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壞學生”最知道感恩老師?

老師教學、班主任帶班,其實就是和學生相遇、相識、相交、相知的過程,一般的班級最“好”的學生和最“差”的學生最能引起老師的關注。考試、升學制度促使整個教育體系都只注重學生學習成績,在班級也一樣。學習好的學生就被定義為“好學生”,老師對“好學生”當然特別喜愛、特別關照,他們也格外受科任教師的重視,而“好學生”的其他缺點和不足就容易得到老師的原諒與忽略,這其實有點“溺愛”的味道,這也多多少少透著不公平。

“好學生”總是享受班級最好的資源,比如他們會受到科任老師的喜歡,課堂被提問的機會多,“好學生”的試卷和作業也總是被先批閱,而且批閱得仔細,修改得詳盡;“好學生”還會佔據班級最好的位置,中等生和“壞學生”是望塵莫及的;“好學生”承擔班級值日工作或其它勞動還可能比普通同學要少,因為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所以別的負擔就要少些,這其實也是不公平的。雖然不公平,但實際上這些情況在各中小學是普遍真實存在的。

為什麼“壞學生”最知道感恩老師?

“好學生”在老師的呵護和同學的忍讓中長大,就可能變得自私和小氣了,等到這些學生升學或走向社會,有許多缺點和“短板”就暴露出來了,他們才明白當初老師的“偏愛”就像溫熱的慢性毒藥,那時飲下的,藥力在這時發作,他們往往吃了這個“虧”,轉而對老師產生怨恨,還怎麼可能感恩老師呢?

“壞學生”就不一樣了,大部分老師對“壞學生”都不會輕意放棄,都特別“關照”,為了糾正他們的錯誤和毛病,老師會經常批評、勸導、呵斥、責罵他們,甚至“修理”都是經常的,告狀到家長那裡,聯手“修理”也是家常便飯,這部分學生當初對老師自然“恨之入骨”。

為什麼“壞學生”最知道感恩老師?

但大部分“壞學生”雖然不愛學習,但他們情商很高,能力很強,等到他們長大後,混了社會後,特別是事業上取得了成功後,知道老師當時的那些“懲罰”都是為了他們好,老師的“恨鐵不成鋼”的做法和“良苦用心”才被他們理解,經常聽到一些成人說:“當時要是某某老師不那樣嚴管我,我就…… ”;“我之所以有今天,多虧了某某老師嚴管我”……這都是發自內心的對老師的感激,這部分人更知曉人情世故,因此,對老師更理解,更尊重,更加回饋老師。

班級最“安全”的是中等生,他們學習中游,也從沒什麼大毛病,老師對他們往往關注不多,這部分學生長大後,對老師的印象和感情也一般,師生最可能彼此淡忘,因此,他們一般也不會對老師特別感恩。

為什麼“壞學生”最知道感恩老師?

學生的這些情況對我們教師有什麼啟示呢?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關注每個學生,因為每個學生都需要教育,都需要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他們的缺點不足,都需要批評指正,班主任要既能照看整片森林,又能照料每一棵小樹,給他們剪枝,修杈,澆水,施肥。班主任千萬不能有“只要班級無事我就不管不問”的想法,也不能有“哪個出問題找就找哪個,不出問題就拉倒”的“甩手掌櫃式”的做法,那樣是不能和學生建立深厚感情的,那樣將來學生也不會記得你,更不會感激你。

老師和學生相處的時間是很長的,在一起朝夕相處,3年、5年甚至6年,幾乎伴隨學生整個青少年時期,沒有感情是不可能的。沒有付出給學生很多的愛,沒施給學生“點水之恩”,哪能指望學生將來對你“湧泉相報”?20年後師生由於長時間分別,彼此忘記,也很正常;如果學生對老師有長久的忌恨,個別的還有當街搧老師耳光的,想想都是很鬧心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