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終生不復聽此詞”

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終生不復聽此詞”

蘇東坡

蝶戀花·春景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此詞最為著名的一句當屬“天涯何處無芳草”,常被用來勸解失戀的人,但此詞的深厚情感及與此詞相關的感人愛情更令人唏噓感動。

《詞林紀事》卷五引《林下詞談》雲:“子瞻在惠州,與(侍姬)朝雲閒坐。時青女初至,落木蕭蕭,悽然有悲秋之意。命朝雲把大白,唱‘花褪殘紅’,朝雲歌喉將囀,淚滿衣襟。子瞻詰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政悲秋,而汝又傷春矣’。”

她唱《蝶戀花》悽然不成歌,是因為她體味到了其中所包含的曠達與感傷相雜的情懷。正是明白他是那樣豁達寬和的人才替他傷感,他實在不該受這樣的磨難。朝雲待子瞻亦如黛玉待寶玉,世皆言黛玉愛哭,卻不知她的淚總是為憐惜寶玉而落,不是為了自己,朝雲也是一樣的心思。我想子瞻是明白的,朝雲病亡後,蘇軾終生不再聽這首詞了。

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終生不復聽此詞”

王朝雲和蘇軾

蘇東坡第一次遊覽杭州西湖,結識並收養了12歲的王朝雲。蘇東坡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培養和愛護歌姬出身的王朝雲,教她琴棋書畫。蘇東坡44歲時將她收為侍妾,此後,王朝雲陪伴蘇東坡生活了16年。王朝雲是蘇東坡的紅顏知己,長得清秀俏麗、輕盈曼舞,天資聰明、極具靈性蘇東坡寫給王朝雲的詩文亦最多,稱其為“天女維摩”。蘇東坡晚年的流放生涯中,他身邊的侍妾紛紛離去,王朝雲始終緊緊相隨,是他一生中最忠貞的伴侶和朋友,陪伴他度過人生最落寞的時候。她樂觀的性格和俠義心腸,給心靈痛苦的蘇東坡帶來了極大的安慰與希望。

據毛晉所輯的《東坡筆記》記載:東坡一日退朝,食罷,捫腹徐行,顧謂侍兒曰:“汝輩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東坡不以為然。又一人曰:“滿腹都是機械。”坡亦未以為當。至朝雲曰:“學士一肚皮不合入時宜。”坡捧腹大笑。 讚道:“知我者,唯有朝雲也。”從此對王朝雲更加愛憐。

王朝雲陪伴蘇軾度過了人生中最為低谷的兩個時期,作為患難夫妻,王朝雲對蘇軾的瞭解和深入,絕對算的上是一位紅顏知己。蘇軾也為她寫了許多優美詩篇,字字含情,句句入心。“不似楊枝通樂天,恰如通德伴伶元”。足見他對朝雲在自己深陷厄運時不離不棄的感激。但不幸的是,朝雲被扶正後過了十一年,年僅三十四歲就先於蘇軾病逝。朝雲去世後,蘇軾一直鰥居,再未婚娶。在朝雲逝去的日子裡,蘇軾不勝哀傷除寫了《朝雲墓誌銘》、《惠州薦朝雲疏》,還寫了《西江月·梅花》、《雨中花慢》和《題棲禪院》等許多詩、詞、文章來悼念這位紅顏知己。蘇東坡還在墓上築六如亭以紀念她,並親手寫下楹聯: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亭聯不僅透射出蘇東坡對一生坎坷際遇的感嘆,更飽含著他對一位紅顏知己的無限深情。

在蘇軾看來,王朝雲才是他一生的知音,只有朝雲才最懂他。每讀到東坡這兩句時,讓人倍感溫馨和悽婉,一個六十多歲的詩人,在暮雨飄飄的時節,獨自撫琴撥絃,曲中滿是對知己朝雲的懷念之情。在情感世界裡,懂比愛更重要;懂是世界上最溫情的語言,是一種無言的深情。當生死茫茫、茫茫塵寰隨風散去之後,對於蘇軾這樣豁達一生的文化巨匠、藝術的魂靈來說,朝雲泣不能歌的場景,那種讓生命彼此疼惜的懂,比愛和深情更恆久的懂,永遠不再了!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春去了還會再來,花謝了還會再開,人去了卻再難回從前。穿越千年的時光,無論我們如何再尋,當年東坡先生的足跡,也不會再有他當時的那般滋味。願只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終生不復聽此詞”

千里共嬋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