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錢學森和楊振寧誰的貢獻最大?誰的科學成就最高?

關於這三位科學巨匠中的後兩位,我在之前的問答中闡述過他們的貢獻和成就。當時探討的科學家除了這兩位外,還有牛頓和愛因斯坦。無疑,他們都在不同時代有非凡的貢獻和成就。

鄧稼先、錢學森和楊振寧誰的貢獻最大?誰的科學成就最高?

我還是之前的觀點,貢獻的大小是對特定的對象來說的。如果脫離這個前提,那麼任何的比較結果都是空洞的,沒有實際意義的。今天要說的這三位,都是我國工程技術和科學研究方面的巨匠,都各有千秋。

錢學森和鄧稼先是我國老一輩科學家中的傑出代表,他們都為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從對國家的貢獻來說,錢、鄧的貢獻要遠遠大於楊振寧。但要從對科學的貢獻和成就來說,楊振寧又是無與倫比的。

因此,對這三位科學巨匠的比較,要有特定的對象及領域,不能一概而論。我們先說錢學森和鄧稼先,這兩位對新中國的貢獻難以區分高低。但就影響力來說,錢學森無疑是老一輩科學家中影響力最大的人物。

錢學森的主要貢獻表現在兩彈一星、應用力學、物理力學、航天噴氣、工程控制及系統集成等方面。錢學森是空氣動力學專家,中國航天的奠基人,兩院院士及兩彈一星功勳獎獲得者,被稱為“中國火箭之王”。

鄧稼先、錢學森和楊振寧誰的貢獻最大?誰的科學成就最高?

用一句話來概括錢老的貢獻,那就是他使我國的兩彈發射提前了至少20年。在航空航天領域,貢獻最大的非錢學森莫屬。東方紅衛星的成功發射,神舟飛船和嫦娥奔月的順利實現,都離不開錢學森打下的基礎。

錢學森的貢獻不僅體現在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上,還體現在他嚴謹治學、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上。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錢學森就曾捐出上萬元稿酬來資助貧困學生。到了八十年代,他又將稿酬捐出作科研經費。

在錢老晚年,他先後將兩筆百萬港元的科學獎金,捐向祖國西部用來防風治沙。對於國家授予的各種職權,他主動選擇放手而專心科研。對於美國的多次邀請和授予稱號,他都坦然的將其拒之門外,拋諸腦後。

錢學森曾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如果國人說我錢學森為國家、民族做了點事,那就是最高的獎賞,我不稀罕外國的榮譽。”正如美國專家克拉克的評價:中國的歸國學者當中,重要性無人能出錢學森之右。

鄧稼先、錢學森和楊振寧誰的貢獻最大?誰的科學成就最高?

鄧稼先是另一位能與錢學森相提並論的偉大核物理學家,他是我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奠基人,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付出了一生,包括生命。相比錢學森來說,鄧稼先的貢獻更具體一些,主要在原子彈和氫彈方面。

鄧稼先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開創者之一,他在兩彈研究中領導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成功的領導完成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爆炸試驗。鄧稼先為此奉獻出自己的生命。

1979年,在一次核試驗中,鄧稼先身體受到輻射,患上了直腸癌。但他並沒有放棄手頭工作,仍舊帶病堅持試驗。直到六年後,鄧稼先才住進醫院。當老友楊振寧問鄧稼先獎金時,鄧老說原子彈和氫彈各十元。

鄧稼先為了我國的兩彈事業,甘當無名英雄,默默奮鬥數十年,忘卻個人安危,表現了崇高無私奉獻精神。鄧稼先在核武器研製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直到他病逝後,事蹟才被人知道,其精神就是無價的貢獻。

鄧稼先、錢學森和楊振寧誰的貢獻最大?誰的科學成就最高?

錢學森與鄧稼先對我國的貢獻都是巨大的,如果非要作出區別,那麼錢學森的貢獻更多的體現在領導示範方面,而鄧稼先的貢獻更趨向於科研一線。兩人的工作重心與領域各有不同,總的來說貢獻是不分伯仲。

我們再說楊振寧,首先希望大家對楊老多些包容少些偏見。楊振寧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但這個獎項中的宇稱不守恆理論並不是他的最高學術成就,規範場論才是他的巔峰之作。

由此可見,楊振寧的貢獻主要集中在學術成就方面,而且是世界範圍內。他對我國的貢獻相對前兩位來說,自然是要小一些,但絕不是沒有。楊振寧對國家的貢獻主要集中在中美兩國的人才交流與科技合作上。

楊振寧對我國的基礎物理研究貢獻很大,上世紀八十年代,楊振寧在紐約州立大學發起併成立中美學術交流委員會,資助中國學者進修。之後他倡議成立了幾個物理和數學獎項,並在清華成立高等研究中心。

鄧稼先、錢學森和楊振寧誰的貢獻最大?誰的科學成就最高?

他以自身的影響力從國外請回許多科學家,拉近了我國與世界科技之間的距離,使得清華的物理學科突飛猛進。楊振寧的貢獻雖然很多是無形的,但作用卻是持續的無窮的。類似的研究中心,還有港大與南開。

全世界共有十三個諾貝爾物理和數學獎獲得者,都是在楊振寧的物理和數學理論研究基礎上獲得的。“楊-米爾斯方程”被認為是上世紀後半期最重要的物理理論,大一統理論如果得到驗證,楊振寧則無人能及。

綜上,鄧稼先和錢學森對我國的貢獻最大,但在學術成就上要稍遜色一些。而楊振寧對國家的貢獻也是很大的,但更主要的貢獻是在學術研究方面。總之,這三位都是我國的科學巨匠,都在各自的領域都有非凡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