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小宫花里的大文章


第一次读《红楼梦》时,读到第七回送宫花一节时,总觉得黛玉刻薄得有些过分,心中甚感突兀。后来再看,看到前因后果,觉得黛玉的表现,实在事出有因。再后来反复玩味,渐渐觉得这小小宫花里,竟埋伏着作者的大文章。

《红楼梦》:小宫花里的大文章


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在长达一百多回的篇幅里,作者把这么琐碎的一件小事在开篇的第七回,自然有他的很多用心所在,且看作者的用意在哪里。

1,揭示暗藏的矛盾。

黛玉刚进贾府时,一切美好而顺遂。她在贾府得到的礼遇,从接待她的礼节上就可以看得出。先是贾母抱在怀里“心肝儿肉地哭”,接着是贾府高层彬彬有礼地接待,就连掌管着贾府权势的王夫人,对待这个小姑家的孩子,也是相当地郑重,起码表面看起来是这样的。请看王夫人的接待礼仪:

“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再看吃饭时: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

《红楼梦》:小宫花里的大文章


接着,黛玉被安排到了贾母身边的碧纱橱里居住,得到了贾母的万般疼爱,寝室起居,一如宝玉。而贾府的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

甚至后来,贾母把三个亲孙女迁居别处,而只留下宝玉和黛玉。

“原来近日贾母说孙女儿们太多了,一处挤着倒不方便,只留宝玉黛玉二人这边解闷,却将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

可见,黛玉在贾府里,地位被放在了贾府的三个小姐之前,而跟宝玉同列的位置上。这一方面因为黛玉是客人,先客后主是礼节;另外则是贾母的专宠。

而对于贾母的百般宠爱,作者没有写过王夫人等的内心活动。但是不写,不等于没有。从表面上看,大家都顺着贾母的意思,上下一片祥和。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见得。

这次送宫花,作者就让表面之下暗藏的矛盾,给露出了冰山一角。

周瑞家的替薛姨妈送宫花,薛姨妈作为客人,安排的顺序自然是先把贾府主人家的小姐放在前面,黛玉放中间,而把自己的内侄女放在最后,这非常合乎情理。但是周瑞家的送东西时,如果按照贾府的礼仪,她势必也得先客后主,先送黛玉,再送其他人。可是,她却顺路把自家的人都送完了,最后才给黛玉。

《红楼梦》:小宫花里的大文章


这,依据上面贾府的规矩看,实在是不合礼仪的。

周瑞家的为何这么做?从文中看,应该是图省事。可是,她既然敢图省事而忘了礼节,那是因为在下人的心中,黛玉根本就没份量,也就是后来黛玉说的“我又不是这里的正经主子”。因此,下人对黛玉不恭敬是有的。

另外,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她的轻视,也完全有可能代表王夫人的态度。也就是说,王夫人对黛玉的关怀只是表面文章,为了做给贾母看的,其实,她心理并不稀罕待黛玉。尤其自己的外甥女宝钗来了之后,就更是如此。

至此,这上下之间,内外之间,甚至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之间的矛盾,微微露出了端倪。


2,凸显人物的性格

黛玉初入贾府时,特别的小心谨慎,“时时留心,步步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然而,一个人的本性,是无法永远隐藏的。在这一回里,她的直率而略带叛逆的性格,开始凸显了出来。

《红楼梦》:小宫花里的大文章


敏感:黛玉的性格是极其敏感的,这一方面来自她的聪明,“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自然比常人敏锐太多;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她寄人篱下,客居的处境让她多了一层感触;第三个原因是因为她的病,医生也说,她忧思多虑,看似是情绪问题,实则是疾病所致。

真挚:跟宝钗虚伪不同,黛玉的感情很真挚,虚妄的、讨好人的话,她一句也没说过,她的感情都在心里。而对别人的不满,也毫不隐瞒——这性格,在三从四德的旧社会,已经是有点出格了。

直率:跟宝钗的圆滑不同,黛玉的性格太直率了,不懂隐藏,不善周旋。像送宫这一节,她能直接说出“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不能给我。”的话,实在太直率了。

单纯:一个人的单纯,出自内心的纯净,黛玉因为自己纯净,就对人心的复杂估计不足,以至于说话做事缺少算计,最终得罪了别人,害了自己。

而在这一节里,对于她口无遮拦的刻薄话,周瑞家的态度是,“一声儿也不言语。”

这一声儿也不言语里,有着相当多的内容:周瑞家的完全有可能一转身,在背后说黛玉坏话,败坏黛玉在下人中的口碑;也完全有可能在心理里不服气,私下抱怨,如黛玉后来说的“何苦让她们咒我”;也完全有可能在王夫人那里告黑状,最终破坏黛玉在王夫人心中的形象。

而王夫人最后咬牙切齿地骂晴雯时,居然说:“长得像你林妹妹的。”焉知这中间,没有周瑞家的这个心腹进的谗言?


《红楼梦》:小宫花里的大文章

一朵宫花,就此埋下致命的祸患也说不定。

3,为后面的故事埋下隐秘的伏线。


除了揭示矛盾和凸显人物性格之外,在这一节里,作者还给众多的人物的命运,埋下了隐约的伏线。脂批说过,书中凡是数字是十二的物件,都与十二钗有关。那么嫣知这十二朵宫花,跟十二钗没有隐秘的联系呢?且看送宫花时的细节:

王夫人道:“留着给宝丫头戴罢,又想着他们作什么。”薛姨妈道:“姨娘不知道,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

宝钗不爱花儿粉儿,注定了她后来住在雪洞里,有着“高士雪”的素净和冷漠。

而到了三春那里:

“周瑞家的故顺路先往这里来,只见几个小丫头子都在抱厦内听呼唤呢.迎春的丫鬟司棋与探春的丫鬟待书二人正掀帘子出来,手里都捧着茶钟,周瑞家的便知他们姊妹在一处坐着呢,遂进入内房,只见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围棋.”

迎春探春下棋,这是不是预示着,她们在这个家族里,将有棋子一样的命运?

“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一处顽耍呢,见周瑞家的进来,惜春便问他何事.周瑞家的便将花匣打开,说明原故。”——惜春出家,在这里似乎就有了苗头。

《红楼梦》:小宫花里的大文章


“那周瑞家的又和智能儿劳叨了一会,便往凤姐儿处来.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隔着玻璃窗户,见李纨在炕上歪着睡觉呢”——这花没有李纨的份儿,完全可以不用写,可是作者还是加了一笔。为何?要暗示下十二钗的命运。李纨大白天睡觉,“形同枯槁”的生活,在此窥视一端。

王熙凤呢,正和贾琏戏耍,也暗示了王熙凤跟贾琏之间的爱,表演和算计。

黛玉和宝玉在玩解九连环游戏——他们的关系,也是一个解不开的环,剪不断,理还乱啊!

《红楼梦》:小宫花里的大文章


至此,一朵小小的宫花,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揭示了暗藏的矛盾,凸显了人物的性格,又为故事的发展的布下了伏线,这小宫花里文章之大,令人折服和惊叹吧?

曾看到胡适说过:《红楼梦》不具文学性。我不知道胡适为何这么说,我完全不能认可他的说法。从这朵小小的宫花里隐含的作者的匠心和手笔就知道——如果《红楼梦》不具文学性,那世界上还有那部小说具文学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