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逆耳,高熲之冤

隋朝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僅僅經歷了兩朝皇帝就宣告了滅亡,遠離了硝煙瀰漫的戰場,回到公案檯面上來君臣們,戰爭策略已經不再是他們所要考慮的重點,對於權力的鬥爭卻又成為他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卻勝過刀光劍影,處於權力漩渦中心,誰也沒有把握敢保證不被吞噬,不管是王侯或是將相。隋開國後,高熲成為第一任宰相,盡心輔佐文帝和後來的煬帝,卻不想到最後竟因遭毀謗和猜忌而冤死。

忠言逆耳,高熲之冤

一、武功赫赫,助隋開國

高熲年少聰明敏慧,年紀輕輕就做了下大夫。後來,高熲因在北周與北齊的戰爭中立有戰功。

楊堅早就耳聞高熲精明強幹,且通曉軍事,足智多謀,於是派遣心腹楊惠去勸說高熲投靠自己。高熲欣然受之,所以,楊堅對高熲極為信任。

楊堅獨攬朝政後,為奪取北周政權,對北周宗室進行排擠乃至殺戮,並在各州安插自己的親信,從而引起北周宗室的不滿。在朝廷諸將畏懼不敢受命平叛的情況下,高熲主動請纓。楊堅便命高熲為監軍,統一指揮各部隊。

高熲將計就計,乘其後撤之機,揮軍搶佔河灘陣地,在軍隊全部渡過河後,高熲命令把橋燒掉,以絕士卒反顧之心。這樣,高熲軍的士卒奮勇向前,大敗尉遲惇,使其十萬大軍非死即降。高熲乘勝進軍,粉碎了尉遲迥的反撲,共殲敵軍十四萬人,逼得尉遲迥自殺,並擒獲尉遲惇等,取得了平叛的勝利。高熲班師,得封義寧縣公,遷丞相府司馬。

忠言逆耳,高熲之冤

楊堅篡權後,朝廷諸命官的權勢及被信任程度沒有能與之相比的。高熲不是圖功好利的人,執意傳位於蘇威,楊堅批准了高熲的請求。不久,由於突厥屢屢入侵,騷擾邊民,楊堅又恢復了高熲原來的官職,並任命高熲為左衛大將軍,鎮守邊關。高熲在抗擊突厥過程中戰功顯赫,楊堅對高熲大加賞賜,任命高熲為新都大監。同時,當時的一些規章制度也皆出自高熲之手。楊堅信任高熲,進而又提擢高熲為左領軍大將軍。

楊堅於公元581年廢掉周靜帝自立後,積極準備,醞釀統一。高熲在隋統一過程中竭盡全力,為隋朝統一中國立下了卓越功勳。

二、文治斐然,居功不驕

楊堅建隋後,高熲被任命為隋朝的第一任宰相。由於高熲的才幹出眾,功勳卓著,楊堅對高熲頗為尊重和信任,這反倒引起一些人的惱恨和妒忌。一些人,如右衛將軍龐晃及將軍盧賁等在隋文帝楊堅面前進高熲的讒言。他們弄巧成拙,都被隋文帝罷了官。再如尚書都事姜曄、楚州行參軍李君子同奏高熲,把水旱不調歸罪於高熲,兩個人也被隋文帝削職為民。

忠言逆耳,高熲之冤

高熲的夫人得了病,隋文帝親臨探望,這在一般大臣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雖然這樣,高熲仍是小心謙遜,不敢居功自傲。

高熲在隋文帝楊堅篡位過程中立下卓越功勳,為隋王朝的統一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為鞏固這一新王朝出力獻策。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文武全才之人,也避免不了一連串的貶謫,並最終被冤殺。

三、忠直敢言,冤死帝手

隋文帝楊堅在中國歷史上是個有名的性多猜忌、不敢信任大臣的帝王。所以,他對高熲也是不能始終如一地給予信任的。隋文帝與高熲的關係,是封建制度下君與臣的關係,也即統治與被統治、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這種家天下的統治機構是絲毫不容許外姓人,即其他大臣所參與染指的,而高熲恰恰冒犯了隋文帝的"圈裡人"。

首先是他不同意廢皇太子楊勇而立楊廣,由此觸怒了隋文帝及楊廣的生母獨孤皇后,進而又得罪了幼太子楊諒。之後,一再與篡位的淫暴之君楊廣的思想相忤並逐步被疏遠、貶遷。隨之而來的是一些小人的落井下石,讒言、構陷相加,一步步地將高熲送上了斷頭臺。即便是對於因篡位而當上皇帝的隋文帝楊堅來說,更加深忌自己的大臣擁有重權,用自己的手段來對付自己,這也是隋文帝時刻提防的。

忠言逆耳,高熲之冤

在隋滅陳時,晉王楊廣領兵,高熲為元帥長史。在佔領陳都建康後,俘虜了陳後主及其眾嬪妃。淫亂的楊廣欲收納陳後主的寵姬張麗華,並下令殺了張麗華。楊廣因此十分惱恨高熲。

楊廣是隋文帝楊堅的次子,因善使伎倆,博得了楊堅的喜歡。楊堅有意廢長子楊勇而立楊廣為皇太子,為此事問於高熲。高熲說,長次有序。獨孤皇后因此懷恨在心,想暗中除去高熲。當高熲夫人死後,獨孤皇后勸說隋文帝楊堅給高熲再娶,而高熲未聽隋文帝之言。在高熲的一個妾生了孩子後,獨孤皇后又進讒言說高熲的不是,於是文帝開始疏遠高熲。

楊堅想討伐遼東,高熲上諫認為不可。楊堅不但沒有聽從,卻反讓高熲做元帥長史,跟隨漢王楊諒征伐遼東。因遇大雨,很多士兵染上疾病死去,出師不利還朝。獨孤皇后又在楊堅面前搬弄是非,又因漢王楊諒年少,楊堅把軍中一切事物交給高熲。高熲秉公辦事,對於楊諒所言不當者多不採用。

不久,上柱國王世積因罪被處死,而高熲也受到了牽連。楊堅此時已有除掉高熲之意,便想利用此事辦高熲的罪。後因大臣保舉,高熲才免遭殺身之禍,只被罷去了宰相職務。然而,楊堅的寬容態度只不過是一時的而已。

高熲免相,由是門前冷落鞍馬稀,勢利小人趁機落井下石。高熲身邊的人檢舉高熲,楊堅聞聽大怒,下令將高熲囚禁在內史省並審問高熲。更有人添油加醋,請斬高熲。只是因為楊堅怕連殺大臣引起朝臣不滿而才未殺高熲,但又進一步把高熲削職為民。

忠言逆耳,高熲之冤

當年高熲做僕射時,高熲母親曾告誡過他為官要慎重,因此,高熲經常怕發生禍變,並曾幾次辭官不做。此時,高熲被削職為民,反而覺得欣慰,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禍患了。

楊堅死後,楊廣繼承了皇位,又起用高熲為太常卿。楊廣與高熲在平滅陳朝時,就因陳後主寵姬張麗華一事已結下怨恨。楊廣即位後,更加荒淫無度,致使朝政日非,民不聊生。高熲險死於楊堅之手,楊廣就更是荒淫無度、貪暴無常之君。高熲真是伴君如伴虎,在劫難逃了。

楊廣即位不久,就下詔蒐集已被滅的周、齊等國樂伎以供自己娛樂。高熲上奏:"此樂已經廢除很久了,現在如果複用,恐怕一些無識之徒棄本逐末,互相教習"。對如此忠諫之言,煬帝反倒很不高興。

大業三年隋煬帝巡視北部邊塞。隋煬帝一行到達榆林時,為了向突厥顯示自己的威風,隋煬帝令宇文愷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且十分豪華的行宮,大宴突厥啟民可汗及北部各族酋長貴族且恩禮過厚。對此,高熲認為過於奢華,沒有這樣做的必要。高熲屢屢直言,毫不避諱,一宗宗、一事事,本為隋王朝的時事著想,實為煬帝昏庸、國勢江河日下擔憂。然而,煬帝忠言逆耳。所以,高熲的忠諫反為自己的死出具了罪名。公元607年,隋煬帝以"謗訕朝政"的罪名,詔殺了高熲,高熲諸子也被遷徙戍邊。一代功臣,隋朝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就這樣死於非命。

忠言逆耳,高熲之冤

高熲死後不久,短命的隋王朝也很快被農民起義的洶湧巨浪所吞沒了。

總結:

高熲是隋朝的第一任宰相,在隋王朝開國創業、統一南北、安定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不世之功。唐太宗把高熲和中國歷史上三國鼎立時期的蜀漢賢能宰相諸葛亮並列,並且認為隋朝的興亡與高熲的在位、去職和被殺緊密相連,並要他的大臣向高熲這樣的"賢相"學習,足見高熲其人在號稱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了。


參考文獻:

《復魯絜非書》

《史記》

《高熲的人物生平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