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挺儿去死!事离奇,苏东坡母子却愿效仿!

对于儿子主动身赴黄泉的举动,母亲却不曾阻拦,更不曾责怪,反倒是选择了大力支持。这样的离奇事情,有违人间常理,更是当世难觅。

然而,对于绵延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来说,再离奇的事却也能找到一二,母挺儿去死的事情也不例外。

宋朝大文豪、无数中学生的噩梦——苏东坡大大,在年幼之时跟在母亲身边学书。其母在教苏东坡《范滂传》之时,连连叹息。

而苏东坡在听了范滂之母支持范滂去死故事之后,也是神情肃穆。之后他问母亲,如果自己是范滂,母亲会不会支持自己去死。苏母诧异之后却是无比欣慰,回答苏东坡说,她自己也会效仿范母一般行事。

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摘自《宋史•苏轼传》

从这则小故事当中,我们就能看出,大文豪苏东坡从小就是与众不同的那一个。他之所以会问母亲,当自己身处范滂的境地,其母是否会支持自己去死,就说明在年幼的苏东坡心中,其实是将范滂赴死的故事当成了自己日后行事的准则的。

母挺儿去死!事离奇,苏东坡母子却愿效仿!

那么,能令苏东坡在年幼之时向母亲发出这般灵魂一问,还能让苏东坡母子甘愿效仿的范滂,究竟是何方神圣,他的母亲支持他去死的故事究竟有何魅力呢,且听我娓娓道来。

范滂其人

在东汉后期,宦官秉政,朝野上下均弥漫着一股腐朽的气息。而范滂,则是东汉时期汝南人,他从小就有着一副不流于世俗的清高性情。

清高的范滂,在当官以后,对东汉朝野这种腐朽之气痛心疾首。他立志要廓清寰宇,将那些蝇营狗苟的家伙连根拔起,以还天下一个清廉、强盛的王朝。

有了如此高远的志向,范滂就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理想。范滂当官期间,无所畏惧,他举报、弹劾那些屁股不干净的官员时从不手下留情。

例如,范滂在弹劾刺史等两千石高官的时候,一锅子就想端掉二十多人。弄得尚书还以为范滂是为了一己私利,在打击异己。当尚书责问范滂之时,范滂嗤之以鼻,说这些人只是已经查实了罪状的,而那些还在调查的,等坐实罪名之后他同样不会放过。

范滂虽然对蝇营狗苟之辈毫不留情,但他却是对事不对人。他外甥李颂虽然是公族出身,但是品行不端,权势熏天的中常侍唐衡想让范滂的上司宗资给李颂安排个差事,但范滂却认为自家外甥不是当官的料,死活不同意,并因此得罪了宗资。

母挺儿去死!事离奇,苏东坡母子却愿效仿!

宗资拿范滂没办法,只能迁怒于书佐官朱零。宗资派人鞭笞朱零,朱零却也是个硬骨头,说范滂乃是清正之人,哪怕今天打死自己,自己也不会违抗范滂的指令。宗资无奈,只能作罢。

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摘自《后汉书•党锢列传》

范滂对行事不端的人绝不姑息,以至于他在上任冀州清诏使的时候,冀州守令自知自身多有贪赃枉法之举,吓得在范滂到来之前自己弃官而逃。但是范滂对于那些严于律己并有清名的人,却是极力提携、维护。

当范滂和很多在党锢之祸中被构陷下狱的人一起被关在黄门北寺狱之中的时候,为了照顾那些生病的同僚,那些身体尚可的人在范滂的带领下主动先去承受刑法,以让那些身体不好的人能多片刻修养时间。

所以,公正严明而又充满人情味的范滂还是有一大票子粉丝的。只是,范滂这种与天下大部分人作对的人,是注定不会被那些做贼心虚的所谓大多数所容忍的。

不能容忍,那些人总会想方设法地置范滂于死地。然而面对生死,范滂的坦然和其母亲的明理,却让人动容不已。而这,也是苏东坡母子喟然长叹,又甘愿效仿的重要原因。

范滂之死

汉灵帝上位以后,党锢之祸越演愈烈。而身为党锢之一的范滂,又是汉灵帝与宦官势力着重打击的对象。

建宁二年(公元169年),汉灵帝下令抓捕范滂。奉诏前来抓捕范滂的督邮吴导,抱着那份抓捕范滂的诏书,在驿馆中趴在床上痛哭。因为,他不忍心范滂就这么被擒杀。

母挺儿去死!事离奇,苏东坡母子却愿效仿!

而范滂知道后,很快便明白过来吴导是因自己而哭。于是他便主动前往县衙大狱,以解吴导进退两难之境。结果,县令郭揖见了范滂,心中泛起了惊涛骇浪。他连忙扔了自己的县令绶印,想拉着范滂和自己一起亡命天涯。

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摘自《后汉书•党锢列传》

郭揖的好意,范滂自然心领。但是他不能走,因为他不愿意因为自己而连累一众袒护自己的人。也因为,范滂知道,只有自己一死,才能免去这党锢之祸继续扩大。

而这个时候,范滂的母亲也赶到狱中与范滂相见。范滂再洒脱,面对老母亲也是心中不忍。于是他告诉母亲,自己虽然赴死,但能随着父亲龙舒君奔赴黄泉,也算是死得其所,希望母亲不要因他的死而心有戚戚焉。

儿子执意赴死,范滂的母亲虽然难过,但依然决定支持范滂的决定。她对范滂说,范滂能与李膺、杜密齐名,也算死而无憾。况且名与寿不可兼得,所以她支持范滂的决定。

最终,范滂被汉灵帝下令诛杀,时年三十三岁。

而范滂临死之前与母亲这番大义凛然的诀别,不但令当时的人听之潸然泪下,更是令千年之后的苏东坡母子唏嘘不已且愿效仿。不得不说,范滂之死,死得其所。

结语:范滂之死之所以能够令苏东坡母子如此表态,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范滂用他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重于泰山之死。而也从侧面说明,在母亲的教导下,年幼的苏东坡已经在其心中种下了一颗不畏强权、勇于鞭策时弊的种子。而今人读之,也能从范滂出淤泥而不染的故事中得到一些启迪。


青灯拂史,瞎说八道的历史。

参考文献《宋史》、《后汉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