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通過4條優質問答,原來只需要這麼做

做為一個經常使用頭條的閱讀者,看別人介紹如何通過回答問題,獲得某方面的創作者的認證經驗,見得多了自己也有點心動了,也想通過回答問題獲得這樣的認證。這一次是在一年之後,再次想通過回答問題獲得認證,也感謝別人的分享,接受了許多人的教訓與經驗,用了20天的時間,通過了4條優質問答,終於獲得了認證。

20天通過4條優質問答,原來只需要這麼做

選擇好主攻的領域。

在利用悟空問答時,一定要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在回答問題時,能夠切中要害、言之有物,可以給一個問題給予建設性的意見。

記得上次選擇的是文化領域,在回答問題時,往往需要查找許多的資料,自己學習、消化的又不夠深刻,提不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大多提出的是一些人云亦云的看法。在頭條中發出之後,也不能引起人們閱讀的興趣,閱讀量和點贊量極低。每一次回答完問題,經常打開頭條去看,有沒有人去閱讀和點擊,只能看著乾著急。

這一次,我經過了比較慎重的思考,選擇了與自己工作經歷相近的職場領域。雖然,自己在職場也是一個不好不壞的奮鬥者,但是總有一點想法和辦法,可以讓我在回答問題時,能夠結合自身經歷,說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為別人提供建議和意見。果然,回答在頭條上發出之後,閱讀量和點擊量提高了不少,還有許多熱心的頭友進行了評論,其中有4 條獲得了優質問答的標準評定。

20天通過4條優質問答,原來只需要這麼做

保持好垂直度。

對垂直度的理解,以前也是不太清楚。認為只要是頭條邀請的問題,只管去回答就可以了。其實不是這樣的。如果選擇職場領域,在回答問題時,就一直選擇職場領域的問題。最好在悟空問答的頁面上,選擇擅長領域的問題,頁面上顯示的問題會一直是自己選擇領域的問題,從這些問題裡,找自己可以提出建議性意見的問題進行思考、回答。

20天通過4條優質問答,原來只需要這麼做

選擇自己合適的領域

注意問答的形式。

每一條問題雖然是一句或是幾句話,但是回答不應該是一句話或是幾句話就完了。一定要注意這篇小文章的結構形式。

一是要有幾個小標題。這樣的回答顯得形式上一波三折,有思路,有層次,在回答問題上比較圓滿。頭友們看起來,才會有興趣一段一段地讀下去,如果滿意或是符合自己的想法,就會順手點贊。最怕的就是用一句話來回答問題,顯得很直白,不能夠引起頭友們的注意,那麼閱讀量或點贊數都達不到標準,那就很難獲得優質問答了。

二是要有與文字內容有關聯的圖片。如果自己沒有積累下合適的圖片,可以利用網上的免費圖片來直接用,使用頭條的免費工具可以用關鍵字搜索相應的圖片,插入到部答中即可。

三是對自己思考不深刻的問題,也可 以先保存在草稿箱中,通過查找資料、學習、思考來進行不斷地完善。記得一定不要在網上搜索,雖然能夠搜索出內容,回答問題效率提高了,但是有可能被頭條摺疊處理,反而影響推薦,那閱讀量和點贊量就更談不上了。

保持與頭友們互動。

在回答問題進行興趣認證的時候,一直要與頭友們保持互動。通過互動可以繼續吸粉,增加自己的關注度。最好是加入一些免費的圈子,通過閱讀別人的微頭條的內容,並堅持與人進行互動。如果有人對回答有評論時要及時進行回覆,評論的內容可以繼續引起頭友們的點贊或評論,優質的評論,頭友們還可能轉發、傳播,這樣就能達到發散式的傳播效應,對廣泛傳播、閱讀、點贊直至成為優質問答。

20天通過4條優質問答,原來只需要這麼做

堅持信心,不要氣餒。

在進行問題回答的過程中,要對自己有信心,堅持不懈地進行問題的回答。

出現回答問題後沒有推薦到首頁時,要認真查找回答內容中存在的問題,是回答的內容沒有切中問題,還是答案不太明確,或者是結構形式不夠完善,或者是圖片內容與問題不相符合,找準問題後及時進行修改,直至問題得到推薦。

在一直得不到優質回答的審核系統通知時,一直要注意自己的回答的閱讀量和點擊量,如果所有的量都上不去,就要思考自己寫作的方式、語言風格的調整,想辦法改變自己,吸引別人的關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參考一下,頭友們轉發的閱讀量10萬+的問答的結構形式、語言特點、插圖風格等內容,通過模仿、學習來改變自己問題的質量,直到出現一個至四個優質問答。

可以查看問答中的消息內容更新情況,不斷用自己取得的進步來鼓勵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即使是一次通過不了,也要鼓舞自己,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下一個30天后繼續努力,直到通過四個優質問答。

20天通過4條優質問答,原來只需要這麼做

用自己取得的小進步鼓勵自己

通過四個優質問答,不過是達到了一個創作者的水平,還沒有達到加V的程度,離一個優質創作的距離還相當遙遠。在頭友們的微頭條中,不時有超過10萬+的回答,想想自己最多的一個回答還不到2萬閱讀量,真是汗顏!在今後還需要不斷地努力耕耘,不斷學習提高思考、寫作能力。

分享這些內容也是因為自己有了一點小進步,心有所喜,希望這些微薄心得能夠幫助別人,也正如在圓夢公益中用積分捐出一本書一樣高興,力量很小,幫助不大,但保持每日精進,心有所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