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读后有感:探究经典比现言读后印象更深刻的原因

《呼啸山庄》是一部复仇小说,男主角希克厉小时候被收养,但他在家庭里受到了其他成员的侮辱,在与家里的小姐卡瑟琳恋爱无果后,他出走致富回来,报复原先收养他的家庭以及卡瑟琳的夫家。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英国作者艾米莉·勃朗特,也是《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亲妹妹。这部作品一面世,与《简·爱》的大受欢迎不同,《呼啸山庄》遭到了很大的抵制,甚至是非常刻薄恶毒的评论。

“是哪一个人写出这样一部作品来,他怎么写了十来章居然没有自杀?”

“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应该改名为《枯萎山庄》才对。”

但是到了现在,这部作品在读者的眼中却是一部不输于《简·爱》的伟大作品。


《呼啸山庄》读后有感:探究经典比现言读后印象更深刻的原因

勃朗特姐妹的故乡

复仇小说这种类型在当前的网络小说里还是比较常见的。但往往网络小说是将复仇作为一条导火线更多的笔墨还是写复仇路上遇到的困难与奇遇,主人公一一克服后,就复仇成功了,除此之外还能收获爱情与事业。

《呼啸山庄》的重点始终是放在复仇上,主人公的人生前期不顺,归来后复仇之路却非常顺畅,他目的非常清晰,只为复仇而复仇;娶妻是复仇,撮合儿子与其表姐结婚也是复仇。

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次想放弃继续读下去,因为觉得这人物实在是不可理喻,这本书刷新了我对人性“恶”的认知。

我不理解为什么有希克厉这样残暴性格的存在,以及诡诈恶毒的心机,为了毁灭,不惜连自己的儿子也计算在内。他可以说没有人性,或许以前有一丁点,但是随着卡瑟琳·欧肖的死亡也消失了。

我也不理解卡瑟琳·欧肖,已经结婚了,却又明目爱着希克厉,甚至要求丈夫与情人好好相处。

还有希克厉的妻子伊莎蓓拉在知道丈夫是喜欢她嫂子的时候,喜欢上了他,还与他私奔;在一开始受到丈夫的暴打,被仆人劝说离开时,也一直没有离开,直到后来怀孕了实在受不了,才逃离了。

《呼啸山庄》读后有感:探究经典比现言读后印象更深刻的原因

我觉得书里的很多人都是不健康的,性格扭曲得实在是让人无法想象。当然不能排除这是因为时代的原因,不同的时代教化让那个时代的人有了那个时代专属的烙印。但抛开时代,我仍然觉得这些人物与当时的其他人比起来是不健全的。比如《简·爱》里的简,至少还有追求,有一种向上的精神。但在《呼啸山庄》里,我没有感受到一丝生气,更多的是压抑与暴力。

后来,看了作者的介绍,心里才逐渐有点明白了,因为作者本身就一直在一个地方,没有离开家乡到各处看看。因此视野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使得作者描述的故事,始终围绕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发生的场景其实是一块很小的区域。不像现在的小说,主角天南地北都跑过了,有些甚至还上天土地,这样的文字看起来心境也跟着开阔。

这其实又有点矛盾,作者这“一分三亩地”集中起来的内容反而让人印象深刻,久久难以忘怀。

反观现在的网文,内容几百章上千章,但很多看后都记不住,即使看的时候很入迷,很愉悦,但过后什么都没留下来,只记得自己隐约是看过这文的。

《呼啸山庄》看后觉得内容很充实,但正文也就三十四章,这个感觉有点像老版西游记,我们都以为有很多集,但其实也就25集。

究其原因,应该就是写作课上老师所说的写文章要“重密度”的缘由吧。《呼啸山庄》要写复仇,那么一切都是围绕这点来写,除了人物之外,景色也好,动物也好,就算是窗户的帘子也会有其烘托作用。书里没有多余的描述,所有的语句都是精简过再精简,一句话包含了很多内容。而当下大多网文,用了太多的笔墨去写一些相关性不大的地方,就像一块湿了水的海绵,一握紧,水都下来了,手中就只剩下小小的一块。而《呼啸山庄》无论你怎么握,它都是一块砖头。

《呼啸山庄》读后有感:探究经典比现言读后印象更深刻的原因

很庆幸自己坚持读完这本书,没有在多次对人物的行为表示不理解时结束阅读。

最后看完译者序,才知道原来书里这些人物的行为都是由强烈的“爱”与“恨”这两种情所驱使,施虐的人可以没有人性,被虐的人还心甘情愿。而我因为没有体会到人物之间这直冲天穹的 “爱”与“恨”之情,使得我看到的只是人物的表面性格以及他们之间的事件,而且还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心理与行为,确实是不太妥当。

这本书值得我们一看再看,相信每一次阅读都能带给我们全新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