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你們家“垃圾革命”正在精準地接軌上海!浙報頭條都點讚了—

7月初

上海開始實施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政策

讓“垃圾分類”一夜之間成了“網紅”

嘉興你們家“垃圾革命”正在精準地接軌上海!浙報頭條都點讚了—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

浙江始終走在全國前列

而作為浙江省接軌上海的橋頭堡

我們嘉興市也正自上而下

掀起一座城市的“垃圾革命”

嘉興你們家“垃圾革命”正在精準地接軌上海!浙報頭條都點讚了—

這不——

昨天《浙江日報》的頭版頭條

還專程為我們的這場生活垃圾分類熱潮點了贊

嘉興你們家“垃圾革命”正在精準地接軌上海!浙報頭條都點讚了—

嘉興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嘉興是我省接軌上海的橋頭堡,上海已經開始了生活垃圾分類,嘉興全面接軌上海,也應該做好這項工作。

要在垃圾治理上形成聯動機制,以嚴厲問責倒逼履職盡責,以對人民群眾負責的精神將“垃圾革命”進行到底。

跟著文字

讓我們一起走進採訪現場

來看看文中都提到了

嘉興“垃圾革命”中的哪些“秘密武器”……

嘉興你們家“垃圾革命”正在精準地接軌上海!浙報頭條都點讚了—

一張榜單

讓制度體系“強”起來

嘉興市南湖區

百盛花園小區

家住6幢2單元的孫浩小朋友,一走出電梯就看到張貼在樓道口的《垃圾分類評比情況表》又“發榜”了。

他認真地對記者說:“這個月我家只有一顆星,下個月我們爭取拿兩顆。”

作為生活垃圾分類市級示範小區,從去年開始,百盛花園小區就全面展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為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小區推出“星”情表評比制度。

每個月,由來自物業公司的勸導員和街道、社區的督導員,根據居民垃圾分類情況進行打分。看似不起眼的一兩顆“小星星”,卻“挑動”居民神經。

去年以來

嘉興首先在市本級居民小區

開展源頭分類“紅黑榜”評比並張榜公佈

大家雖然是一樣的小區

但如果哪家被評到“黑榜”

住戶可就一下子感覺小區品質和檔次降低了

嘉興你們家“垃圾革命”正在精準地接軌上海!浙報頭條都點讚了—

前端分類已經很細緻了

後端處理的工作能否及時跟上?

針對垃圾分類前端投放、

中間收運、末端處置三個環節

我市著力建設和完善了配套的收運體系

通過統一設定便民的前端分類投放設施、

規範的中間定時定點收運環節

實現:

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日產日清

有害垃圾的每月一次收運

可回收物的每週兩次收運

全市804輛環保密閉式分類運輸車輛

我市也進行了統一規範

收運車輛均配以聯單制管理、

GPS定位和視頻監控系統

噴塗統一的標識標誌

規範混收混運現象

實行專車專用

末端處置則交由具備資質的處置企業

進行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

嘉興你們家“垃圾革命”正在精準地接軌上海!浙報頭條都點讚了—

在強有力的制度體系支撐下

嘉興各地垃圾分類覆蓋範圍

從原有的居民小區、機關單位等

7大類1.7萬個分類單元

向全域30大類18萬個分類單元全覆蓋轉變

一支隊伍

讓社會細胞“動”起來

垃圾分類,人人有責!

在嘉興活躍著一支特殊的力量

在城市的尋常社區裡

社工、社會組織和社區聯動

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

讓垃圾分類的理念和行動

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嘉興你們家“垃圾革命”正在精準地接軌上海!浙報頭條都點讚了—

南湖區東柵街道

新南社區

在會縫紉手藝的志願者帶領下,10多個孩子用舊布製作成了零錢小包、玩具小動物和布藝作品,惟妙惟肖。

社區志願者組織孩子一起用廢舊衣服制作布藝品,以前一丟了之的舊衣服,變成藝術品。

嘉興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府南花園

晚飯後,住戶張金霞和家人一起來到小區門口的戴夢得超市,購買了洗衣液和冷飲,一共花了80.5元,不用掏錢,用的是卡里攢的積分。

從去年開始,嘉興在垃圾分類工作中,針對可回收物收集推廣積分卡。

目前,在嘉興所有開展垃圾分類收集的小區,可回收物收集車會每週兩次定時定點上門回收。根據可回收物的種類和重量換算得出的積分,就自動存儲到這戶家庭的積分卡里。

卡就像銀行卡

一個積分就是一分錢

正確丟垃圾就能存積分

買東西可以刷積分

如今

在嘉興市區兩家重點商貿企業

——戴夢得和江南超市

100多家直營店全部可以接受

“嘉興生活垃圾分類積分卡”刷卡消費

嘉興你們家“垃圾革命”正在精準地接軌上海!浙報頭條都點讚了—


經過1年多的運行改進

如今嘉興在可回收物積分兌換上

還形成了獨具嘉興特色的“一高一低”“以物換物”回收模式

回收時高於市場價10%

兌換購買商品時低於超市價2%

截至今年6月底:

嘉興參與可回收物積分兌換的家庭已達20萬戶,全市累計回收可回收物1.6萬噸,積分折算金額達1519萬元,兌換金額944萬元,分類惠民金額達182萬元。

一種模式

讓各類試點“活”起來

城市小區,各顯神通

不少小區爭做垃圾分類“先鋒官”

各種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垃圾分類方法應運而生

南湖區南湖街道

天風閣小區

一臺微生物有機垃圾處理機格外引人注目。這臺機器佔地10多平方米,它就像一個“大胃王”,能把廚房裡的垃圾“吃”掉。

經測算,這臺機器每天能處理約200公斤有機垃圾,24小時內的垃圾減量率可以達到95%以上,一臺機器可以服務五六百戶居民。

這是破解垃圾分類“最後一米”的探索

在嘉興

越來越多的居民小區試點源頭減量

廚餘垃圾減量率達到70%至95%

嘉興你們家“垃圾革命”正在精準地接軌上海!浙報頭條都點讚了—

全市9個縣(市、區)

已有9個小區開展廚餘垃圾就地減量試點工作

像天風閣小區的微生物有機垃圾處理機

現在整個嘉興有3臺

今年計劃引入20臺

“送標籤”在更多的小區鋪開

嘉興城鎮居民小區

按高層住宅每500戶、普通住宅每300戶

配備1名專職勸導員

負責入戶“送標籤”,現場指導

送標籤、貼標籤、標籤追溯形成閉環管理

目前,全市已有1145個居民小區

正在推行“送標籤”模式

鄉鎮垃圾分類也有自己的“土辦法”

平湖市

乍浦鎮

當地政府綜合施策,在全域範圍內普遍推行“桶長制”,即每個分類垃圾桶都有專人負責每日垃圾投放準確率檢查,做到認點包位。

此外,商業街實行了街長制,由執法局落實專人作為街長,實行巡查與勸導相結合模式,獎優罰劣,評選示範商戶。

嘉興你們家“垃圾革命”正在精準地接軌上海!浙報頭條都點讚了—

桐鄉市

鳳鳴街道

該街道從廚餘垃圾減量入手,宣傳用廚餘垃圾製作環保酵素。鳳鳴街道“酵素人家”以“政府主導、屬地負責、全民參與”為工作導向,推廣環保酵素製作,減少廚餘垃圾,提高整個街道的垃圾處理能力。

垃圾分類從時尚走向日常

還離不開立法

今年7月

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

垃圾分類步入強制時代

垃圾分類這項由點到面、逐步啟動的工作

被納入法治軌道

正在從日常生活中的“選答題”

變為“必答題”

眼下

關於嘉興市生活垃圾分類的立法

正加快推進

力爭在完成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的同時完成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