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君才能平凡,命格非凡;她身上的优点,却成了西汉倾覆的主因

汉代之衰始于汉元帝,而大坏于汉成帝。元成时期政权几乎都把持在大司马大将军手中,皇帝不亲大臣,言路壅塞,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元帝皇后、成帝生母王政君,史称“元后”。她一生经历了六位汉帝,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之一。一般谈及王莽篡汉,定从元后说起。

元后是王莽的姑母,她虽忠于汉朝,无政治野心,但其政治见识不高,优柔寡断,西汉江山仍断之在其手。

王政君一路顺遂——“当大贵,不可言!”

王政君的父亲王禁年轻时在长安学习法律,为廷尉史。他不拘小节,胸怀大志,但好酒色,有许多妾,一共生了四女八儿,王政君、王凤及王崇皆为正妻李氏所生。

当初李氏怀王政君时,曾梦见月入其怀。政君性情温柔有妇道,曾许嫁于人,但是还未有所行动,“所许者皆亡”。

王禁觉得怪异,恐女儿为克夫命格,故请术士来看相,没想到术士竟言“当大贵,不可言”。王禁喜不自胜,于是让政君习书,学鼓琴。

王政君才能平凡,命格非凡;她身上的优点,却成了西汉倾覆的主因

王政君剧照

汉宣帝五凤年间,政君年十八入宫,在廷掖为家人子。之后,太子刘奭因宠爱的司马良娣病死,闷闷不乐,忧伤成疾,并将怒气发在众姬妾身上,无人能得到他的召见。

为此,汉宣帝请皇后挑选后宫中能顺应太子心意者,政君在列。等到太子前来朝请,皇后乃叫出政君等五人,让太子挑选。太子本对五人皆无意,但又怕辜负皇后的美意,及勉强说:“此中一人可。”

此时政君距离太子最近,衣服上又带有红色,于是皇后派人将政君送至太子宫中。

命中注定“当大贵”的政君,果真一幸有孕。甘露三年她生下儿子,为嫡长皇孙。汉宣帝十分喜爱这个孙子,亲自帮他取名为刘骜,常置左右。但政君并不受太子宠爱,因为史载她生下儿子后,仍“希复进见”。

黄龙元年汉宣帝崩,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他立刘骜为太子,而王政君“母以子贵”,被立为后。

太子刘骜好经书,为人宽厚、谨慎、谦恭,确实令元帝喜爱,但之后他好饮酒、喜燕乐,令元帝认为他无为帝之能;反观定陶恭王刘康,不仅有才艺,其母傅昭仪又得元帝喜爱,故元帝有意以定陶恭王为嗣。

所幸王凤及侍中史丹维护,加上皇后政君一向谨慎,刘骜又得先帝器重,故成帝得以保全帝位。

王政君才能平凡,命格非凡;她身上的优点,却成了西汉倾覆的主因

汉宣帝剧照

皇太后王政君与外戚——其势力之强,超越西汉任一外戚

竟宁元年元帝崩,刘骜即位,是为成帝,尊封皇后王政君为皇太后,任命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

此后至西汉末,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这职位,皆由王氏外戚专任,“王氏之兴自凤始”说的正是此事。此时,王氏外戚阵容之大,势力之强,超越西汉时期任一外戚。

王氏能如此势大,全靠成帝平庸无能,贪恋美色,不理朝政,将国政完全委托于诸舅。

建始元年,天有异象,大臣们皆认为是“阴盛侵阳之气”造成的,遂以高祖誓约“非功臣不侯”劝谏成帝“大封王氏为侯”之失。

虽然王凤上书请辞,但成帝不许,此后王氏外戚屡受成帝封赏,势力遍及中央与地方,满门荣宠。

王政君才能平凡,命格非凡;她身上的优点,却成了西汉倾覆的主因

王凤剧照

太皇太后王政君,欲急流勇退,要求王莽辞官

绥和元年,成帝已即位二十多年,却尚无子嗣,而定陶恭王刘康也早已去世。刘康之母傅昭仪私贿曲阳侯王根,希望将刘康之子刘欣立为太子。有王根的保荐,加上成帝原就属意刘欣,故刘欣征入为太子。

绥和二年成帝崩,刘欣即位,是为哀帝。哀帝尊傅昭仪为“恭皇太后”;尊丁后为“帝太后”;尊王政君为“太皇太后”;尊成帝赵后为“皇太后”。

一朝四太后在位,这在历史上十分罕见。哀帝即位后,王政君避帝外家,不与傅、丁外戚争权,并要求当时的大司马王莽辞官。

元寿元年,大臣和儒生上书为王莽鸣不平,于是哀帝召王莽返京;次年哀帝崩,无子,王政君任命王莽为大司马,共征中山王刘衎为汉平帝。

王政君才能平凡,命格非凡;她身上的优点,却成了西汉倾覆的主因

王政君剧照

王政君年事渐高,王莽暗自进行权力聚集与垄断

平帝即位时年仅九岁,于是“太后临朝,委政于莽”。王莽仗势弄权,终日欺骗王政君,言己辅政天下太平。

王莽对外控制大臣言行,令他们称颂自己的功德;对内贿赂政君身旁长御,并极力奉承政君。

因此王政君每次出行,都要大施恩惠,赏百姓钱帛酒肉,遂以为常。而王莽在讨好王政君的同时,也进行着权力聚集与垄断。王政君本就无政治野心,加上年事渐高,除封爵等事外,其余皆由王莽裁决。

元始五年平帝崩,无子,王莽为实现其野心,征汉宣帝最年幼的玄孙刘婴继位。刘婴此时仅两岁,号曰“孺子”,王莽暂居皇位摄政,代行皇权。

王政君虽认为不可,但力不能禁。初始元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王政君悲痛悔恨。当王莽指示王舜向王政君要传国玉玺时,王政君怒骂曰:

“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

王政君语气愤恨悲切,可知她忠心于汉并未有非分之想,但汉朝大势已去、无力挽回,她又恐王莽欲胁己,乃拿出传国玉玺,投之于地。

王莽称制,改王政君称号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他为表示汉朝已亡,故毁元帝庙。

王政君看元帝庙被毁坏,悲愤不已,却也无可奈何,她在始建国五年崩世,享年八十四岁。

王政君才能平凡,命格非凡;她身上的优点,却成了西汉倾覆的主因

王政君画像

玲珑说

王政君才能平凡,命格却非凡。

她没有像吕后那样的政治野心,却在机缘巧合下,被各种力量推向政权顶端;她虽忠于汉室,却也断汉国祚。

王莽之所以能篡汉,王政君的存在与作为堪称“关键”。《汉书》记司徒掾班彪之言曰:

“元后卷卷犹握一玺,不欲以授莽,妇人之仁,悲夫!”

班彪的评语十分中肯。“妇人之仁”点出元后王政君治理汉廷的最大缺点:她善良宽容,以致失了正义;她姑息优柔,以致大权旁落;她软弱无主见,以致无力挽汉。

若是以一般女人的标准审视之,王政君的德行堪称“美好”。她仁善,从她对待定陶恭王的态度可知;她不与人争,哀帝即位她马上请王莽辞职,避帝外家;她重视亲情,故群弟世权。

王政君才能平凡,命格非凡;她身上的优点,却成了西汉倾覆的主因

王莽剧照

然而,这些优点放在王政君身上,却都成了西汉倾覆的主因。

仁善过于宽容,就无法分辨是非;不与人争,同时伴随着软弱;“重亲情”放在不法的兄弟身上,就是包庇。

王莽借着王政君的仁爱宽容与亲情意识,能够一步一步鲸吞蚕食、篡汉自立,也就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