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女词人被俘后,在墙上写下一首词,入选《宋词三百首》

说到宋朝,很多人都会想到四个字,“积贫积弱”。

因为这个原因,宋朝的边境一直不得安宁。

北宋是被金人灭亡的,而南宋则是亡于蒙古的铁蹄之下。

山河破碎,王朝灭亡,“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涌现了许许多多的爱国诗(词)人。

陆游、辛弃疾、文天祥都是名垂千古的大诗(词)人,留下了很多或慷慨激昂,或正义凛然,或热烈深沉的爱国名作。

北宋女词人被俘后,在墙上写下一首词,入选《宋词三百首》

除了这些名人,还有很多无名人士用笔墨抒发了他们对于家国的热爱,以及亡国的悲痛之情。

例如南宋末年的徐君宝妻,她的名字已无法考证,人们只知道她是岳州人徐君宝的妻子。

在岳州沦陷的时候,她被蒙古军俘虏,后来为了保全清白,在墙上留下一首《满庭芳》,投水而亡。

一句“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千百年来令多少人潸然泪下。

除了徐君宝妻,北宋也有一个才女,在被金兵俘虏后,写下一首词,入选《宋词三百首》,句句悲痛,令人断肠。

这首词名为《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作者的姓名同样不可考,只知她是时阳武令蒋兴祖的女儿,后世便称其为蒋兴祖女。

北宋女词人被俘后,在墙上写下一首词,入选《宋词三百首》

根据历史记载,蒋兴祖是北宋靖康年间的阳武(今河南)令,在金人入侵时,他坚守孤城,最后以身殉国,他的妻子和儿子都在战乱中离世。

而他年仅15岁的女儿虽然逃脱了性命,却因为美丽的容颜而被金兵俘虏。

在被押往金人都城中都(今北京)时,途径雄州(今河北保定)驿站,悲愤至极的她在墙壁上写下了这首词,入选《宋词三百首》,句句悲痛,令人断肠。

北宋女词人被俘后,在墙上写下一首词,入选《宋词三百首》

词的上半阕写的是她北上途中所见,凄凉惨淡,令人不忍卒读。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这一句不仅点明了时间,更是突出了环境的凄凉。

那日清晨,阴云密布,她和其他被俘虏的女子,坐着囚车,向北而去。

“朝云”一句写的不仅是自然环境之恶劣,更是突出了当时社会的风云巨变,一个“横”字写出了词人那种“祸从天降”的无奈和悲痛之情。

而“辘辘车声”一句让人不禁想起杜牧《阿房宫赋》中的“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这两句本是写六国妃嫔侍妾被俘虏至秦宫后悲惨生活,和词人此时的情景倒也颇为契合。

作为俘虏的她,想来日后的生活定然也是不好过的。

北宋女词人被俘后,在墙上写下一首词,入选《宋词三百首》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这是她途中所见之景。

遍地白草和黄花,月光照射下,依稀可见两三户人家。

这两句将沿途之荒凉写到了极致,令人悲从中来。

为何词人眼中之景会是如此地破败呢?

一是因为金兵的肆虐,山河破碎,就像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还有姜夔的“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写的都是战乱后凄凉至极的景象。

二是因为词人当时的心境,一切景语皆情语,她的心中悲苦不已,眼前所见自然也是衰败之景,纵使途中有美景,她亦无心欣赏。

她的眼里,心里一片荒凉。

上半阕从早晨写到夜晚,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词人沦为俘虏,背井离乡的悲痛之情,令人潸然泪下。

北宋女词人被俘后,在墙上写下一首词,入选《宋词三百首》

接着的下半阕词人继续写北上所见之景,进一步突出国破家亡、永无归期的绝望之情。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这两句直抒胸臆,将词人满腔的愁恨痛苦写到了极致。

原本山河破碎,沦为俘虏,她的心中就悲痛到了极点,又看到了南飞的大雁,痛苦之情又加深了一层。

大雁还能南飞,可是她呢?今生今世,她还能再回到故乡吗?

即使可以鸿雁传书,可她的家人都丧生在那场战乱中,那她又该和谁鸿雁传书呢?

想到这里,她陷入了永无止境的愁苦之中。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结尾两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充满了心酸无奈。

一个“难”字,是她此时境况的写照。

她一路北上,眼看着就要到达燕山,回首遥望被重重山岭阻隔的故乡,心中一片凄凉,因为她明白,此生她都不可能再回到那生长的故乡了。

北宋女词人被俘后,在墙上写下一首词,入选《宋词三百首》

全词融情于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沦为俘虏的悲恸之情,就像夏于全先生所言“字字生悲,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这首词能够入选《宋词三百首》,想来应该也是因为这真挚又深沉的情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