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万安公墓


海淀区万安公墓

万安公墓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路万安里1号,此地叫龟蛇汇,因有积水潭,盛产金纹丹睛龟和黑质红章之蛇,体皆清秀,性也灵驯,因以为瑞,乾隆皇帝闻之,前往验看,信然,钦天监谓:山川灵气所钟,故产此灵物,因此划为禁地,百余年后,这里的沼泽地逐渐消失,但土地肥沃、草丰水美,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当初留守此地守护禁地的人们便在此定居下来,世代以耕种为生,人数也由最初的几个人繁衍为几十人,后来逐渐形成一个小村落,由于村落西边的香山南麓有万安山,故称“万安里”,是北京地区最早的现代型公墓安公墓,1928年,中华民门国北洋内政部颁布了一个公墓条例,条例鼓励各大城市自选合适区域建立公墓,以改善城市周边环境,废除盛行已久的私墓,12月初,北平市政府令土地局、社会局等相关部门在城外寻找空旷地带建立公墓,工作人员几经周折后,拟建的公墓皆因地理位置原因不能快速确定下,1928年时任北洋政府交通部司长的蒋彬侯在京西购置了一块土地,准备用这块地开办学校,由于其笃信风水之说,加之政府正在筹划建立公墓,于是就与时任“恒生营造厂”经理的王荣光合作,将此地辟为公墓,因此地位于香山南麓余脉万安山正南,故称“万安公墓”,创建于1930年,蒋彬候王荣光合办墓地的申请,很快得到了政府的批准和支持,北平市政府派人实地考察后,认为“该处地址确系高爽平原,方圆约一百余亩,地势极为空旷,西为万安山,北为香山,东南为玉泉山,四围并不邻近村落,该地址并已筑有庄院,若再加以修葺添盖,即足敷用,颇状观瞻,且已修有土马路一条,直接香山马路大道,交通也甚为便利,以之筹建公墓,至为适宜,”于是王荣光出钱、蒋彬侯出地,北京地区历史上第一座现代公墓建立了,万安公墓的建立,解决了北洋政府开办公墓的燃眉之急,是促和谐、利公葬、惜土地、惠民生的大计,由于政府将建立公墓作为慈善事业来抓,在当时颇受媒体的广泛关注,1931年9月初,万安公墓在西城辟才胡同内设立办事处,《民国日报》还以《万安公墓办事处成立——工作甚为紧张》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1961年由北京市民政局正式接管,“文化大革命”期间,万安公墓遭受极大破坏,1978年起陆续进行修复,公墓整体由著名建筑设计师王荣光设计,公墓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在其墓地建设上按金、木、水、火、土顺序为号,划为5区,区内又以《千字文》、《百家姓》为组号,5个区没有等级分别,但墓穴有福、禄、寿、喜、荣5种规格,公墓中安葬着革命烈士、社会活动家、昔日军政要人、科学家、文学艺术家以及侨胞、外国友人等,现为海淀区第四批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