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的兩次起死回生,是誰最在關鍵的節點拉了劉強東一把?

某種程度上說,劉強東是最悲劇的,但他又是非常幸運的。他處在了競爭最殘酷的電商行業,每天都過的如履薄冰,幾乎可以說,30天后也許就收拾東西洗洗睡了;但他幸運的地方就在於總能遇見貴人,雖然企業一直很缺錢,總能在關鍵節點遇見知音,在他最需要錢的時候投資人願意給他更多的錢。


京東的兩次起死回生,是誰最在關鍵的節點拉了劉強東一把?


張磊:要麼一分錢不投,要麼就投3億美元

在2009年年底,張磊和劉強東在一個行業論壇上碰到了,當時張磊是聽眾,劉強東是演講人。他倆都畢業於人民大學,有一層校友關係。會後,張磊主動找到劉強東,問他需不需要融資。劉強東說,公司肯定是需要錢的,但他不喜歡跟風險投資機構談,因為談得很多,而理解他的人很少。幾乎每個投資人見到劉強東都會問:你們和淘寶到底有什麼區別?你們搞物流燒這麼多錢有意義嗎?你們的模式為什麼這麼重?


京東的兩次起死回生,是誰最在關鍵的節點拉了劉強東一把?


結果,張磊和劉強東在高瓴資本的辦公室聊了兩個小時,他就決定投資京東了。

張磊問劉強東,需要多少錢?劉強東報出的數字是5000萬-7500萬美元。結果張磊說, “我要麼一分錢不投,要麼就投3億美元。”

一開始劉強東拒絕了,因為3億美元會讓張磊一下變成京東第一大股東。不過最終雙方都進行了妥協,高瓴投資2.65億美元,之後又追加了5000萬美元。但是劉強東有董事會控制權,並且高瓴資本把自己股票的投票權全部委託給了劉強東,這樣整個公司還是他一個人說了算。最終,這筆超過3億美元的投資,回報了高瓴幾十億美元。

張磊為什麼投京東?

其實,這筆投資是張磊早就計劃好的,並不是見了劉強東之後腦子一熱就抬高了出價。 高瓴資本是一個研究型的基金。他們的運作模式是花大量時間和資源來調研各個行業,在研究中確定自己的投資主題。

在投資京東之前,他們研究了很久的亞馬遜。當時張磊看了一個貝佐斯的採訪,貝佐斯說,成立亞馬遜這麼多年來最大的遺憾其實是,有亞馬遜的時候美國已經有UPS這樣的物流巨頭了,所以他再想做供應鏈和物流基礎設施的整合就沒什麼機會。但對於京東來說,它在中國不存在這樣的對手,甚至面臨更好的歷史機遇。


京東的兩次起死回生,是誰最在關鍵的節點拉了劉強東一把?


所以在碰到京東的時候,張磊做了很多功課,在他們見面聊天時就一拍即合,所以有了“要麼不投,要麼就投3億美元”這個故事。這筆投資讓京東在非常短的時間裡迅速確立了在中國電商界的地位,僅次於阿里巴巴。

張磊說,當時投京東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劉強東的坦誠。 當時淘寶已經非常大了,所以大部分互聯網創業者都在講自己要走輕資產模式,其實都是挑投資人愛聽的說。但只有劉強東實在,一直在說他就要做重資產模式,自己搭建物流體系和整合產業鏈。

這些年過去了,張磊的眼光已經完全被證明了。

騰訊入股京東

在高瓴投資之後的第二週,張磊就帶著劉強東去了美國,目的就是參觀學習沃爾瑪。劉強東在沃爾瑪總部待了四五天,全面瞭解了沃爾瑪的物流網絡和倉儲系統,而且回來之後,很快就在京東展開了供應鏈再造和物流渠道優化幾個項目。張磊還安排京東的管理層與高瓴投資的線下零售企業大潤發的高管團隊進行全天的經營管理跨界經驗交流,幫助京東團隊學習線下零售的管理知識。

當然,高瓴帶來的更重要的一個變化,京東第三次非常關鍵的融資——騰訊的入股。


京東的兩次起死回生,是誰最在關鍵的節點拉了劉強東一把?


騰訊在此之前覺得自己做電商也可以,沒有那種合縱連橫的想法;而京東也在上升期,劉強東還不想“抱大腿”。直到2013年移動互聯時代到來,技術和流量成為京東的瓶頸,張磊知道,和騰訊的合作機會來了。從騰訊的角度來說,那個時刻也是投資京東最好的時機。那時候京東估值在80億-100億美元,在走向500億甚至1000億的路上要克服的東西還有很多,騰訊的支持絕對是非常重要的籌碼。所以張磊多次找馬化騰聊天,他用兩個字打動了馬化騰,那就是:庫存。

實際上,騰訊作為一個大平臺,涉足的領域已經非常多。但是馬化騰做了半輩子生意,從來沒見過需要庫存的商品。騰訊最擅長的領域,不管是社交還是遊戲還是文化娛樂,都是虛擬產品,這和實體商品非常不同。

當時騰訊的電商平臺易迅網增長也很快,如果每年翻一倍,也能達到1000億的規模。但是張磊告訴馬化騰說:如果易迅做到1000億,就需要有兩三百億元的庫存,每天都要檢查,否則會被人偷,還有貪汙、損耗。

他和馬化騰說,你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賺錢,也不是要什麼都自己做,而是專注在最重要的事上,節省時間和精力,把事情交給各種夥伴。一波三折,但最終還是敲定了這筆交易。

最後,在京東和騰訊團隊的一次會議後大家邀請張磊做個講話,在酒桌上,張磊說了四句話:人生苦短,要搞就搞個大的、搞個永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