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后,家长第一时间该怎么做?

发现儿童“误服”药物/毒物后,家长第一时间该怎么做?

2岁的小男孩明明(化名),被送到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呼吸与重症医学科(PICU病区)时沉沉地睡在白发苍苍的爷爷怀中,呼吸浅慢,瞳孔针尖大小。爷爷从口袋中掏出两瓶药,一瓶是“盐酸氯丙嗪”,一瓶是“氯氮平”(都是奶奶的常用药),说:发现时,孩子嘴里含着4-5片药。急诊科予以洗胃后收住院观察,孩子处于嗜睡状态,入院后予以心电监护、保护胃肠粘膜、纳洛酮、胞磷胆碱促醒、补液促进药物排泄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所幸,服用剂量不是很大,肝功能未出现异常,血压尚平稳,不久康复出院。

只有一岁半的丽丽(化名),因突发抽搐来院就诊,入院时处于抽搐状态,皮肤湿冷,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口吐泡沫,针尖样瞳孔,双肺大量湿啰音。最初,家长否认毒物接触史。急查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再三询问,家长才想起,孩子发病前曾独自在田间地头玩,吃了要种的拌过农药的花生,导致有机磷中毒。经过积极抢救,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解磷定、阿托品解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和重症监护室密切监护,孩子终于挽回了生命。

……

每年,儿科都会接诊很多这样“误服”药物/毒物的孩子,让人触目惊心。

发现儿童“误服”药物/毒物后,家长第一时间该怎么做?

儿童“误服

发现儿童“误服”药物/毒物后,家长第一时间该怎么做?

“误服”是儿童十分常见的一种意外伤害,儿科经常接诊这类误服药物的孩子。误服药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有镇静剂、退热剂、降压药、止咳药,还有外用药、毒物……有些低毒或无毒的,不需要特殊处理(比如多吃了几片甜甜的孟鲁司特钠),而有些是致命性的,比如:氰化钾,有机磷及毒鼠药物等。

误服药物的孩子以幼儿期为多见,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监护不到位,孩子自服超量或误服药物或毒物。

发现儿童“误服”药物/毒物后,家长第一时间该怎么做?

避免这类意外伤害,家长应注意:

1.做好对药品及毒物的监管。药品放置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对于毒性较强的药物,建议应用安全瓶盖,防止幼儿打开。

2.加强监护,不能让未能辨别危险的幼儿离开家长视线范围。1-3岁的孩子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但对危险状况不能做出正确判断。临床遇到的误服成人用药的孩子,无一不是家长看护不到位。

3.避免在生活区存放农药及有毒物品,并注意标识和提醒能够接触到毒物的人员,防止误服误用。

4.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喷洒或存放农药的场所,或接触混有农药的东西。

5.千万不要用饮料瓶装不能入口的东西!千万不要用饮料瓶装不能入口的东西!千万不要用饮料瓶装不能入口的东西!重要内容说三遍!口渴的孩子,误服饮料瓶装的机油、农药、外用药物、洗涤剂……情况,都曾有过。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们除了后悔,还是后悔。

如遇发生误服药物或毒物的情况,应尽快清理口腔残余药物,非腐蚀性药物可催吐(注意防止误吸),并尽快送医院就诊。同时,记得将误服的药物或药物包装物等带往医院,供医生抢救时参考或做毒物鉴定。

发现儿童“误服”药物/毒物后,家长第一时间该怎么做?

李晓梅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滨州医学院儿科教研室副教授,滨医附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滨医附院儿童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科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委员,山东省营养学会妇幼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滨州市医学会儿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儿科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临床一线工作2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儿科常见病及危重症疾病的诊治。

发现儿童“误服”药物/毒物后,家长第一时间该怎么做?

觉得喜欢就告诉我们,你“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