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滅的漢朝之魂,我族因此得名,萬世罔易,傲立千秋自信的來源

歡迎閱讀《不滅的漢朝之魂,我族因此得名,萬世罔易,傲立千秋自信的來源》

我們評價一個朝代,通常會將它的各項成就作為參數。漢朝,國恆以弱滅,唯漢以強亡。這個以他國號冠我等族名的朝代,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在千百年來,還為人津津樂道,爭論不休?

不滅的漢朝之魂,我族因此得名,萬世罔易,傲立千秋自信的來源

漢朝


劉邦,在戰火中涅盤重生的男子,帶著一干楚國的鐵黨,定都長安,延續秦朝的制度。他將兩方的優點包納在一起,輔以自己的風範,創立出一種全新的局面。自叔孫通起,儒家思想便在漢朝漸漸萌發,時至漢武帝時期,逐漸澤遍全國。

不滅的漢朝之魂,我族因此得名,萬世罔易,傲立千秋自信的來源

劉邦


雖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但是在思想學說上,得到了歷史上第一次統一。這也是為什麼漢可以取代夏朝,成為我等族名的原因之一。可是漢初的六十年,我們像是一個懵懂的孩童,雖有一番志向,但沒有足夠的實力,於是對匈奴含羞忍辱60載。

不滅的漢朝之魂,我族因此得名,萬世罔易,傲立千秋自信的來源

西漢


但是漢朝的人就是這麼強悍,本著知道自己打不贏你,那就奮發努力,終有一日一雪前恥的精神日日進步。終於,到了漢代第七任皇帝漢武帝時,我族士兵達到以一漢兵可敵匈奴五兵的程度,從前不可能的事情現在變成了可能,那個懵懂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傲視一切的英雄,再無人敢尋釁半分。

不滅的漢朝之魂,我族因此得名,萬世罔易,傲立千秋自信的來源

漢朝


西漢承繼了戰國時代的遺風,兵民同體,人儘可為兵士。民間兵器之多,古今前所未有,素有貧寒之人,尚有利劍的之說。即便是一介書生,仍有習武之風。例如經學家轅固,因得罪竇漪房被投入豬圈,尚可用利刃防身,一劍直中心臟之厲害。再到後來的光武帝劉秀,書生出身,到人家做客都利刃不離身,他的果敢善武,為東漢崛起奠定了基調。

不滅的漢朝之魂,我族因此得名,萬世罔易,傲立千秋自信的來源

劉秀


在天圓地方的古代,目光所及,盡是王土,從前的人都想著治好這方土地,只有漢朝有一種聽見即要征服的決心,他們聽說海上有仙,立刻備船出海;聽說西方有寶馬,即便千山萬水也要得到,文的不行就來武的;聽說大秦強大,翻山越嶺一路尋到斯里蘭卡......

不滅的漢朝之魂,我族因此得名,萬世罔易,傲立千秋自信的來源

漢朝


霍去病、李廣、張塞、班固等等,一個個響亮的名字,記錄了我們大漢震古爍今,一次次將不可能化為可能的壯舉。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段傳奇,點燃了那段不同尋常的時光。漢朝,不怕死,就怕輸,曾用傾國之力與匈奴一戰,將士們灑下了熱血和生命,但是隨之帶來的是亞洲乃至世界都為漢朝的所向睥睨而震驚,並藉此打通了絲綢之路,為大漢的經濟貿易發展添磚加瓦。

不滅的漢朝之魂,我族因此得名,萬世罔易,傲立千秋自信的來源

漢武帝


那是一個最好的朝代,人們樸實爽直,對天命、尊嚴有著堅定的信念和敬畏之心。這份信念,讓他們屢受重挫而百折不撓,屢經黑暗卻再創輝煌。

不滅的漢朝之魂,我族因此得名,萬世罔易,傲立千秋自信的來源

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