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值退市第一股

“風電第一股”,時隔9年,退下神壇。


……


4月13日,ST銳電全天跌停,收盤報0.65元。這已經是該公司連續第20個交易日股價低於1元了。按照上交所《股票上市規則》第14.3.1條規定的終止上市條件,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低於股票面值,將面臨退市風險。


13日晚間,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上交所關於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相關事項的監管工作函。根據有關規定,公司股票自4月14日起停牌。


從900億市值到如今39.2億,從風電巨頭到今年A股首隻面值退市股,才不過9年。


華銳風電在2011年初登陸上交所的時候,可是頂著當時主板“最貴新股”的名號。當時每股90元的發行價,如今一再跌至1元以下,以0.65元的低價收尾。


2020年面值退市第一股


公開資料顯示,華銳風電主營業務為開發、設計、生產和銷售風力發電設備,曾經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風電企業。


這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特別厲害的樣子。然而,即使看起來再怎麼風光無限的樣子,該公司的業績還是一再的打臉。


就在上市之後,華銳風電開始陷入了虧損。


2012年虧損5.8億元,2013年虧損34.5億元。接連的虧損,已經開始讓華銳風電陷入退市危機了。


當時是怎麼扭轉局面的呢?


2014年,華銳風電通過借債重組實現了賬面盈利,也就成功保住了上市地位。


然而,也就支持了那麼一會,就被“打回原形”了。重組之後的第二年,華銳風電就再次陷入虧損,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44.5億。於2016年虧損31億。2017年,華銳風電再次想了個保殼“招式”——通過處置資產和索賠收入實現賬面盈利。


2017年,該公司股價就已跌至2元以下了。2018年10月,該公司兩度跌破面值。為穩定市場信心,ST銳電還披露大額回購計劃。


這一次,ST銳電還想搞動作,但計劃遭監管機構緊急叫停。今年3月底,ST銳電宣佈大股東將把22.69%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委託給總資產加起來還不到4000萬元的中俄絲路、中俄發展,企圖通過讓渡控制權來“保殼”。4月3日,北京證監局向ST銳電下發《責令暫停收購事先告知書》。


2020年面值退市第一股


ST銳電在上市期間,還鬧出不少事——風機事故、裁員風波、財務醜聞、高管換血、證監會立案調查……


……


這種種操作,讓11年才上市的“風電第一股”,啪啪打臉。也讓投資者們百思不得其解:這麼樣的公司,是怎麼混到上市的?


不得不說,之前的華銳風電還是有兩下子的。從大約2005年開始,國內風電市場迅猛發展。在此風口之下,2006年華銳風電成立,在資本的助推下野蠻擴張,華銳風電迅速成為風力發電設備龍頭。華銳風電上市前兩年,2009年,華銳風電已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三的風機設備供應商。


之後,許是“上市”這一步踏錯了。據瞭解,2013年的時候,該公司被曝出2011年存在財務造假行為。根據證監會調查公佈的結果,2011年華銳風電為粉飾業績,虛增營業收入24億、虛增利潤2.78億,佔2011年利潤總額的38%。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快速擴張也為華銳風電埋下禍根。


換個角度,也不是說華銳風電不行,而是行業變化所趨。ST銳電的上市地位不保,從行業大背景來看,此前擴張式激進的生產模式已經令我國風電市場日趨飽和,對裝機量小、市場份額小的ST銳電來說,未來成長空間也有限。


天風證券認為,長期來看,市場現狀將反映出風電在絕大多數市場上已達到商業水平。風電產業正在向更成熟、無補貼的可再生能源產業轉型,導致一個高度競爭的市場,並推動行業進一步整合。


實際上,從華銳風電上市開始,國內風電行業就已經開啟調整週期,風力設備併網監管和項目審批均呈收緊態勢。如此看來,ST銳電的退市只是遲早的問題。


2020年面值退市第一股


如今,ST銳電或將成為2020年面值退市第一股。


當初,A股史上首家因面值而退市的公司是中弘退,於2018年12月28日正式摘牌。


據相關媒體統計,截至4月10日收盤,A股有67家上市公司股價低於2元,其中天廣中茂、*ST剛泰、夢舟股份、*ST歐浦、包鋼股份、ST天寶等30家上市公司股價不足1.5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