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話的“沒溜兒”!真正的意思

老北京話的“沒溜兒”!真正的意思

老北京話“沒溜兒”的“溜兒”,是由“流”字加兒話音轉變而來的。“流”是什麼?“流”就是茶壺嘴兒。不信你去問問做壺的跟玩兒壺的主兒?

小的時候,我周圍用“沒流兒”形容胡說八道瞎侃的人也有,但很少;一般都說“沒譜兒”,但往往在前邊兒再加一句“山歌——沒譜兒”,或“小孩兒唱歌——沒譜兒”。要是有人說了不靠譜兒的話,邊兒上就會有人說:這孫子又唱山歌吶!要是有一堆兒人侃山,其中有那麼兩三個瞎呲的,這時就會有人情不自禁地唱起劉三姐那首著名的山歌:唱山歌喲哦~這邊唱完那邊和哦那邊和。只要一說“山歌”或“小孩兒唱歌”,就知道是沒譜兒的意思。

可我到了郊區親戚家,就常能聽到老人噷嘚(hēnde)說話沒譜兒的孩子,“沒流兒”、“破嘴”、“順嘴兒流”之類的。意思都是一個,就是不過腦子,逮什麼說什麼。不捱罵長不大!由於小的時候常去親戚家,也總胡說八道,也算是在這一類的罵聲中漸漸成長了人樣兒的吧!故人已去,那親切的噷嘚聲確常在耳畔迴繞。大了,時不時的就想,為什麼那會兒大人總愛把這幾個詞組合著用?比方,“沒流兒,順嘴兒流”,“破嘴,沒流兒”,“破嘴,順嘴兒流”等等。

還有就是看他們喝茶燒水的方式挺新鮮,用汆兒燒水。我在城裡沒見過、也沒聽說過汆兒這東西;城裡都是水壺燒水完後倒暖壺裡,隨時沏茶隨時倒。後來才知道,農村喝茶的少,客人來了,坐不了多大一會兒,要是動用柴鍋,一燒就得一大鍋,忒浪費!所以,用汆兒燒水,既快又省。而且我聽他們管茶具的叫法也挺新鮮:把茶吊子洗洗;見到笨手笨腳的主兒沏茶,就會來一句:加小心茶六(流)子!開始不理解,後來才弄明白,茶吊子是茶壺;茶六(流)子是茶壺嘴兒。

老北京話的“沒溜兒”!真正的意思

後來“沒流兒”這句話聽多了,也說多了,一細琢磨才明白,敢情說咱說話“沒流兒”是把咱比喻成了一沒嘴兒的破茶壺!不但存不住水,還瞎流,就更別提想要倒進茶杯了。用到說話這兒就是不管懂不懂的、知道不知道的、該不該說的都一通兒瞎說。您想想,破茶壺沒流(嘴),那還能倒(道)準地方?倒(道)對地方?那不得胡倒(道)!

網上解釋說:“沒流兒”就是不入流的意思。我也琢磨過,這麼解釋是不是跟日常生活、施工建設中蓋房子、修路時用於送水、排水的流槽有關係?“不入流”是不是形容水不入流槽瞎流沒規矩。您想想,為什麼有些城市不管大雨小雨都被淹?有很多就是因為大街小巷、馬路兩旁的排雨的流槽常年不注意疏通,堵了!這就等於“沒流兒”!再一細琢磨,不對!不入流是有流入不進去;沒流是地根兒就“沒流兒”!

不在這種語言環境中長大的,很難往細、往深、有興趣地去琢磨這種土話俚語。日常生活中,有時老百姓願意用一件實物來比喻人或事物,如“破鞋”、“棒槌”“老轉兒”等等,這種語言更形象、更生動、更易流傳。

老北京話的“沒溜兒”!真正的意思

說到底,別管少了哪種“流”,水都少了“規矩”,蔓延開來,流不到該流到的地方。“順嘴兒流”是破嘴;“沒流兒”就是連嘴都沒有!更狠!沒遮沒擋沒把門的!由此引申到形容別的事物。比如:辦事兒沒流兒;做人沒流兒等等。

網上解釋說:“沒流兒”就是不入流,我看這種解釋就夠“沒流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