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牛的一位父親,一門六將軍!這家的傳家寶,讓人看了鼻酸…

中國超牛的一位父親,一門六將軍!這家的傳家寶,讓人看了鼻酸…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軍隊內部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人事統計。工作人員首先從部隊的高層將領開始調查統計,當有關數據彙總後,工作人員發現有五個高級將領,竟然來自同一個家庭——原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張震的家中。

自此,這位“最後一個開國中將”張震將軍的家庭故事,才逐漸被世人所瞭解。

將門虎子

張震1914年生於湖南省平江縣長壽鎮,原名張見生,6歲入高級小學上學後,父親根據家譜為其起名張祖壽。到了7歲,張震閱讀《說岳全傳》,對岳飛產生崇敬之情,因岳飛之子名字均為雨字頭單字(雲、雷、霆、霖),故自己改名為“震”,以張震為名。

張震從軍後,先後參加過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戰功無數。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授予上將軍銜,2015年9月3日在北京逝世。

中國超牛的一位父親,一門六將軍!這家的傳家寶,讓人看了鼻酸…

張震對部隊情有獨鍾,他把兒女們都送去參軍入伍。63師是張震工作過的老部隊,他把兒子放在該部隊鍛鍊,嚴格要求他們在政治、軍事、作風各個方面都過硬,“不合格不要回來。”他的長子張海陽就是從部隊普通戰士當起,從副班長、班長一個階梯、一個階梯地紮紮實實地成長為將軍。

戎馬一生的張震,四個兒子均為將軍,女兒也嫁給一名少將。

張震,於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張震長子張小陽少將,1941年10月生,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院長,其岳父是開國中將吳克華。

張震次子張連陽少將,1944年11月生,曾任總參軍代局局長。

張震三子張海陽,1995年晉升少將軍銜,2003年晉升中將軍銜,2009年晉升上將軍銜。

張震四子張寧陽少將,1950年10月出生,1968年入伍,曾任總後勤部軍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總裝備部綜合計劃部部長,2005年晉升少將軍銜。

張震女兒張燕陽,1952年8月25日生。女婿壽曉松少將,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原部長,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副會長。

一門六將軍,這和北宋的楊家將都有得一拼,恐怕再沒有一個家庭,能像張家那樣深刻詮釋出“將門”的含義。 


將門家風

張震治軍嚴格,治家標準更嚴。

他跟家人曾訂下三條家規:

一、任何人任何時候都不能打他的牌子,不許透露他與他們的關係,更不許利用他的影響,為親朋好友入伍、轉幹、調動、晉升以及進軍事院校等提供特殊照顧。

二、不許收受任何單位和個人所送禮物和接受特殊優惠及公費吃喝玩樂。

三、回家和外出不許乘坐公家配給他的車輛,不許打變相賭博之類的麻將、撲克。


雖然出生名門,但孩子們身上卻少有幹部子弟的驕縱,這全因父親張震家教嚴格。長子張海陽曾說,“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是張家的家規,父親要求他們時刻記在心上,並付諸行動。

中國超牛的一位父親,一門六將軍!這家的傳家寶,讓人看了鼻酸…

張震將軍一家

身教重於言教。張震將軍不許家人收受禮物,首先他自己從不收受禮物。上世紀六十年代,他先後兩次回到家鄉,看望父老鄉親。臨別時,親友們送了一些家鄉的土特產,他當面推辭不了,便叫司機將車開到區公所,委託區公所負責人一一退回。家鄉人進京看望他,所帶禮物也一律拒收。

為使子女們真正感受紅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他還讓兒女們分批去到革命老區體驗生活,走訪老紅軍、老赤衛隊員,瞭解老、少、邊、窮地區人民的現狀。1994年8月,他三兒子張海陽回到家鄉平江革命老根據地,登門拜訪了當年和他父親一道戰鬥的父老鄉親,並給一些分期的鄉親贈送衣物。1995年10月,他在地方工作的二兒子張連陽專程回到家鄉瞻仰平江起義館,幫助開發老區籌建脫貧致富的新項目,並給修建長壽鎮新公路捐款。

對家鄉人民的熱愛。對自我的嚴格要求,這一切都耳濡目染,給張海陽兄妹們以深刻的教育和啟迪。

中國超牛的一位父親,一門六將軍!這家的傳家寶,讓人看了鼻酸…

在張震家,有一個“傳家寶”,這個傳家寶不是金銀財寶,也不是功勳獎章,是一顆跟隨了張震10年之久的子彈。1945年,已經是豫皖蘇邊區軍事主管的張震親臨前沿陣地,用望遠鏡觀察敵情。

不料,一顆子彈突然飛來,正打入他的右肩胛下,若要徹底治好,就必須手術。然而戰局瞬息萬變,他沒那個時間,在簡單包紮之後,他繼續投身戰場指揮戰鬥。這麼一耽擱,就是10年,直到1955年調到北京工作後,張震才到醫院動手術將子彈取了出來。

他將取出的子彈交給夫人馬齡松保存,作為留給孩子們最好的“遺產”。

中國超牛的一位父親,一門六將軍!這家的傳家寶,讓人看了鼻酸…

張震將軍和夫人

很難想象,一顆子彈在身體裡留存10年,會是怎樣一種感受?莫不是有些人生來就更加耐疼?那都是無稽之談。你我皆是肉體凡胎,試問若是能健康生活,誰願意帶著傷痛呢?一顆子彈背後承載著的卻是一份心繫國家的責任感,這樣一件傳家寶,著實是讓人看著鼻酸。

父親是家裡的脊樑骨,評價一個父親是不是一個合格,子女的成長是最重要的因素。言傳身教、治家嚴格,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張震將四個兒子都培養成材,作為父親,他無疑是成功的、偉大的,而更寶貴的,則是將門家風的一脈傳承。

一個家族的傳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歷經許多人的呵護與打磨,在漫長時光中悄無聲息地積澱,慢慢的,這傳承也如同古玩一樣,會裹著一層幽邃圓熟的包漿,沉靜溫潤,散發著古老的氣息。

古董有形,傳承無質,它看不見,摸不到,卻滲到家族每一個後代的骨血中,成為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成為他們的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