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商洛新闻网讯:“终于熬到头了,我现在搬进了县城,当上了工人,手里也有钱了,再回村里,咱的腰杆就能挺直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的恩情,我一定会好好干,把日子越过越红火”。近日,商南县金丝峡镇西湾村村民彭家有高兴的对记者说。

彭家有是商南县金丝峡镇西湾村村民,现居住在县城火车站移民小区,2016年他与父母被识别为贫困户,在党的政策感召下,在帮扶干部的劝说下,他暗自发誓,一定要把日子越过越。2019年的春天,彭家有终于等来了期盼已久的新房钥匙,帮扶干部还给他找到了陕西福盛矾业科技有限公司水沟矾矿开车的工作,管吃住,月工资5500元。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心里有奔头,如今他家也已经顺利脱贫。

彭家有的脱贫故事是商南县“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实的一个生动的缩影。“十二五”以来,商南县累计实施移民搬迁18504户65471人。当前,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由以搬得出、能脱贫为主的“前搬迁时期”全面转入以稳得住、可发展、逐步能致富为主的“后搬迁时期”。

针对不同类型安置点资源禀赋和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按照“一点一策,解剖麻雀”的思路,实行台账式管理,逐点制定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目标任务清单、工作责任清单和时间进度清单,精准落实后续扶持措施。坚持产业支撑,就业带动,将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作为后续扶持工作的重中之重,鼓励激励外出务工,积极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大力扶持产业基地、社区工厂和带贫主体,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该县不断建立健全组织体系,着力促进稳定就业。采取单设、联合、融合、挂靠等方式,健全移民搬迁安置点党组织。采取单设、联合、融合、挂靠等方式,合理设置安置点自治单元。加快补齐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水、电、路、气、讯及环卫、排污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短板。按照“一户一策”的思路,针对普通劳动力、技能劳动力和弱劳动力等不同类型,逐户准确掌握搬迁户生产生活状况,分类制定帮扶措施,建立贫困劳动力信息台账和就业岗位信息库,便于人岗精准对接,提供就业帮扶。

深化“三带一创”“三带联动”精准扶贫模式,推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社区工厂+”“产业基地+”“带贫主体+”“三产融合+”等后续扶持模式,强化长效产业支撑。积极鼓励搬迁群众通过主体带动、订单生产、劳动务工、土地入股、电商销售等方式参与到产业发展各个环节。引导搬迁群众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等各类扶贫园区建设,在3000人以上的安置点至少要建设1个扶贫产业园。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丰富带贫主体。

同时,创新户籍管理制度,做好社区综合治理,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按照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鼓励引导搬迁群众将户籍迁入安置地。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一约四会一榜”机制,在安置点党组织主持下,按照相关程序,制定或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严格落实村(居)务公开、民主协商议事等制度,依法完善自治机制。加强搬迁群众基本生活技能和生活方式适应性培训,增强安置点搬迁群众公共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文明程度,帮助群众快速融入新环境、新生活,从而充分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作者:代绪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