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院士寄語青年,弘揚五四精神,重振大唐雄風

疫情高峰過後,我們即將迎來朝氣蓬勃的“五四”青年節。此時,鍾南山院士寄語青年人:“這世界屬於青年,就讓青年改變世界!”並送出節日祝福:“祝大家五四青年節快樂!”

同樣,李蘭娟院士也寄語青年人,繼續弘揚五四精神,敢挑重擔,勇於奉獻,讓國家更加強大。她說,在那充滿危險和壓力的抗疫前線,那些年輕人彷彿一夜之間就長大了,沒有人因為自己年輕而推脫責任,他們為了抗擊疫情奮不顧身,展示了中國青年是優秀的。

兩位院士寄語青年,弘揚五四精神,重振大唐雄風

承蒙鍾南山與李蘭娟兩位院士的勉勵,青年人當再接再厲,繼續發揮聰明才智,勇於融入並引領大時代發展潮流。

兩位院士的寄語高亢激昂,鼓勵青年勇猛精進,這非常符合青年的精神特性。但是,青年保有青春激情同時,如果能夠學習老前輩們謙虛的為人情操,將有陰陽相濟之功效。

兩位院士寄語青年,弘揚五四精神,重振大唐雄風

歷經“新冠病毒”抗疫大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更加清晰寬廣,重現昔日盛唐風貌之世界影響為期不遠。在這樣世界格局興衰交替的重大歷史關口,重溫大唐的謙虛兼容精神,誠然是給青年的一份佳禮。

唐代盛世,得益於那個時代的人們對周圍的人一直保留著謙虛學習的心態,下到普通百姓,上到皇宮貴族,甚至太上皇帝。以皇帝唐太宗為例。

兩位院士寄語青年,弘揚五四精神,重振大唐雄風

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武功赫赫,其本人也非常熱愛書法,並跟著一個書法家學習。他的這位書法老師就是虞世南,唐太宗曾稱虞世南有五絕:“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學,四曰文詞,五曰書翰。”可見他對老師的尊敬程度。

唐太宗跟著虞世南學書法,寫來寫去總覺得“戈”字寫得不好,一寫到這個偏旁中的斜鉤就鈍了,總感覺缺少那麼一點神韻。

有一天,他寫了一幅字,碰到了這個“戈”字偏旁,他乾脆就把這個地方空在那,就去處理朝政了。那一天虞世南來唐太宗處,他發現這幅字有缺漏的地方,就順手把那個“戈”字偏旁添上去了。唐太宗處理完朝政回來,就請魏徵一起欣賞他的新作,並非常高興地和魏徵分享,稱朕總算把虞世南學到了家。魏徵仔細看過以後說,學得最像的就是那半個字,“戈”字偏旁。唐太宗聽完大吃一驚,隨即表揚魏徵好眼力。

兩位院士寄語青年,弘揚五四精神,重振大唐雄風

通過這則有趣的故事,青年們可以領略到唐朝的文化氛圍,唐太宗一代帝王,除了謙虛地拜師學字,遇到不盡善的地方也不迴避,老師給他加了一筆之後,不但沒有責怪之,還非常高興地拿去分享。後來雖然在魏徵面前露了餡,他非但沒有難堪,還讚揚了魏徵。

從這一點言,“謙虛”在唐太宗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們青年從中可窺得其文韜武略的遺風,勇猛精進與謙虛兼容相濟。

順祝,青年節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