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让不是亏欠,包容不是无能

生活,纷繁复杂,五味杂陈。

“忍”之一字,乃众妙之门。

忍,并不是低头向人称臣,或许你是即将从地平线跃起的初阳,在沉忍中积蓄迸发的力量,或许你是土地里就快出芽的种子,在忍耐中冲向希望,忍一时得来的风平浪静会让你的未来更将明亮。

若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是佛家处世之态度。更是佛家的智慧。

佛教中,对于忍,准确的说法叫做“忍辱。”属于六波罗蜜中之一,六波罗蜜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佛教里的忍辱是以慈悲心为前提、智慧观照下的忍辱,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忍耐!

在佛教看来,世上不存在绝对的坏人,绝对的善人。人的烦恼和人的本体是分开的,并不是一体的。所以,恶人是被烦恼操控的人,他很可怜,因为他不希望自己烦恼,他希望快乐,他希望摆脱烦恼。

但是他们不明白因果的道理,不明白自己的恶念头是因为自己被烦恼操控了。所以,慈悲的佛教徒应该对这个被烦恼操控的人忍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他内心当中的烦恼与恶心。


忍让不是亏欠,包容不是无能


忍他让他,任它去

广钦和尚在福建承天寺出家,但是他觉得自己没有福报接受供养,于是便在山洞中住下了,这一住就是十三年。十三年后,广钦和尚回到了庙里,跟住持说要守大殿。根据规定,大殿不能安床铺,所以他每晚都在大雄宝殿打坐。

一天,监院师和香灯师说,大雄宝殿的功德箱被偷了。寺里以前从未丢失过功德箱,因此也从来没想过找人特意看守。

当时,因为只有广钦和尚每天都待在大雄宝殿内,所以大家自然而然地把怀疑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


从那以后,大家对广钦和尚的看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都认为一个坐洞十三年的人竟然干出这样龌龊的事情,简直无耻至极。


然而面对大家的责难,广钦和尚并没有申辩。他只是说:“我没有偷,我也没有看见别人偷。”每当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的时候,他都当作什么也没发生。别人指责他的时候,他也好像没听见一样,从不还嘴。


很快,广钦和尚就这样在别人的指责中过了一个星期。这天,监院师召集全寺僧众,重新宣布,功德箱并没有被盗。他跟众人解释道:“之前之所以那么说,是为了考验山洞坐禅十三年的广钦和尚。现在看来,他真有功夫。”众人听后,不禁大惭。


忍让不是亏欠,包容不是无能


但凡人们认准一件事,是很难改变的,尤其是在那事情发生之初。那时候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他们被情绪左右,因此看不到自己观点中的漏洞和可商榷之处。这时候,如果急着去反驳,他们会觉得受到了挑战,因此而暴怒,反而更加与你为敌。


且先忍耐下来,等到对方平静了,再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讲清楚,他们自然明白怎么回事。这时候,往往对方不仅不会再去反驳你,反而会真心诚意地向你道歉。


忍,并不是懦弱,而是懂得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时间。如果一味冲动,受了些许委屈便坐不住了,往往会错失机会,反而让小误会变成了大矛盾。那才是最不划算的。


2

能忍则安,不抱怨

从前有一只野兔和一只野鹿,同住在一颗大树下。树因风吹嫩枝被折断而打在野兔和野鹿的背上。野鹿没有感觉到什么,因为风吹而树枝折断乃是平常的事。可是野兔就忍耐不住了,打算迁到别处去。

临走的时候野鹿说:‘这颗大树能为我们挡风遮雨,更供给我们甜美的果实,你为什么要到别处呢?’‘不,我忍耐不住了,你认为好那你就住在这里好了。’野兔头也不回就走了。


野兔到了一个旷野,白天气候很热,到了晚上气候又变冷,它感觉到忽冷忽热很难受,住了几天便挨不下去了。


当它要走的时候,另一只野鹿说:“兔兄,你为什么要走?这里虽气候差些,但没有虎狼出没不是很安全么,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到什么地方都有不愉快的事情,你还是安心的住下罢。”


“不,这种忽冷忽热我已经忍受不了,我还是到别的地方去。”


野兔又到了一处翠绿的山坡上,这里气候好,环境优美就决定住在这里,住了没有几天,又想这里又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了,因为这里有凶猛的狮子,也有阴险的豺狼,时时都听到他们吼叫的声音,使它心惊肉跳。


可是贪著这里环境优美,勉强的住下来,有一天出去觅食时,给野狼抓住了才懊悔为什么不听朋友的劝告,才有今天的下场。


婆娑世界,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环境和地方。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这话确有道理,人的一生有多少的不如意,有多少人,多少事,多少的无可奈何。太多的事不可能随着我们的心意而走,也不可能随着我们的心情而发生变化。所以,忍,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


忍让不是亏欠,包容不是无能


3

懂得坚持,则善莫大焉


从前,有一个贫穷的沙门。他穷得一无所有,终日以乞讨为生,但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从不伤害生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


有一次,这个沙门一连三天没吃到一点儿东西,饿得头昏眼花。他路过一个人家,便跌跌撞撞地走进去讨饭。


这是一个富商之家,家里富丽堂皇,陈设极其考究。女主人见他饿得可怜,便令佣人摆上丰盛的饭菜款待他。这沙门非常高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这家的男主人是个珠宝商,这一天回家,他又兴高采烈地拿回一颗珍珠,这是颗光彩照人、价值连城的珍珠。


他兴冲冲地走进房内,只见有一个沙门在独自吃饭,便把珠子放在桌上,转身进内室去换衣服。就在他刚刚转身离开的时候,家里养的一只鹦鹉飞了过来,一口将那颗珍珠吞在肚里。


不一会儿,男主人换好衣服和妻子一起出来了。他忽然发现那颗宝贵的珍珠不见了,便急忙向沙门问道:“那颗珠子哪儿去了?”


沙门一听愣住了,随即回答道:“什么珠子?我没看见啊。”男主人又追问道:“那么,刚才有人来过吗?”


沙门回答道:“不曾有人来过。”


于是男主人勃然大怒道:“我刚才明明把珠子放在桌上,而这里除了你之外,再没有其他人,珠子转眼之间就不见了,肯定是你偷的!你这个没良心的家伙,我们好心好意地做饭菜招待你,你却恩将仇报,偷人家的东西。今天你老老实实地把珠子交出来,我便饶你一命,否则就把你活活打死!”


沙门闻言并未惊慌,反而坚定地说道:“我没拿,绝不是我拿的!”男主人听完大怒,抄起一根木棒,劈头盖脸地向沙门打去。沙门被打倒在地,鲜血直流。


忍让不是亏欠,包容不是无能


此时,那只吞了珠子的鹦鹉要飞过来饮血,恰好与男主人挥舞的木棒相撞,当即被击身亡。这时,沙门说话了:“住手!我告诉你吧,是那只鹦鹉吞了你的珍珠。”


男主人一听,忙吩咐仆人把鹦鹉的肚子剖开,果然取出了那颗珍珠。男主人手持珍珠,奇怪地问道:“你明知是鹦鹉吞了,可你为什么不早说呢?也免得受此皮肉之苦。”


沙门回答道:“我持佛戒,不得杀生。本想告诉你真相,又担心鹦鹉遭剖腹之祸。现在鹦鹉已经死了,说出来也无所谓了。如果鹦鹉未死,你就是打死我,我也不会讲的。”


男主人听罢,内心十分惭愧,连连向沙门赔礼道歉。而沙门却平静地像不曾发生过此事一样,脸上毫无怒色。


毛竹在它一生中最初的五年里忍受着孤独和寂寞,但终在五年后,以魔法般的速度成长,并在六个星期内长出了长达几英里的根系,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说。可见欲成功者,必先学会忍耐,蛰伏待机,机会到来,则为其疯狂。


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忍”字是种技巧,刃悬于心,退一寸则不成忍,进一寸则不成仁。


当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有所必忍,有所不忍。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