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檀:本是最受寵愛的皇子,為何一朝被皇帝厭棄,處以“髡刑”?

引言

《五燈會元》中記載:““山僧失口曰:‘惡習虎不食子。’”這就是“虎毒不食子”的來源,這句話時常被用在影視劇中,大家認為,即便是再兇殘再喪心病狂的人,也不會傷害自己的親生孩子。

然而,在明朝的時候卻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證明並不是任何家庭都是父慈子孝。這樁故事的主角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不僅處死了自己兒子,而且還對將愛子朱檀處以“髡刑”,兒媳處以凌遲。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朱檀:本是最受寵愛的皇子,為何一朝被皇帝厭棄,處以“髡刑”?

▲朱元璋劇照

01

朱檀在朱元璋26個兒子中排行第十。朱元璋子嗣眾多,對自己的兒子們自然也有所偏愛。而除太子之外,朱元璋最喜歡的就是自己的第十子朱檀。按照古代的規矩,子憑母貴,朱檀的母親也不是一般人。朱檀的母親姓郭,郭氏有一段十分傳奇的經歷。她的父親為郭山甫,此人非常善於相面。一次因緣際會,郭山甫見到落魄時的朱元璋,大為震驚,說他面相貴不可言,隨即將朱元璋奉為座上賓,對其禮遇有加。

郭山甫將自己的兩個兒子郭興和郭英安排在了朱元璋身邊,並告訴他們,只要跟著朱元璋這個人,以後一定能封侯拜爵。郭興和郭英聽從父親的囑咐,始終跟在朱元璋身邊。

朱檀:本是最受寵愛的皇子,為何一朝被皇帝厭棄,處以“髡刑”?

▲郭氏劇照

除了將兩個兒子安排在朱元璋身邊外,郭山甫還將自己的女兒託付給了朱元璋,並且他還囑咐女兒,一定要伺候好朱元璋。後來,郭山甫果然一語中的,朱元璋稱帝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的明朝,而郭英和郭興兩兄弟也確實封官拜爵,郭氏亦是一飛沖天。

02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郭氏生下了朱檀。根據《明史》的記載,其中對朱檀的描述為“謙恭下士,博學多識,好文禮士,善詩歌”,意思是朱檀自幼就非常聰明好學,態度也非常的謙恭謹慎,所以很得朱元璋的喜愛。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的時候,朱檀娶妻湯氏,兩年後到山東兗州“任職”。

朱檀:本是最受寵愛的皇子,為何一朝被皇帝厭棄,處以“髡刑”?

▲朱檀畫像

朱檀來到自己的封地之後,剛開始還非常的勤政愛民,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們也還安居樂業,但是十幾歲的孩子定性終究是有限的,忽然之間又脫離了父母的管教,就有些“天高任鳥飛”。想著山高皇帝遠,朱檀開始在自己的封地內胡作非為,整個人與之前的勤奮好學大為不同,開始沉迷於享樂。而王妃對他所作所為毫無異議,千依百順,更加助長了朱檀的享樂氣焰。

朱元璋本人是一個草根出生,他之所以能夠擁有天下,完全是靠著刀口舔血得來的。因此出於居安思危的想法,朱元璋曾對皇室成員有明確訓誡,這在《皇明祖訓》中有明確記載:“凡帝王,居安常懷警備,日夜不可怠慢,其常隨內管及帶刀人員不可離十丈地”,大致意思就是讓皇室的所有成員時刻注意自己的安全,要心存警惕。但是朱檀就公然違背了朱元璋的訓誡。

朱檀:本是最受寵愛的皇子,為何一朝被皇帝厭棄,處以“髡刑”?

▲《皇明祖訓》書影

03

朱檀在他的封地上建立了一個專供享樂的地方,經常為了玩樂夜不歸宿,這就是對朱元璋的公然“挑釁”。除此之外他還開始沉迷於煉丹,為此他養了很多的道人方術。

朱檀的所作所為被朱元璋知道後,大為震怒。朱元璋便將他們夫婦二人召回了京城,並且對其進行了處罰——王妃凌遲處死,朱檀施以“髡刑”,“髡刑”就是剃光犯人身上所有的毛髮,是一種非常具有羞辱性的刑罰。在古代,人們普遍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而剃光犯人的頭髮,就是對一個人道德的審判,這對於古代人來說簡直生不如死。

朱檀:本是最受寵愛的皇子,為何一朝被皇帝厭棄,處以“髡刑”?

▲髡刑畫像

朱元璋對兒子和兒媳婦進行如此嚴重的懲罰,難道僅僅是因為朱檀不學無術嗎?顯然不是的,因為魯王夫婦的所作所為實在荒唐。原來朱檀整日沉迷於煉丹長生,藥物服食過量,出現了一些不良反應,比如:頭暈眼花,掉頭髮,朱檀為此大發脾氣,要求道士方術為他煉製一些可以幫助他消除這些症狀的丹藥。

為了保住自己的狗命,這些方士就想了一個餿主意,他告訴朱檀,法子有是有,但材料難得——九十九個男童的下體,道士們的本意是為了讓朱檀知難而退。但誰知王妃卻信以為真,為朱檀“排憂解難”。一時之間魯王封地上民怨沸騰,這件事很快就被朱元璋知曉。朱元璋派錦衣衛細查,最終查到了魯王夫婦的頭上,最終揭破真相大為震怒,因此才對自己的兒子兒媳處以刑罰。

朱檀:本是最受寵愛的皇子,為何一朝被皇帝厭棄,處以“髡刑”?

▲朱元璋劇照

結語

有一句話叫做“惡有惡報”,朱檀夫婦的最終結果只能說是罪有應得。相對而言,朱元璋的做法重視法治,幫理不幫親,不愧為一代明君。

《纓絡經·有行無行品》

《五燈會元·杭州龍華寺靈照真覺禪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