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湿气缠身的人,都有四个坏毛病,牢记3水3食除湿气

生长在南方的人,很容易就不知不觉被湿气缠上了,接着身体就接二连三的出现各种不适了。

对湿气有些许了解的人,都知道湿气重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如果湿气长期在体内积聚排不出去,问题就大了。

每一个湿气缠身的人,都有四个坏毛病,牢记3水3食除湿气

而且在和湿气共处的时间里,身体已经受到湿气的影响,表现出了一系列症状。

再加上湿气本身就难以根除,在身体里面越久,影响就越大,带来的危害就越严重。

湿气缠身后,会出现四个坏毛病:

第一,常年身体虚胖

有一种肥胖,不是肥肉、脂肪堆积起来的,而是水湿堆积起来的,那就是虚胖。

因为体内湿气比较多,大量的水在体内滞留下来,小腹就会因此变的水肿起来。

每一个湿气缠身的人,都有四个坏毛病,牢记3水3食除湿气

而且体内湿气越重,脾胃运化水湿的负担就越大,越容易无能无力,以至于湿气越积越多。

如果有一天,湿气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不仅腹部,就连大腿、脸部都会水肿起来,会令人形象受损的。

第二,头昏脑涨

平时晚上熬夜,睡眠不足,头部会第一时间受到影响,感觉头昏脑涨,打不起来精神。

当湿气入侵身体时,头部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仿佛被一团团水湿笼罩起来一样。

每一个湿气缠身的人,都有四个坏毛病,牢记3水3食除湿气

一些人也做到了早睡早起,很少熬夜了,但就是总觉得脑袋昏沉,上课打瞌睡,上班打哈欠。

不管任何时候出现这种疲惫的症状,一旦察觉到就要重视起来了。

第三,舌齿痕严重

我们的舌头是身体中最为敏感的一个部位了,当进食热菜、热汤时,舌头是最先感应到冷暖变化的。

有时候,我们通过观察舌头的表象就能判断出身体的健康与否,或许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每一个湿气缠身的人,都有四个坏毛病,牢记3水3食除湿气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舌为脾之外候。

当脾胃功能受损,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以至于体内积累起来湿气时,舌头会明显变的厚腻发黄,甚至有严重的齿痕印。

第四,如厕用纸多

总有些人,上厕所的时候,喜欢拿许多的纸张,以前觉得这人多半是有强迫症。

后来才知道,当身体受到湿气的侵蚀时,每次上厕所,大便总是黏腻、不成形的。

每一个湿气缠身的人,都有四个坏毛病,牢记3水3食除湿气

所以,用一两张纸是完全不够的,必须要多拿几张,才能擦的干净。

并且,因为大便特别容易粘马桶,所以,冲水的时候需要反复的冲好几次,才能冲干净。

牢记喝三水,除湿气:

一、喝白开水

一部分人觉得湿气重,本来体内水湿就多,如果每天再多喝水,岂不是雪上加霜了。

其实并不是,适宜的喝水,保证一定的饮水量,不仅不会加重湿气的情况,还能利于代谢。

每一个湿气缠身的人,都有四个坏毛病,牢记3水3食除湿气

首先,绝对不能喝太多的冰水、冷饮,也不能一次性喝太多水,而是选择多喝温开水,少量多次饮用即可。

夏天要增加一定的饮水量,而冬天可以适当的减少一些,正常情况下一杯200ml的水,一天喝8杯就足够了。

二、喝乌草根砂仁茶

除了喝白开水以外,中医认为,祛湿最好的办法,就是喝茶。

因为茶饮中本身就包含许多祛湿的材料,真正达到祛除湿气的目的,主要是依赖各种中药小植物。

每一个湿气缠身的人,都有四个坏毛病,牢记3水3食除湿气

乌草根、火麻仁、栀子、砂仁、甘草、陈皮、茯苓、藿香、薏苡仁、冬瓜、人参、红豆、枸杞等20种。

每一种都取适量,结合在一起做成一味祛湿茶方——乌草根砂仁茶,一天2~3杯的饮用量即可。

三、喝花椒水

一旦提到花椒,大多数想到的是麻辣食物中的花椒调味料,或者是煮一盆花椒水泡脚。

但是,花椒更具价值的身份,是作为一味中药,主要是用于止痛、温中行气、散寒除湿的。

每一个湿气缠身的人,都有四个坏毛病,牢记3水3食除湿气

将花椒和水相结合,花椒泡水喝,对于排出体内湿气更有一套,值得尝试。

牢记吃三食,除湿气:

1、吃薏米

如果说谁能配的上“祛湿之王”的美誉,可以说薏米第二,无人敢要第一了。

薏米属于五谷之中祛湿效果最好的,并且富含维生素、纤维、蛋白质,能够最大程度上促进体内水分代谢。

同时,薏米是一种低热量的食物,作为主食来吃,是绝佳的减肥食物。

每一个湿气缠身的人,都有四个坏毛病,牢记3水3食除湿气

2、吃生姜

生姜的味道确实很辛辣,平时人们只把生姜用于调味之中,尚且不会放很多。

只有等到感冒时,才会做一碗生姜水,帮助驱寒保暖。

同时生姜还有一种祛湿的功效,能够帮助体内湿气的排出,也可以算是一种祛湿食物。

每一个湿气缠身的人,都有四个坏毛病,牢记3水3食除湿气

3、吃绿豆

绿豆,一年四季都很常见,尤其是夏天,作为清热解暑的最佳食物,一碗绿豆汤、一碗绿豆粥,是不可缺少的。

而对于体内湿气重的人来说,食用绿豆是可以作为一种日常饮食习惯的。

因为绿豆中的矿物质、维生素,也能帮助湿热体质的人除湿气、健脾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