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度宗,夜御三十女,襄阳坚城破,炮声和炮声不一样

宋理宗赵昀也没有儿子——赵家王朝有个规律,大概是三代一绝后,王朝延续得走旁支过继。


赵昀呢,就收养了哥哥赵与芮的儿子,初名孟启的,赐名赵禥。最后公元1264年,赵昀驾崩,赵禥继位,是为宋度宗,南宋第六位皇帝。


根据《宋史》的记载,度宗赵禥大概率智商低于正常人。史载“七岁始言,言必合度,理宗奇之”。等到稍大时候,读书,则“须更覆讲”,就是说得反复讲才能懂,到底是真懂还是假懂,现在也很难说得清,毕竟7岁说话,理宗都能“好神奇哦”。


而赵禥继位时,著名权奸贾似道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基本可以认为南宋的中枢处于癌变晚期的状态,度宗在其中自然毫无积极作为。


不过,严格说,“毫无积极作为”不太准确。如果当时有性爱吉尼斯纪录,宋度宗绝对是世界纪录保持者。


当时,皇帝某天晚上临幸了哪个嫔妃,该嫔妃第二天就要到合门谢恩,某一天早上,负责起居注的宦官统计,来谢恩的人高达30余人。什么韦小宝,什么项少龙,都弱爆了。


就这么,在度宗赵禥每天的人生巅峰中,蒙元围攻了襄阳近六年,终于到1273年,襄阳守将吕文焕在粮援俱绝的情况下,投降了。


很遗憾,吕文焕没有死节。但我不忍心指责他,死节为谁死?坚守前线重镇六年,庇护了长江南岸百姓六年,对得住南宋人民了。至于报国?文天祥后来骂他的时候,他辩驳了一句,“襄守六年不救”,如此大宋,何以为国。


文天祥宁死不降,堪称南宋文人的脊梁,是华夏数千年断而不绝的关键代表,他有资格骂吕文焕,但文天祥们之外,许多人是没有资格的。


吕文焕值得商榷的是,他投降元朝之后,成了带路党,亲率大军,顺流而下,逼降了宋廷,俘虏了度宗的儿子,恭帝赵㬎。但既已降元,则为敌国矣。何况,吕文焕打先锋,至少比蒙元军队稍温和些,则在必然到来的统一过程中也能少一些流血牺牲。


宋度宗,夜御三十女,襄阳坚城破,炮声和炮声不一样


宋度宗于1274年驾崩,留下三个小孩子。


继位的赵㬎3岁,赵㬎哥哥赵罡5岁,弟弟赵昺两岁。


公元1276年,蒙元攻破临安,赵㬎被俘虏至大都,后发配到西藏出家为僧人,活到52岁,或者病死,或者被元英宗赐死,众说纷纭。


临安城破,驸马都尉杨镇、国舅杨亮节护送赵罡、赵昺逃出城外,随后与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的勤王军队回合,组成流亡政府。


大厦将倾,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等人也没法挽狂澜于既倒,在南宋朝廷的节节败退中,赵罡死于意外落水后病亡。


赵罡病亡后,赵昺被张世杰、陆秀夫拥立为帝,继续战斗。但差不多同时,文天祥战败被俘,任元室百般劝降不降,于1282年慷慨赴死。


很快,张世杰、陆秀夫率领的南宋水军也在崖山之战中被击败,陆秀夫护佑小皇帝赵昺突围不成,和小皇帝一起蹈海殉国,一起殉国的还有大臣、将士、宫眷数万人。张世杰突围后,闻陆秀夫死节,遂也蹈海赴死。


公元1279年,张弘范灭宋于崖山。


张弘范在崖山海战后,刻石纪功,书“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这事儿,后来据说被玩成了一个段子,有个好事的秀才,在张弘范前边加了一个“宋”字,就成了“镇国大将军宋张弘范灭宋于此”,讽刺之意不言自明。


吕文焕也遭受过类似的讽刺。但俩人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吕文焕食宋朝的禄,花宋朝百姓的税收,张弘范如果严格考证,他曾经是唐人,后梁人,后晋人,曾经是辽人,曾经是金人,却从来不是宋人。


张弘范的老家在定兴,这一块儿,打石敬瑭这孙子把燕云十六州割让之后,就归了辽,之后是金,元,宋从未实际统治过。


两宋没有资格说张弘范是宋人,如果要较真,且问,两宋三百年,何故一弃燕云,二弃河北,三弃江北,中华虽大,岂可数弃?弃人民于异族,终为弃民所灭,不亦宜乎!


所以嘛!领土问题不容置喙,领土问题是核心利益。


好了,《宋代皇帝小传》系列就这么粗疏地写完了。所写基本是大事之大事,在对两宋积贫积弱的激愤中,没少黑赵宋。


但实际上,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两宋之间,勤劳的人民,有大抱负大胸襟对劳动人民有同情的读书人,保家卫国抵抗外族侵略的民族英雄,宁死不屈、死节国事的栋梁,工商业的空前繁荣,海外贸易的规模化,两宋也有可重墨浓彩处,可歌以咏之处,有催人泪下处,都尚待展开。


有机会,咱往深处去,写一个更全面的两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