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的前世今生之根脉篇

本文上集使者篇中,讲述了汉朝在伟大的探险家张骞的指引下,汉民族依靠强大的综合国力收复了河西走廊。之后,汉朝对此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历史的镜头回到了公元前61年,武帝去世的第26年头了,西汉政府在河西地区设立了悬泉置驿站,承接了一个又一个西行的商队和来往使团,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给汉朝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实惠,同时也给东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场所和渠道,此现象一直至公元440年汉朝灭亡。

又到了西晋末年,公元311年爆发的永嘉之乱,正值五胡乱华的烽烟祸乱年代里,河西地区由于地处偏僻,远离中原反而幸运的躲过了兵荒马乱的劫难:有句话充分说明了一点:“秦中川,血没腕,惟有凉川倚柱观。” 经过汉朝到此已经累计400年的经营治理,张掖城发展成为塞上江南,儒学之风流行社会, 当时的河西走廊处理凉州刺史张轨的管辖之下,他办的 官学与迁入的大学者如宋纤、郭荷、郭瑀等民间的私塾相对应,儒学已经深入人心,而郭瑀等成了河西望族,当地的官僚名流竞相邀请他们出山讲学。张轨去世后他的儿子张祚继位,他实际上已成地区割剧势力,他也和其父一样,表面上的贤才征诏令谦逊请儒者出面开堂讲学,实际上使用了武力威逼的手段,大儒者宋纤因此绝食抗争而身死异乡。

张祚之后,凉州之位又被张天锡篡夺,河西走廊此又落入少数民族前秦符坚的统治之下。郭荷的学生郭瑀又有了接班人兼女婿刘昞继承汉儒衣钵,他们这一代的儒学渐渐参与一些地方政权的管理事务。历史的进程缓慢渐进的,总之,河西文化与江南及中原文化一起,成为了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