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郭桓案,殺了那麼多人,為何貪官久禁不絕?

島主今天帶你們瞭解一下郭桓案背後的秘密

郭桓案就是一起官員搞貪汙腐敗的案件,這又牽扯出朱元璋為什麼會殺貪官的問題。郭桓案,還要從明朝的公務員制度說起,明朝的公務員和今天有一點兒很相近,那就是入職的難度很大,才具備了起碼的做官資格。雖然同樣都要考試,但現在的國考,每年一次,而明朝最高等級的考試一次只選拔200多人競爭之激烈考試難度之大難如登天。

只要考生能金榜題名,他的前途很有希望,最差也能當個正七品的官(相當於今天的正處級幹部)縣長雖然是地方上待遇還是比較好。明朝官員的工資都是以實物形式,按照洪武20年的規定正一品1044石大米,正二品732石大米,七品知縣的就只有90石大米,換成人民幣好了正一品年收入大約是47萬人民幣正二品33萬人民幣。之後明朝公務員的待遇是斷崖式下跌,七品的縣長工資就只有31500塊,相當於18線城市的收入水平。

現在的公務員按照國務院頒佈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一年差不多有110多天的休息時間。當初的公務員就享受著幾千年來最慘的公務員休假制度三天假分別是春節冬至以及朱元璋的生日。明朝公務員的工作極其繁重,極其辛苦。


明初郭桓案,殺了那麼多人,為何貪官久禁不絕?


不過正所謂存在即合理,每每到了科舉的時候呢,考試的人還是擠破了頭可以光宗耀祖,還有一個心照不宣的好處,那就是可以娶到土豪家裡的閨女。市農工商土豪做生意哪怕再有錢,在社會上地位也不高,招士子當女婿也算是給自己長臉。然而富商的女兒畢竟是有限的。如果是急需用錢的官員,怎樣才能弄到錢呢?那就是以權謀私,貪汙腐敗。

郭桓案的主人公郭桓終於要出場了,今天流行的話來說,這個郭桓就是個大老虎。郭桓在山西開始了仕途生涯,司法態度良好外加業績突出,得到了朱元璋的賞識,提拔到中央任職,當上了戶部侍郎。朱元璋對他寄予厚望,很快就交給他了一項重任清查江南賦稅。

然而隨著官做大了,郭桓的心裡就非常不平衡。清查江南賦稅一查就發現了許多問題,朝廷下達的賦稅任務,地方上從來就沒有完成過,解釋因為有洪水,犯罪等客觀原因。

地方官們在他逼問下只好承認,朝廷給的工資實在太少了大家就災害瞞報數字,扣下一些稅糧。然而郭桓也同流合汙,大肆貪汙,江南地區本來應該徵收糧食450萬石,最後將數字修改成了260萬石,剩下的190萬石,相當於10億人民幣,就被大小官員們分了個精光。

但是紙包不住火,朱元璋很快徹查此案。並由此在全國調查貪官,禮部尚書戶部侍郎的高級官員統統被殺了頭一時間朝廷裡是人人自危。老朱在洪武18年,新選拔了一批進士,第2年總共有364位新科進士晉升進入了官場。但是這批新人卻讓朱元璋大失所望,有6人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358人分獲死緩。

明初郭桓案,殺了那麼多人,為何貪官久禁不絕?


殺人無數的四大案究竟是為了什麼?開國的文臣武將地方到中央的各級官員朱元璋通通不放過,這是為了明朝的天下能夠長治久安,萬代延續。

胡惟庸和藍玉定罪肯定是有理由的,但是罪名不重要,關鍵是要看扣在誰的頭上,胡惟庸和藍玉案遭殃的都是功勳卓著的開國文臣和武將。武將戰功赫赫,打仗能力特別強,但是文化水平低,缺乏忠孝仁義的概念,朱元璋害怕他們反叛篡位。

朱標曾勸他寬厚一些,不要大開殺戒,他聽完哈哈大笑,叫人找來一根全是刺的樹枝讓朱標去撿,朱標沒去,朱元璋說皇帝的權重也是如此,光鮮其實棘手。我在幫你把這些刺頭都拔了,今後你才能舒舒服服的拿起來。如果說胡惟庸和藍玉案是為了維護君臣之道。

按理說臣子是君主的幫手,那朱元璋為什麼非要折磨他們呢?那就與他的心理問題有關了。

在造反之前朱元璋家幾乎全家都死了,好不容易當了和尚,後來又淪為了乞丐二的悲慘經歷造成了老朱一個嚴重的心理問題。沒有貪官汙吏,老朱也不至於冷落如此地步,有這樣的心理並不奇怪,他手下官員俸祿低的令人髮指,終年無休。朱元璋打心眼裡覺得當官的都不是好東西,使勁折磨他們折磨,當官的就是要窮困潦倒全家老小,衣衫襤褸,面色機黃,那才是好官。

明初郭桓案,殺了那麼多人,為何貪官久禁不絕?


這違背了正常的社會邏輯,能成為考上科舉的人,都是天資聰明而且勤學苦讀幾十年到頭來就是忍飢挨餓,誰都受不了。雖然朱元璋嚴厲懲處,但貪官始終不絕。在300多年後的清朝,雍正卻很好的解決嚴厲懲治貪腐的同時,大幅度提高了官員的待遇。一個官員拿工資就能過得上很體面的生活,沒有人會冒著身敗名裂的危險去貪汙。只可惜這個道理從骨子裡憎恨官員的朱元璋,是既不會懂也不想懂。

朱元璋對於知識分子的敵視心理也在作怪忙,所以他特別不放心知識分子懷疑他們善於搞陰謀,敗壞大明的江山社稷,想方設法打擊文官群體。先再來個郭桓案,過幾年再折騰一次,每次都要殺成千上萬人。所有官員都是膽戰心驚,對皇權充滿了畏懼感。

朱元璋失敗之處就在於他沒想到在他死後造反的卻是自己的四兒子。他殺光了能幹的文臣武將,才導致他孫子建文帝空有百萬大軍,卻沒有一位能領軍的大將來禦敵,最後皇位易主,還把建文帝的下落弄成了歷史謎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