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三国时期的“生口”


浅论三国时期的“生口”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开篇依然要提醒大家五一假期期间出行要做好防护工作呀啊。汉末乱世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有些踌躇满志者就这么消逝在了历史中。本篇就来聊聊“生口”。

之前在文章中已经提过汉末的生口价格问题,从西汉到三国时期都能看到关于生口交易的记载。所谓的“生口”与“牲口”在这一时期并不相同,经常能在记载中看在“生口”与马、牛、羊一起被提及,一般是指地位低微的俘虏、奴婢等。

“镇西将军曹真命众将及州郡兵讨破叛胡治元多、卢水、封赏等,斩首五万馀级,获生口十万,羊一百一十一万口,牛八万,河西遂平。”——《三国志·文帝纪》

每次有战事发生,往往就伴随着大量的俘虏,尤其是时不时就有战事的边境,如《后汉书·袁安传》中就提到了归还“生口”一事,虽然朝臣们有些争议,但汉章帝还是采纳了袁安的建议。鲜卑、乌桓等外族与中原互有胜负,这也使得他们的部落中存在一部分中原士人,

有些人本来是躲避战乱,没成想就这么流落他乡。

“和亲以来,有得边生口,辄以归汉”——《后汉书·袁安传》

在三国时期,这些“生口”有时会作为奖赏的一部分,被君主分给臣子们。杨沛曾在曹操缺少军粮时雪中送炭,他后来就被曹操赏赐了“生口十人”。赏赐下来的人大多会被臣子们留下,但也有例外的,华歆生活向来清贫,他的俸禄都拿去接济亲戚故旧了,所以他也养不起更多的人,一群臣子里唯独他把曹丕赏赐的女子嫁人了。

“公卿尝并赐没入生口,唯歆出而嫁之”——《三国志·华歆传》

“生口”在三国时期是会明码标价的,案走马楼吴简,吴国这边生口买卖还有朝廷监管,要记载买卖双方的姓名、身份,生口的姓名、性别、价钱、交易时间、估钱数额等。既方便朝廷收取“估钱”也就是手续费,也能保证人口不会被隐匿,而且还有官方出具的交易凭证,“文券”。

比如任嘏就曾与人合伙购买生口,当时每人出了八匹布帛,等到其家人来赎买时,价格已经高达六十匹了,任嘏只取回了其八匹本金。魏明帝曹叡也曾下令允许“生口”们花钱赎身,既然需要天子下令,也说明有一段时间内被打上“生口”标签的人是无力反抗的。结合“贵买生口以赎其妻”这记载,说明“生口”有时候会代替被选中的女子入宫。

“又与人共买生口,各雇八匹。后生口家来赎,时价直六十匹。共买者欲随时价取赎,嘏自取本价八匹。共买者惭,亦还取本价”——《三国志·王昶传》注解

“录夺士女前已嫁为吏民妻者,还以配士,既听以生口自赎,又简选其有姿色者内之掖庭”——《三国志·明帝纪》

战败的那一刻,就不属于自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