧次的計劃。

1942年,為了保衛抗戰的生命線——滇緬公路,中國政府派出了3個精銳的軍隊作為遠征軍入緬作戰。中國遠征軍的總司令本來為衛立煌,由於蔣介石懷疑衛通共,不得不改羅卓英為遠征軍總司令。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後,為了實施滇西大反攻,任命衛立煌為中國遠征軍總司令。衛立煌指揮的滇西大反攻軍隊最終和緬北大反攻的軍隊會師於南坎,打通了滇緬公路和中印公路。


1948年,衛立煌剛從國外回來就被蔣介石任命為東北剿匪總司令。由於衛不聽從蔣介石的命令,二人的矛盾越來越尖銳。遼瀋戰役之後,衛從瀋陽到了北平。49年蔣介石下野之後去了香港,1955年回到了大陸。

衛立煌被稱為“虎將”,一生身經百戰,是國民黨將領中最具指揮才能的高級將領之一。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衛在兩邊都吃得開。


歷史軍魂


衛立煌算的上是一個比較傳奇的人,僅僅是從的他的發跡史來看,衛立煌就堪稱勵志的典型人物。衛立煌從基層做起,由警衛員做到了軍長,僅此一點就可以甩開那些黃埔捷徑的將領了。並且衛立煌確實是一個非常革命的人,如果不是為了革命,他也不會在孫中山落魄時投靠他。

在北伐戰爭時,衛立煌就因為戰功卓著而提拔為團長,衛立煌這個十分的崇拜孫中山和三民主義。衛立煌也算的上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曾經就表達過等到孫中山先生革命成功,他自己就卸甲歸田,然後在共和之下種種地就行了。但是理想主義總是會被現實所打敗,衛立煌也是如此。

蔣介石背叛革命之後,衛立煌陷入了人生的一個低谷,因為孫中山先生逝世,衛立煌一時間感覺前途渺茫,更是不知道怎麼來實現孫中山先生的遺願,最後衛立煌只能聽命於蔣介石。但是面對蔣介石的一些倒行逆施,衛立煌很是糾結,尤其是九一八事變之後,衛立煌十分的糾結。

最後衛立煌其實已經看到了蔣介石是救不了中國,在得知共產黨的一些政策之後,尤其是共產黨的抗日主張之後,衛立煌瞬間表示了贊同。衛立煌一直同八路軍有往來,是國民黨中少數真心實意幫八路軍抗戰的將領。一場忻口會戰,其實就證明了衛立煌的勇猛,對於衛立煌這樣的將領,還是要持肯定態度的。


小司馬遷論史


衛立煌,與三位近現代重要人物——孫中山、毛澤東、蔣介石都有非同一般的關係。他是孫中山的衛士,蔣介石的“五虎上將”,與毛澤東是朋友,做過八路軍的“上司”,曾是被中共通緝的“戰犯”,後來又被任命為新中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終其一生,衛立煌的經歷如同一道難解的謎。最令人費解的是,在遼瀋戰役中,衛立煌為何暗中策應中共,葬送了國民黨數十萬軍隊?這其中又有什麼不為人所知的內情?要解開這一謎團,就得從衛立煌與共產黨的歷史淵源說起:


“剿共“干將遭遇西安事變

衛立煌,字俊如,1897年生於合肥,祖父兩輩皆為貧農。1911年武昌起義,不滿15歲的衛立煌即應徵加入新軍。


大革命受挫後,他轉道武漢,加入湘軍,成為職業軍人。後經民主革命人士介紹,赴上海加盟孫中山先生討伐袁世凱的隊伍,成為孫中山的衛士。

北伐戰爭中,衛立煌屢立戰功,成為最年輕的營長。 為扮老成,他開始蓄起“八字鬍”,一直到1949年喬裝出逃時才不得不剃去。

驍勇善戰的衛立煌,多次與紅軍作戰,“剿共“曾給他帶來很大的榮譽。1926年,衛立煌就任師長,但因與蔣校長一非同鄉二非黃埔系,難以得到蔣介石的信任,只是所謂的“雜牌軍”,二人由此芥蒂叢生。

1932年,蔣介石調集63萬大軍,對革命根據地發動第四次“圍剿",時任國民黨軍第14軍軍長的衛立煌,被蔣介石委派充當先鋒,而蔣嫡系部隊卻養精蓄銳。(這也是蔣校長常用和得意的一招,驅虎趕狼)

在湖北黃安(現紅安),衛立煌與紅軍激戰。結果慘敗,連衛立煌身邊的特務連都損失殆盡。只因援軍及時趕到,衛立煌才倖免被活捉。後來,衛立煌向徐向前說道:“如果當時紅軍再前進200米,我就被俘虜了。”

“圍剿”失敗,各部畏縮不前,蔣介石嚴令部隊出擊,衛立煌親率一師兵力,沿山間小路,直撲鄂豫皖邊區軍政中心——金家寨。紅軍寡不敵眾,衛部未遇抵抗,便“不戰而勝”。

衛立煌即電告佔領金家寨,蔣大喜過望,親臨慰勞,除賞以重金外,還讓國民黨政府頒佈命令金家寨設新縣治,名為“衛煌縣”。須知這可是極大的賞賜,民國曆史上,繼孫中山後,這是第二個以人名命名的地方,足見其當時聲名之顯赫。

儘管戰功赫赫,與劉峙、顧祝同、蔣鼎文、陳誠並稱蔣介石“五虎上將”,但衛立煌始終並末獲得實權高官。

西安事變前,蔣介石任命衛立煌為“陝甘寧邊區總指揮”,再次充當急先鋒和炮灰,脅迫東北軍張學良、西北軍楊虎城部,圍殲紅軍。然而,西安事變槍響,讓他們成了階下囚。當時,衛立煌、蔣介石、朱紹良、錢大鈞等要員隨同家眷四五十人,被囚禁於西京招待所。

衛立煌自認作為“剿共“干將,自己“必死無疑”。然而,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我黨不計前嫌,相忍為國。對此,衛立煌感慨萬端,從此走上人生的新起點。


抗戰中喜結中共高層

1937年8月25日,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一個月後,更名第18路集團軍,隸屬司令長官閻錫山、副懷念長官衛立煌的第二戰區序列。


閻老西面對複雜局面,視自己“在3個雞蛋上跳舞,踩破了哪個都不行”,遂撂了擔子,將作戰指揮權全全交予前敵總指揮衛立煌。這樣,衛立煌就成了八路軍名義上的上司。

蔣介石雖被迫抗日,但仍視中共為心腹大患,暗中加緊反共,嚴禁各部限制、監視八路軍,製造機會,好讓八路軍與日軍兩敗俱傷。對此,衛立煌時有不滿。

1939年秋,日軍兵鋒直指太原,閻錫山部節節敗退,求蔣介石增兵。衛立煌急率14集團軍揮師孃子關,進軍忻口。抗戰史上,國共浴血奮戰的著名忻口戰役全面開展。

忻口戰役後,衛立煌三次與周恩來聚會。周恩來對衛立煌說,中國軍隊雖然遭受眾多失敗,但只要接受教訓,依靠人民,改變戰略戰術,裝備精良的日軍是可以戰勝的。八路軍的平型關大捷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應把主力用於敵側,採取迂迴戰法打擊敵人,不可消極單純防禦作戰。周恩來一席話令衛立煌心悅誠服,新中國成立前夕,衛立煌逃往香港隱居,周恩來致信說:“你在太原結識的朋友歡迎你回來。”接到此信,衛立煌心領神會,很快成行。

抗戰中,衛立煌還三會朱老總,並與劉少奇會面。1938年4月,衛立煌受毛主席邀請,繞道訪問延安3天,受到抗日軍民最高規格接待。主席親設午宴,席間,主席破例飲酒,兩人留下8張合影。晚上,延安軍民為其舉行盛大晚會,主席親自致歡迎辭,懇請衛立煌對邊區工作以指示,讓其深受感動。衛立煌將其與主席等人的合影視為至寶,此後長期帶在身邊,一直到廣州被蔣介石下拘押時,才不得已銷燬。

延安之行後,衛立煌說,在延安,我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和未來。事後,他廣招共產黨派來的進步學生,效仿八路軍組建戰地工作團,允許八路軍在駐地設辦事處,連貼身秘書也選擇共產黨人。後來,他甚至通過可靠人士,詢問參加共產黨事宜。

然而,這一切,自然也逃不過蔣介石的耳目。一位少將高參叛變,告密其有“通共”之嫌。蔣派人調查,雖無實證,但終存疑惑,蔣介石對人說:“衛會打仗,但不懂政治。”

1941年5月,蔣藉口中條山作戰失利,將衛立煌一擼到底,讓其領餉奉養在成都的老母。此時,周恩來對衛立煌說:“你是受了我們的累。”對衛立煌來說,此話也許是此時最大的安慰。


歐美考察之機密晤中共

1943年秋,蔣介石請衛立煌到重慶,恢復其上將軍銜,任命其為中國遠征軍司令。

1944年5月,衛立煌指揮中國遠征軍大反攻。5月,強度怒江,兵鋒騰衝。6月,宋希濂部主攻龍陵、芒市。17個師、16萬重兵壓向日軍,日軍瘋狂頑抗,據守松山天險。

中國軍隊沿山路秘密而上,衛立煌親臨煎魚勘察,其場景被美隨軍記者拍攝下來,並刊登於美國《時代》週刊上,衛自此名聲大噪。

當時,社會盛傳,中國遠征軍長官部改組為中國陸軍總司令部,衛立煌新任總司令。而在此之前,“五虎上將”中的陳誠、顧祝同已任國防部長、總參謀長,論戰功和資歷,衛立煌都在兩人之上。因此,衛立煌似乎信心十足,只等走馬上任了。

然而,命令公佈:何應欽為陸軍總司令,衛立煌為副司令,這讓衛立煌氣憤至極,久未移交就職。

抗戰勝利後,衛立煌再次被蔣介石所閒置,蔣介石一心內戰,但為拉攏衛立煌,也為日後投靠美國鋪墊,蔣介石出資讓其留洋考察。行前,衛立煌安排舊部,為來日東山再起未雨綢繆,另借出洋之機,通過海外親戚與中共聯繫。

1946年11月,衛立煌一行4人,由上海啟程,經日本到美國。4人中,除衛立煌與其夫人和秘書外,南京還強行派來一名軍統特務。1947年春,衛立煌離美赴歐。始到英國,夫人韓權華便致信在法國的姨侄婿汪德昭。汪是中國留法進步學生領袖,與中共有秘密聯繫。到巴黎後,衛立煌讓隨行軍統遊逛花花世界,自行方便,後密約汪德昭,一見面便開門見山,請其忙與中共聯繫。

兩人相見恨晚。衛分析中國未來形勢說:“將來回國,蔣還要用我,但我不會跟他走。” “那就起義麼?” “我決心這樣幹!”衛立煌執筆寫下致中共的電報,主要內容為:我意儘快結束內戰,決心站在人民一邊,與“有關方面”合作,鑑於當前環境險惡,希望絕對保守秘密。

不久汪轉告衛立煌,電報已通過某國,轉到“有關方面”,對方希望衛立煌選擇時機,做有利於革命之事。衛、汪約定相互聯繫的特殊電報密碼——以某一本書的頁數、行數、位數為密碼。如:5241,即52頁第4行第1個字。


受命暗助遼瀋之戰

不出衛立煌所料,1947年10月,蔣介石催衛立煌回國。同年年底,他結束歐美10國考察,返回上海。當時,國民黨在東北戰場損失慘重,僅剩鐵路沿線一帶。

蔣介石一見到他,就讓衛立煌赴東北上任。衛立煌試探推辭,蔣介石讓張群、顧祝同勸說,陳誠夫人也前來求情:“辭修(即陳誠)病得厲害,衛先生去東北有辦法,是救我們一家。”

蔣介石對衛立煌說:“我看你不用顧慮,你一定能把這個事辦好,萬一戰局失利,責任也不由你來負。”

話已至此,衛立煌表示同意,但提出須增援5個軍,蔣介石一口答應下來。

赴東北之前,蔣親自為其餞行。翌日,衛立煌即乘飛機奔赴東北。到瀋陽後,即收到汪德昭來自巴黎的密電。此電無人能懂,衛立煌拿出那本約定的書,很快明白了電報內容——“前次在巴黎發出的電報,已到達目的地。對方有回信,謂可以利用目前情況相機行事。”

衛立煌就任“剿總“要職,但未起義,一直是個謎。只有瞭解內情的人才知道,蔣介石始終不太信任衛立煌,對其還深有戒備之心,還留了一手。對衛立煌,只給軍事指揮權,不給人事任命權,高官任命,須由蔣親自下達,衛立煌難以全權調動部隊,連身邊的警衛團也難以指揮,而衛立煌的重要舉動,隨時都有特務向蔣密報。因此,衛立煌到東北,除要求派援軍外,只能按動不動,故意延誤戰機。

人民解放軍截斷瀋陽、錦州後,蔣嚴令衛立煌出擊救援。衛立煌則託詞說:“共軍慣用圍城打援,何況我們要經過三大河,部隊輜重很多,有被分割包圍的危險。“

此時,衛立煌還讓自己的心腹、”剿總“副司令陳鐵,伺機做廖耀湘和東北軍工作,但廖擁蔣堅定,東北軍高官也早被蔣所收買。衛立煌能做的,只是尋找藉口,拖延蔣介石破壞瀋陽工業的命令,儘量予以保護。

1948年10月2日,蔣介石飛抵瀋陽,召集師以上軍官訓話,大罵東北軍將領消極避戰。蔣介石還拋開衛立煌,親自指揮。此時,被困錦州之敵急盼瀋陽救兵,衛始終按兵不動。10月14日,人民解放軍攻克錦州,國民黨守敵範漢傑以下十多萬人被俘。此後,長春守敵迅速瓦解。國民黨60軍軍長曾澤生起義。10月18日,蔣介石再次飛抵瀋陽,怒稱要革除衛立煌職務。衛抓住最後機會,暗示廖耀湘”穩紮穩打,緩速推進“,使其喪失戰機,終成俘虜。

1948年12月25日,中共公佈國民黨43名戰犯名單,蔣介石名列榜首,衛立煌被列在第13位。其實,中共此舉意在保護衛立煌,否則會加重其”通共“之嫌。也正因為如此,完成”搞垮蔣“使命的衛立煌,才因此躲過殺身之禍,被蔣介石軟禁南京。

1949年月2月,老蔣下野後,李宗仁下令淨監視在衛家左右的憲警全部撤去,恢復了衛的自由。隨後,衛剃去多年留的鬍子,喬裝經上海轉至香港。為安全起見,遷入元郎鄉下隱居。


10月,大陸傳來喜訊:新中國成立。衛立煌大喜,於10月3日親筆擬就致毛主席、朱老總及周總理的賀電。內容如下:

毛主席:

先生英明領導,人民革命卒獲輝煌勝利。從此中國人民得偉大領袖,新中國富強有望,舉世歡騰鼓舞,竭誠擁護。煌嚮往衷心,尤為雀躍萬丈。敬電馳賀。朱副主席、周總理代致賀忱!

煌十月江電


對於衛立煌,大陸方面始終熱情呼喚,但衛一直舉棋不定,他最大的疑惑是:自己是中共公佈的43名“戰犯”之一,共產黨真的能做到既往不咎嗎?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周總理的來信終於打消他的所有顧慮,信的內容是:“在太原晤過面的那位朋友,請姑父和姑母回來!”

1955年,他主動找到中共駐香港部門,請安排行止,表示願隨時返回祖國大陸。

3月14日,衛立煌和幾位隨從從香港九龍密抵澳門。次日凌晨,乘坐一條經過改裝的不起眼小船駛入祖國大陸。而這次他的“歸來”,受到了全世界的矚目。

迴歸後,新中國給予衛立煌極大的信任和榮譽,他先後被推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又接替龍雲擔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60年,衛立煌因病醫治無效,於1月17日安然在北京逝世,享年64歲,安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衛立煌的一生豐富多彩,其經歷也代表了國共內戰時國民黨內一些高級將領為何內戰外行的原因所在。蔣介石用人唯親,始終排除異己,不得人心,為人薄情寡意而刻薄成性。對其親信盲目信任,非親信百般排斥,其失敗也決非偶然而是必然了。

讓其意想不到的是,他所信任的嫡系黃埔軍中高層將領,有很多都已暗中棄暗投明。他,又如何能得以不敗?


總體來說,衛立煌是一個“善始”、“善終”的愛國軍人,雖然早年也曾犯下過錯,但其後能幡然醒悟,毅然走向人民革命的道路,心中始終裝著家國和民族。而死後將其骨灰安入於八寶山公墓中,也許是對他一生的戎馬生涯最大的褒獎和肯定。


朝聞歷史


很多人都在說衛將軍戰鬥多牛逼,其實仔細看看衛立煌這人的歷史,真覺得挺有意思。跟大家分享兩點吧:

1、衛立煌和朱德朱老總是好朋友,而且是過命的交情。韓信嶺戰役,衛立煌被日軍擊敗,被日寇圍堵,然後在白兒嶺一帶被朱老總接應掩護,成功撤退。可以說朱老總對衛將軍有救命之恩。

那個年代老一輩革命家的人格魅力是不用懷疑的,再加上朱德老總的資歷,能夠讓衛立煌折服也是正常的。兩人不止公務上有合作,在私底下也有很多交流。朱老總曾經送給衛立煌兩匹馬,然後衛立煌回贈一隻鋼筆、一塊手錶,手錶一直被朱老總戴到去世。

2、解放後,衛立煌回到大陸,也被安排的很好,可以說結局很圓滿了。不過衛立煌最早剿共的時候非常瘋狂,蔣介石都專門設立了一個“立煌縣”來表彰他,可見他當年下手多狠。

但是被朱老總折服後,衛將軍對共產黨的態度大變,抗日戰爭期間為八路軍提供了很多便利,甚至專門跑去延安對中共中央進行了訪問。而他曾經的手下陳鐵、彭傑如都起義投誠,從國民黨跑到了共產黨這邊。

到了解放戰爭,衛立煌更是不惜違抗蔣介石的命令,把廖耀湘賣了。打錦州之前,蔣介石的意思是守錦州,衛立煌卻堅持守瀋陽。結果就是錦州丟了,按計劃廖耀湘要走營口撤退,然後衛立煌命令廖來瀋陽。

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耽誤了時機,機械化的廖耀湘部被跑步前進的林彪追上,國名黨五大主力的前兩位新一軍新六軍被殲……一手練出來的新一軍被打沒了,已經調回國防部的孫立人,從一樓哭罵到二樓,不知道問候了廖耀湘、衛立煌、陳誠多少遍……

不管怎麼說,衛將軍真是人生贏家。作為一個軍人,非常能打,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美國人稱其“常勝將軍”。建國後任全國政協常委、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去世後安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作為曾經的國民黨頭等戰犯,衛將軍這一生也算得上左右逢源了。


老胡評車


1948年對於老蔣來說是難熬的一年,東北戰事吃緊,國軍接二連三的成建制被消滅,在這種情況下,老蔣從國外召回了自己五虎上將中的“虎將”,妄圖依靠他來扭轉戰局,但沒料到的是這一決定成了老蔣一輩子中最為後悔的事情之一,而這員虎將便是衛立煌。



衛立煌能得到老蔣的賞識完全依靠的是其軍事才能,在早年之際衛立煌其實追隨的是孫中山,不過後來老蔣奪取了國民黨大權,而衛立煌因為能征善戰則被老蔣收入了麾下,從此衛立煌開始了官場上的平步青雲,當然了,他的加官進爵離不開老蔣的拉攏。在北伐時期衛立煌便從團長升任了師長,而在“剿共”時期老蔣更是對其大加任用,其竟然入選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這一地位很多老蔣的心腹都不曾有過,而老蔣對其的偏愛可見一般。



但衛立煌究竟是辜負了老蔣的一番栽培,老蔣對自己的心腹有極高的要求,即必須無條件服從他蔣中正,而且要有強烈的反共意識。而衛立煌早年雖然多次剿共,但在抗日戰爭時期因為出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和八路軍交往密切,所以受到了老蔣的懷疑,因此被下了軍權,而後在國軍第二次奔赴緬甸之際,老蔣又將其任用,而衛立煌率領的中國遠征軍隨即取得了大勝,此時蔣衛二人的關係已經不復往日了,雖然老蔣對他依然重用,但卻是利用他的能力,而非讓其掌握軍權效忠於他。但是在遼瀋戰役時期,他和老蔣的矛盾達到了頂點,由此爆發了蔣衛之爭,直接葬送了幾十萬國軍。



在1948年的時候國民黨在東北開始出現潰退,接替陳誠的衛立煌可謂臨危受命,而他在東北的既定方針是“固守瀋陽,以待事變”,而在隨後,老蔣讓其撤軍於錦州,以免遭受“關門打狗”,而衛立煌就這樣和老蔣爆發了軍事戰略上的爭鬥,但衛立煌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對老蔣是置若罔聞,時間就這樣被浪費了,而我軍也隨即發動了攻打錦州的戰役,就這樣,在衛立煌和老蔣相爭不下的局勢下,我軍勢不可擋的消滅了東北國軍主力,解放了整個東北,氣的老蔣對衛立煌是破口大罵。

歷史真是讓人捉摸不透,這位昔日靠軍事能力聞名於國軍的虎將,卻在他上任東北之際,非但沒能挽救戰局,反而使得國軍急轉直下,損失殆盡,原因令人深思。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感謝您的關注。


絕筆歷史


衛立煌,安徽人,蔣介石的五虎將之一,日軍華北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稱其為“支那虎將 ”。史迪威在回憶錄中稱其為國民黨軍隊中最能幹的將領,美國出版的《中國人名大辭典》稱其為“常勝將軍”。一生戎馬倥傯,北伐、軍閥混戰、內戰、抗戰,解放戰爭,死後進入八寶山公墓,是一位傳奇的將軍。

一個常年服役於粵軍的安徽人

衛立煌將軍是安徽人,怎麼會在粵軍中服役呢?就在於其革命理想。

在15歲就參加辛亥革命、後參加二次革命。在17歲考入湖北陸軍學兵營。畢業後不想進入北洋軍,先後去上海尋找革命黨,並參加“肇和”艦發難討袁,失敗後南下入粵軍當兵。

和薛嶽一樣,長時期在孫文附近做警衛。排長、連長、營長、粵軍團長、旅長一步步高昇。


許崇智事件與命運

蔣介石用計驅走許崇智,控制粵軍,衛立煌所部被縮編為第一軍第三師第九團團長,從此進入中央軍行列。

北伐戰爭,衛立煌升為14師師長,在龍潭戰役,立下大功。在第一軍擴編為第一、第九(北伐八個軍,最好番號只能第九)軍,衛任第九軍副軍長。可見其在蔣中央軍中的地位。

中原大戰、鄂豫皖作戰、閩變,衛立煌都有不錯的表現,進入方面大員行列。

抗戰與家國命運

在抗戰初,衛率軍北上,負責山西方面作戰,先後組織忻口、反擊太原等諸多戰役,給日軍造成較大殺傷。

(中條山戰役)

在山西陷落後,衛升任為河南省主席與一戰區司令長官,主力佈防在黃河北中條山屏障河南,也作為北進進取基地。在中條山戰役後,被免職。

之後蔣鼎文接替,形勢更加惡劣。

總結:

衛立煌將軍在年輕時候就有救國救民的革命理想,其南下投身革命,加入粵軍。陰差陽錯進入中央軍序列,成為蔣的得力干將。在20多年裡,為蔣東征西討,立下赫赫戰功。最後選擇投入人民的懷抱。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衛立煌是一位戰功赫赫的虎將,但是由於他並非蔣介石嫡系出身,所以蔣介石一直以來對他並不信任,而衛立煌對蔣介石也並不忠心,且聽本人細說之。

衛立煌字俊如,安徽合肥人,出身於孫中山衛隊,是粵軍最根紅苗正的將領之一。1918年,孫中山衛隊改編為粵軍由陳炯明率領援閩,隸屬許崇智麾下的衛立煌表現出色受到孫中山表彰一戰成名。此後衛立煌按部就班的參加了粵桂戰爭、平定商團叛亂、東征陳炯明等一系列戰役,升任旅長。

1925年,廖仲愷案爆發,在蔣介石的陷害下,許崇智含冤離去,衛立煌被蔣介石收編。此後衛立煌在蔣介石麾下參加了北伐戰爭、圍剿紅軍、平定“閩變”等一系列戰役,戰功赫赫。

抗戰爆發,衛立煌擔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他曾率軍血戰鄭州,重創岡村寧次,但這時候他與蔣介石也開始了離心離德。他曾頂著輿論壓力多次給八路軍發放軍餉,甚至當朱懷冰部與八路軍搞摩擦被殲滅時坐視不救,引起蔣介石震怒,衛立煌被剝奪兵權。

1943年衛立煌在遠征軍反攻滇西時再次被蔣介石起用,他指揮軍隊一路攻克芒友、睕㓅等重鎮,與友軍在南坎勝利會師,這是衛立煌人生最輝煌的時刻,也是他為民族做的最大貢獻,衛立煌的抗日功績永垂不朽。

解放戰爭中,衛立煌接手被陳誠搞的支離破碎的東北戰場,開始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表演。他屢屢拒絕蔣介石的指揮,先將軍隊分散退入錦州、長春、瀋陽等大城市,然後在解放軍猛攻錦州時坐視不救,甚至在敗局已定時阻止廖耀湘兵團撤退,使東北國民黨軍隊全軍覆沒,令蔣介石目瞪口呆。

衛立煌在新中國成立後輾轉回到內地,這令人不禁對他在東北的所作所為浮想聯翩,有人說衛立煌早被我黨策反,但1949年新華社公佈的國民黨戰犯名單中,衛立煌赫然在列,事實真相如何,只能歸於塵土了。


林屋公子


衛立煌,曾是孫中山的警衛,蔣介石的虎將,抗日遠征軍最高司令,被軍統監視的“通共”分子,解放戰爭後的國民黨頭等戰犯,最後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的國家領導人。這樣一個審時度勢、不斷變換身份的人,稱之為“俊傑”再合適不過。

一、少年知勤奮,青年知是非,志向明確,訓練有素

衛立煌出生於1897年,少年時勤奮讀書,能作詩填詞,為以後的發展打下牢固的文化基礎。

他很早就脫離了清朝遺民的舊思想,嚮往民主革命,所以15歲開始接受軍事訓練,17歲考入湖北陸軍學兵營,系統學習軍事知識。

畢業後拒絕加入袁世凱控制的北洋軍,南下廣州入伍,很快成為孫中山的警衛隊班長。

在追隨孫中山的時候,衛立煌得以親耳聆聽教誨,加深了對民主革命的認識,就此樹立了遠大的理想。

年輕的衛立煌不久即顯示出勇於擔當的精神和卓越的指揮才能,受到孫中山的嘉許。

二、壯年時無問東西 ,只為驗證心中理想

壯年時期的衛立煌可謂功成名就:東征陳炯明,北伐孫傳芳,有膽有識,有勇有謀,官運亨通,從連長、團長一直坐上最高司令官的位置。

1932年蔣介石大力圍剿紅軍,衛立煌率軍在鄂豫皖邊區獲勝,迫使紅軍主力東移。作為獎勵,蔣介石把金家寨一帶改名“立煌”縣,成為衛立煌在蔣介石身邊“紅極一時”的象徵。

但有書君認為,衛立煌所做的一切,始終是以實現“三民主義”理想作為目標的,直至發生“西安事變”才如夢方醒。

三、中年曉民族大義,積極參加抗日

衛立煌在抗日戰爭中心端氣正,對國共兩黨軍隊一視同仁,提供裝備補給,立下不朽功勳。

尤其是在1943年,46歲的衛立煌帶領中國遠征軍赴緬甸指揮,收復了滇西被佔國土,打通了滇緬公路交通運輸線,為二戰的全面勝利打下了基礎,至今為人津津樂道。

四、暮年堅定方向,葉落歸根,一生無憾

早在抗戰時期,衛立煌與共產黨就結下了戰鬥的友誼,同時落下“通共”的嫌疑。

國民黨內部對他的排擠,軍統特務對他的監視控制,更加明確了他的歸屬方向,於是在解放戰爭中和蔣介石“打啞謎”,消極守衛,拒不出戰,配合了遼瀋戰役的勝利。

蔣介石去臺灣後, 衛立煌被列為國民黨高級戰犯暫避香港。蔣介石派人勸他去臺,衛立煌拒絕了,表達出回到新中國的願望。

後來,衛立煌回國,在新中國擔任要職,直至1960年去世,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受全中國人的懷念和景仰。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衛立煌的一生堪稱無憾,正如張治中在他的追悼會上的致詞,說他是“善始善終的愛國軍人”。

固然,“俊傑”是衛立煌權衡一生得來的成果,但一定是遵循了勤奮、良知、正義的規則,具備擔當、果敢的良好品德,才能成就圓滿的人生結局。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今天是抗戰勝利,也是反法西斯勝利73週年,和大家聊一聊衛立煌。

衛立煌是安徽合肥人,1912年的時候就投身革命軍,成為一名軍人。他曾提議反對袁世凱,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北伐戰爭,討伐陳炯明的作戰。出色的軍功他從排長升到了旅長。北伐戰爭結束後,衛立煌成為國民黨軍第九軍副軍長,不久又升任第14軍軍長。



抗日戰爭期間,日寇的戰火燃遍了神州大地。1938年在太原保衛戰剛剛結束,日軍便妄圖一舉拿下山西。衛立煌負責阻擊日軍4個師團10萬餘大軍。十多天的浴血奮戰,日軍沒有從衛立煌的阻擊中突破。後來日軍改變戰術,迂迴攻擊,衛立煌的部隊遭到重創。在戰爭的關鍵時刻,朱德和彭德懷指揮八路軍積極出擊,衛立煌也採用八路軍的運動戰法,化整為零,奮力突圍,脫離險境。


抗戰期間,衛立煌曾稱讚說“八路軍真能幹。”“是復興民族的最精銳的部隊。”衛立煌成為第一位到延安戰區的長官,他雖然受蔣介石命令殺過鄂豫皖蘇區軍民。但是抗戰期間,從民族大義出發,爭取國民黨重要將領,當時對衛立煌進行了盛情的招待。衛立煌在抗戰期間,送給八路軍大批的軍用物資。

解放戰爭期間,蔣介石發動內戰,但是衛立煌不願轉入內戰的漩渦,當時衛立煌對毛澤東欽佩不已,更是與朱德交往甚密,抗戰期間與八路軍合作一直很好。蔣介石擔心衛立煌便將衛立煌派出國去考察。但是內戰全面爆發不久,一直輕視解放軍的蔣介石就被打蒙了,其愛將陳誠更是在東北多次吃了敗仗,乾脆稱病辭職。這時蔣介石想起了在外的衛立煌,電招衛立煌回國,擔任總司令。衛立煌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後來衛立煌雖然飛到瀋陽,擔任總司令。但是一直以猶豫不決態度的衛立煌使得東北國民黨軍在遼瀋戰役之後幾乎被消滅殆盡,他也因此被蔣介石撤職查辦。國民黨軍節節敗退,衛立煌被蔣介石軟禁南京,又秘密逃到香港隱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衛立煌不顧國民黨特務的監視,向毛澤東發送了熱情洋溢的賀信。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中,也曾讚揚衛立煌是“有愛國心的國民黨軍政人員。”1955年,衛立煌到了北京,擔任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務,為兩岸統一積極奔走。1960年,衛立煌在北京逝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