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我收藏的關於北京的圖書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於是從昨天開始各行各業但凡能發聲說話都在推薦著各類圖書。經濟、歷史、小說、旅遊,五花八門、五行八作。看了看時間,距離今天過去還有不到2個小時,這個時候湊熱鬧寫點跟今天有關的東西應該也不算過時。


讀城北京|世界讀書日我收藏的關於北京的圖書

仔細想了想,自詡從出生到現在一直跟文化人無關,也不敢給被人指個南推薦個書籍,比較雖然我出生在北京,但是也很轉向。但是又要湊熱鬧,那就繼續寫點跟北京有關的東西吧。默默的打開自己的書櫃,找一找那些與北京相關的圖書吧,也算推薦給同好,一起共勉。


讀城北京|世界讀書日我收藏的關於北京的圖書

《北京的衚衕》 作者:翁立 攝影:丁幼華


讀城北京|世界讀書日我收藏的關於北京的圖書

衚衕就如同北京的動脈血管一樣,它流通著順暢著,北京城才算活著。記得汪曾祺在他的作品中這麼描寫著北京的衚衕:北京城就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成立有大街、有衚衕、衚衕都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


讀城北京|世界讀書日我收藏的關於北京的圖書

這邊《北京的衚衕》是最早接觸的有關衚衕的文字,來自雜誌社的翁立老師和攝影師丁幼華老師,二位相得益彰一個寫一個拍,深入淺出的給我們介紹了衚衕的一切,就像溥傑先生給本書的題字說的那樣“深入衚衕研究、弘揚民族文化”。


讀城北京|世界讀書日我收藏的關於北京的圖書

好書不厭百回讀,這本《北京的衚衕》最早的一版買於1997年,迄今已經有20來年了。很榮幸,2017年的冬天,在目前北京胡同之最的磚塔衚衕邊上的龍門書局得到了二位先生的親筆簽名,甚是欣慰。


讀城北京|世界讀書日我收藏的關於北京的圖書

《北京史話》叢書

北京作為一座具有3000多年曆史的文化古都,在漫長的城市歷史中,從最開始的茹毛飲血的原始聚落法語成為諸侯的中心,乃至國家重鎮,一直到了顯赫的帝都。因此在這段漫長而又豐富的時間段,擁有了許多的建築、故事、民俗故事等等,因此也成為了許多書中喜歡介紹的地方。


讀城北京|世界讀書日我收藏的關於北京的圖書

這部由中國城市出版社在千禧年到來前的1999年出版,全套書分成了京華園林、節慶、俚語、戲園子、廟會等等涵蓋了關於老北京的點點滴滴,是一部有關北京城較為詳實的介紹。


讀城北京|世界讀書日我收藏的關於北京的圖書

《八面來風》、《晨鐘暮鼓》、《紅牆黃瓦》 作者:張克群

這一套關於北京古建的叢書畫冊出自著名的建築學家張克群,也許他的兒子更為被許多人熟識,那就是來自著名的音樂人高曉松。

讀城北京|世界讀書日我收藏的關於北京的圖書

雖然過去了許多年,許多北京城的建築早已經湮沒於歷史長河中。但是總有那些倔強著生長的建築,還明晃晃的戳在路旁,比如蜿蜒的長城、比如宏偉的紫禁城、比如寺廟、四合院、鐘鼓樓。


讀城北京|世界讀書日我收藏的關於北京的圖書

這些仍然倔強著站立的建築物感動著每一個生活、生長在這裡的人們。於是我們可以跟著作者,通過文字、圖畫,把你去過的,沒去過的地方都走一走。


讀城北京|世界讀書日我收藏的關於北京的圖書


讀城北京|世界讀書日我收藏的關於北京的圖書

北京的觀眾都記得BTV的阿龍,一個如今在北京電視臺裡最有北京味道的主持人,但是可能都忘記了他的本名叫做盧文龍。


讀城北京|世界讀書日我收藏的關於北京的圖書

阿龍就跟許多一塊玩大的院子裡的孩子一樣,深愛著北京文化。翻開阿龍的書,或者收看他的節目瞬間把我們帶入了時空隧道,講的都是身邊的事情,如同吃著滷煮就著二鍋頭再來碗豆汁兒那麼地道。也許喜歡他節目和文字的人都老了吧,老了就容易會議,當然我們知道這些回憶也是我們無法抹去的情懷。


讀城北京|世界讀書日我收藏的關於北京的圖書


讀城北京|世界讀書日我收藏的關於北京的圖書

最後一套書留給了我一直比較喜歡閱讀的,來自北京晚報的記者劉一達老師。我的書櫃裡有他的四本書,《憑市臨風》、《皇天后土》、《京城玩家》以及他的小說《大酒缸》。劉一達老師的書最直接的感覺就是直接、聽得懂、技術含量不低但是說出來確實很容易明白。


讀城北京|世界讀書日我收藏的關於北京的圖書

總想為後人留點東西,這是劉一達寫書的源泉。其實一段時間以來,我的頭條上也寫了一些北京老地名的東西,受到各位抬愛也有許多北京的大爺、大媽在裡面留言,當看到他們的留言回想當年的以往,也是有點感慨。時間的變遷,我們身邊的老街坊不多,用我的文章還能把大家聚起來聊聊,也是有點高興。


讀城北京|世界讀書日我收藏的關於北京的圖書

正因為許多的曾經的老人離我們而去,我們也就成為了真正的老北京了,還能從文字和記錄看到並留下點什麼,真到00後、10後以及再往後的人們恐怕更多的就要成為過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