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呼啸山庄》:一部复仇的史诗,背后却是对爱与尊重的歌颂

《呼啸山庄》是英国小说史上熠熠生辉的星光,作者爱米丽·勃朗特,与其姐姐夏洛蒂、妹妹安妮又组成了“三姐妹星座”,交相辉映。

姐姐夏洛蒂的《简爱》与爱米丽的《呼啸山庄》在同一年发表,但是,与《简爱》一问世就备受好评不同,《呼啸山庄》引起了不少负面的评价。有评论说,这是一部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有评论认为其叙事结构乱七八糟、拼拼凑凑,不成体统。但是爱米丽当时恶疾缠身,并没有机会为自己的作品辩护,在小说发表后的一年她就去世了,年仅30岁。

《呼啸山庄》:一部复仇的史诗,背后却是对爱与尊重的歌颂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呼啸山庄》越来越受到推崇,那种至死不休的爱情直击人心,引入局外人的叙事视角也被视为大胆创新,评论界还形成了一股“爱米丽热”。就这样,爱米丽凭借一部小说而享万世之名。

著名的英国当代作家毛姆推荐《呼啸山庄》为世界文学十部最佳小说之一,他写道,“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著,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

小说中,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这种“灵魂共振”的爱情震撼人心,希思克利夫的复仇也尽显爱的极致和疯狂,大部分的评论也都聚焦在这一代的爱情和报复,并称这是一部复仇的史诗

每次读到他们的爱情,我都会生出一种置身于乌沉沉的的天空之下、立于空旷的荒野之上的悲怆。但最后,我总能拨开乌云、洗散阴霾,这不是因为希思克利夫的幡然醒悟,而是第二代主人公凯茜与哈顿的爱,在狂风暴雨中温润地渗入人心。

人们越是对爱而不得感到惋惜,就越透露出内心对完满爱情的渴望。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同样的“相爱”,同样的“背景”,为什么第一代的爱情在轰轰烈烈之后,落得个唏嘘不已,而第二代的爱情却在恶劣的复仇中悄然完满?

下面,我将从家庭软环境爱情成长性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到底是什么导致两代人的爱情出现了不一样的结果。

《呼啸山庄》:一部复仇的史诗,背后却是对爱与尊重的歌颂

(凯瑟琳与女儿同名,为了方便区分,下文中女儿用昵称凯茜来称呼)

01家庭软环境给予的安全感,影响着两代人在爱情面前做出不同选择

家庭环境包括两种,一种是硬环境,主要包括物质条件、资源分配、生活方式、父母文化水平等一些可以看得见、可量化的指标;还有一种是软环境,包括家庭结构、教养方式等一些看不见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笼统来说就是家庭氛围。

由此可见,为什么一些相似的家庭环境却塑造出不一样性格的孩子,这是因为我们看得见的只是家庭硬环境,而看不见的软环境才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在小说《呼啸山庄》中,爱米丽就为两代人安排了比较相似的家庭硬环境。

凯瑟琳与凯茜,前者是呼啸山庄的小姐,后者是画眉田庄的小姐,物质条件同样优渥,分配到的生活资源也是极好的,父母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这造就了母女俩都对生活抱有极大的热情,同样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她们都像太阳。

但这是两个不一样的太阳,凯瑟琳是热烈又刺眼的,甚至可以将人灼伤。她顽劣任性,从小就可以将所有人都折腾到不得安生,为人处世暴躁而粗鲁。小说中说道,有一回,女管家奈丽不听她的指挥,她就恶狠狠地掐拧奈丽的胳膊,奈丽的胳膊一下子青紫了一片,被奈丽揭穿以后,她还使劲儿地扇了奈丽一个耳光。

《呼啸山庄》:一部复仇的史诗,背后却是对爱与尊重的歌颂

而凯茜却是温暖和舒适的,她没有母亲身上的粗鲁和暴躁,用奈丽的话说,“她生起气来从来不暴跳如雷,动起情来也从不猛烈发狂,而是既深切又温柔。”

凯瑟琳和凯茜的性格差异,其实就是由家庭软环境造成的,小说中特别体现了父亲的教养方式。

首先,我们来看看凯瑟琳的父亲老恩肖的教养方式。老恩肖是严肃的,他定下规矩来束缚自己的孩子,却不去管细枝末节。当凯瑟琳惹怒了父亲,又向父亲撒娇求饶的时候,总是换不来父亲的一句软话,老恩肖会说,“我可无法爱你,你去请求上帝的宽恕吧,你母亲和我一定都后悔养了你。”一开始凯瑟琳听到这些话,伤心得哭了起来,但次数多了,她也倔了起来,变本加厉地做父亲不喜欢的事情。

当老恩肖发现凯瑟琳和哥哥欣德利都不像他想象中那么温顺懂事的时候,他是失望的。而他看到收养的流浪儿希思克利夫是乖巧温顺的,就越来越偏爱,任何人都不得说一句希思克利夫的不是。偏爱使得家庭结构失衡,打破了家的和谐。

老恩肖的教养方式很粗暴,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温顺,但是他从来不教育孩子如何做。希思克利夫是真的温顺吗?未必,这是他的自我保护而已。但是凯瑟琳变本加厉地与他作对,却是为了引起他的注意,希望得到他的重视。

这种教养方式,不仅加剧了凯瑟琳性格中粗鲁暴躁的部分,还让凯瑟琳极其缺乏安全感。这使得她长大以后,贪恋林顿给予安全感和稳定,因此不敢冒险选择与希思克利夫在一起。

《呼啸山庄》:一部复仇的史诗,背后却是对爱与尊重的歌颂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凯茜的父亲林顿的教养方式。凯瑟琳去世以后,林顿心灰意冷,他辞去了职务,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就限制在田庄内,最远也就去到凯瑟琳的墓地。幸好,还有凯茜。消沉了一阵后,林顿就将自己的爱都倾注在凯茜的身上,并亲自承担起了凯茜的教育。

凯茜不仅备受父亲的宠爱,也学习到了父亲的温和仁厚。整整十二年,她只和父亲在田庄地界内生活,父亲是她的天地,书籍是她的精神粮食,家庭氛围非常和谐。林顿的教养方式,给凯茜带来了十足的安全感,这使得她长大后,即使身陷冰冷压抑的呼啸山庄,也愿意积极去营造和谐的氛围。

不仅凯瑟琳与凯茜有着相似的家庭硬环境,希思克利夫与哈顿的家庭环境更相似。希思克利夫是弃儿,被收养到呼啸山庄的时候,虽然备受老恩肖的宠爱,但老恩肖每多一分宠爱,他在私底下就多受到一分虐待。不仅少爷欣德利恨他抢走了父亲的爱,山庄的仆人也看不起他。老恩肖死后,欣德利更是疯狂报复,三天两头挨鞭子是常事,更狠的是,欣德利不让他接受教育,打发他做一个仆人,最终让他成为一个粗鄙的人,使得他与凯瑟琳无话可说,渐行渐远。

在希思克利夫的概念中,其实就没有过安全感这回事,因此后来他听到凯瑟琳说“嫁给他就是贬低自己”的时候,满怀怨恨转身而走。

《呼啸山庄》:一部复仇的史诗,背后却是对爱与尊重的歌颂

后来,在希思克利夫实施报复的时候,不仅取得了欣德利所有财产,还为哈顿炮制了一个与他类似的童年,他说,

“我倒要看看,这一棵树要是有同样的风来吹弯它,是不是也会和那一棵一样长得歪歪扭扭的!”

其实,在呼啸山庄还是哈顿父亲欣德利的时候,哈顿也没过过什么好日子,欣德利沉浸在失去妻子的痛苦中,用酒精和赌博麻醉自己。欣德利一发酒疯,哈顿就要躲到橱柜去,有一天躲得慢了 ,直接被欣德利丢下楼,幸好恰好被希思克利夫接住。

呼啸山庄落入希思克利夫之手后,哈顿变成了仆人,这是希思克利夫的报复。希思克利夫放任哈顿天性中不好的缺点,不让他接受教育,目的是要将他变成一个粗鲁的、没有教养的下人,就像欣德利当初对待他的方式一样。可希思克利夫万万没想到,在哈顿的眼里看来,相比于对他不闻不问的父亲,希思克利夫的呼来换去反而让他有了安全感。这份安全感使得哈顿不会抛下一切离开,也就给他自己与凯茜一个转机。

总结来说,小说中两代人有着看起来相似的家庭环境,但是家庭软环境使得他们成为不一样性格的人,并且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的安全感,这影响了他们未来在爱情中做出的选择,也影响了爱情的结果。

02好的爱情让人成长,凯茜与哈顿在相处中学会了“尊重”,这是他们爱情圆满的根源。

很多人都认为,好的爱情是命中注定的,两个人应该心有灵犀,一个人眼神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任何事情不需要多说就能完美解决。正如凯瑟琳与希思克利夫“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灵魂相通,让人震撼又羡慕。

但在我看,好的爱情需要两个人一起努力去消除差异,并从中让人成长,而两个人成长后又反过来巩固了爱情这就是爱情是成长性

小说中,希思克利夫默默地记录着凯瑟琳与林顿交往的日子,并拿出这个日历向凯瑟琳诉说不满,觉得凯瑟琳冷落了他。而凯瑟琳仿佛被揭穿了一般,大怒道,“这有什么意思呢?难道我就得老是陪你坐着?你又能谈出些什么?你什么都不懂,什么话也不说,就像个哑巴。”

希思克利夫听完凯茜的话,失望地说,“你从来没有告诉过我,我说话太少了。”

希思克利夫被打发为仆人后,需要整天干活,早年受到的教育也已经渐渐丢失,当他发现自己难以和凯瑟琳并驾齐驱之后,他放弃了努力上进,与凯瑟琳缺少共同的语言;而凯瑟琳也只顾着与林顿交往,还埋怨希思克利夫与她无话可说

《呼啸山庄》:一部复仇的史诗,背后却是对爱与尊重的歌颂

即使心有灵犀如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也是存在差异的,而面对差异,他们并不沟通,也没有互相帮助;当不得不沟通的时候,他们却互相指责。

爱米丽也为凯茜与哈顿也安排了相似的命运,但是这两人的做法却大为不同。

一开始凯茜嘲笑哈顿的不识字和口音,但哈顿喜欢凯茜,他自己默默地识字,并偷偷地拿凯茜喜欢的书来读,希望能与凯茜能讲得上话。凯茜却误会了哈顿的这种做法,她指责哈顿偷她的书,是为了让她不能读书,成为一个和他一样粗鲁的人。两个人闹得水火不容,因为受到凯茜的侮辱,哈顿把书烧掉,并发誓再也不看书了。

可后来,凯茜意识到哈顿是因为喜欢自己才努力上进的,她非常后悔,想尽各种办法弥补,比如故意大声地读书让哈顿听见,并在精彩处停下,将书放在桌上。不过,心灰意冷的哈顿倔强地不肯领情,

最后凯茜决定先开口道歉,并给了哈顿一个吻,承诺以后教他读书。

《呼啸山庄》:一部复仇的史诗,背后却是对爱与尊重的歌颂

哈顿为了与凯茜有共同的话题,选择了努力去学习;而凯茜在意识到自己伤害到哈顿的时候,也是积极弥补,并率先认错,使得他们的爱情迅速发展。

不仅如此,凯茜在与哈顿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了爱情中最重要的品质——尊重。

凯茜在呼啸山庄与哈顿热恋的时候,以为希思克利夫已经是两个人共同的仇人了。在一次与希思克利夫的冲突中,凯茜骂希思克利夫不但拿走自己的财产,还拿走哈顿的财产,未了,还略带得意地说:“要是你揍我,哈顿就会揍你。”

这下彻底激怒了希思克利夫,他抓起凯茜的头发,就要对凯茜进行一次毒打,哈顿挺身而出阻止了希思克利夫。但事后,哈顿对凯茜说,他不愿意听到任何人在他面前说希思克利夫先生的坏话;他宁愿凯茜辱骂他自己,也不愿意她辱骂希思克利夫。

凯茜大为恼火,可哈顿又说了一句,“要是我说你爸爸的坏话,你有什么感觉?”凯茜这才意识到,希思克利夫对哈顿而言居然是父亲一般的存在,如果要让他一下子切断这种纽带,逼他选择自己还是希思克利夫,实在是太残忍了。

凯茜选择尊重哈顿,从那以后,再也没在哈顿面前说过希思克利夫的不是。

《呼啸山庄》:一部复仇的史诗,背后却是对爱与尊重的歌颂

现在,我们能看到,是爱与尊重让凯茜与哈顿取得完满的结局,就像奈丽所说的一样,他们俩的心都往一个地方想:

一个想爱,也想尊重别人;另一个想爱,又想受人尊重——他们不达目的不肯罢休。

诚然,希思克利夫贯穿整部小说,他极致的爱与恨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一部爱情复仇的史诗,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在恶劣的复仇的中,凯茜与哈顿的爱情渐渐生根发芽,这使得希思克利夫最终放下了仇恨,也体现了小说对爱与尊重的歌颂。


读书观影,感悟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