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富美抛弃穷初恋的故事《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是一本有血有肉的小说,刻画的人物非常生动,虽然算不上活泼,甚至听起来非常阴暗,却不能不说它活灵活现,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活的个性,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符合各自的性格。

我们先说说主要的人物西斯克利夫,他是本书的关键,这本书主要描写他的爱与恨,以他为骨架,任何故事的描写都是表现他的爱恨情仇。他本来还算一个可怜的孩子,从他被捡回来开始,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爱与恨。起初,是被大家憎恨,因为他抢走了主人对凯瑟琳和欣得利的爱,主人越是偏爱他,别人就越恨他,这时,除了主人,别人的恨,几乎不会触及他的灵魂,他根本不放在心上,就像看不见一样。

后来,凯瑟琳喜欢他了,主人不在了,即使别人都恨他,欣德利把他贬成仆人,极尽所能的折磨他鄙视他,却对他来说毫无意义,他在乎的只有凯瑟琳的爱,只要有她在,他什么都能忍受,什么苦都可以忍耐,只是心中已经充满了报复的念头,却并不绝望。

可是,凯瑟琳也离开他了,她要和林顿结婚,这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消息,一切都没了意义,一切都不再有盼头,如果还要活下去,那么就只有心中的仇恨,是报复让他坚持了下去,让他不至于死去。

凯瑟琳希望他活着,却又不给他希望,他只好捧着仇恨,披荆斩棘,运用各种恶劣的手段,去追逐活下去的理由。难道不是这样吗?一切都如愿以后,他再也无法活下去了,他时时刻刻看到凯瑟琳在眼前,他觉得死比活着更幸福。

极致的爱,得不到,便转化为极致的恨,爱越深,恨便越浓,他的这一生,充满痛苦和悲剧,或许唯一能称得上美好的,是他的结局,他死的那么幸福,嘴角甚至还挂着微笑,即使那微笑像恶魔一样恐怖,至少他自己觉得幸福。

我们可以说是他的性格奠定了这一切,也可以说,是现实逼出的这一切,如果他能和凯瑟琳结婚,或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如果他有机会像哈里顿那样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至少哈里顿就变好了,即使他原来多么的粗俗。

悲剧的性格,加上悲剧的环境,西斯克利夫想不有悲剧的一生都不行,这或许就是小说的成功之处,人物自有他的命运,任作者本人也难以撼动。

接着,我们来谈谈凯瑟琳,至始至终,我对她最大的印象就是冲动和鲁莽,虽然她的可爱无处不在,她的美丽和善良也无法忽视。她对西斯克利夫的爱很真,也很深,可是这并没有给他带去快乐,反而因为这份爱,伤害了许多无辜的人,比如她的丈夫林顿,丈夫的妹妹伊莎贝拉。

冲动的嫁给林顿,随口就把伊莎贝拉的秘密当作笑话讲出来,她的性格似乎还停留在小女孩的阶段,即使她已经十七八岁了,当然,这个年纪并不算大,在没有合适指导的情况下,很容易做出荒唐的决定,我认为迪恩太太并不是一个好的引导者。

当然,我们也不能太多的责怪凯瑟琳,毕竟,她也没有多少机会受到温馨的教导,她的天性善良,即使已经发觉自己真爱的是西斯克利夫,她也没有冲动的离开林顿,她因为林顿的爱而爱他,不愿伤害林顿。在她最后的日子里,虽然林顿的照顾无微不至,但她渴望的却是荒原,一颗想放飞的心,却坦然的接受了温柔的禁锢,这种煎熬,只有她自己明白,如果孑然一身,她或许早已飞跑着出去了。

她感情专一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和林顿一家的接触让凯瑟琳变得文雅安静,她甚至爱上了这样的生活,可是心里却并没有忘记西斯克利夫,一直到她死亡,她的内心深处都被西斯克利夫占据。当然,也不得不说,对西斯克利夫的爱,源于她自己内心的需要,只有西斯克利夫最了解她,和她最相投,林顿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在爱她,不管如何爱,都不及西斯克利夫用她想要的方式爱她,这就是林顿悲剧的所在之处,如果林顿能给到她西斯克利夫一样的爱,那悲剧很可能不存在了。

《呼啸山庄》的主线人物,是讲故事的迪恩太太,她讲了这个故事,虽然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是大部分时候,她只是讲述故事,让听故事的人自己去体会,在她需要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她总是明确的告诉听故事的人,这样既满足了第三人称的描写,又增加了一个仆人的亲身感受,更表现了故事的真实性,故事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读完以后给人的真实感觉,它在不知不觉中做到了。

对于迪恩太太这个人,我既暗中佩服,又倍感刻板。佩服,在于她经历了那么多,仍然向善,而且她是西斯克利夫和凯瑟琳身边唯一一直向善,又善始善终的人,一时的善很容易,一辈子的善却很难,她能在任何时候,都有明确的善念,同时又那么符合仆人的身份,这实在难得,比起约瑟夫和齐内这些仆人来说,她已经算得尽善尽美了。

可是,我心里还是忍不住有刻板的印象,她对凯瑟琳的说教,就像一个忠诚刻板的教徒,从来都是那么一套,她心地善良,却从不去主动理解别人,比如西斯克利夫,她从来不想站在他的角度考虑,她在画眉田庄对凯瑟琳的劝导,也一直说林顿多么多么好,凯瑟琳不该不一心一意的爱他。她不理解,不理解凯瑟琳对西斯克利夫的爱,即使她看着这两位长大,感同身受,但她不去理解,也从没有尝试去理解,反而觉得他们太离经叛道。

当然,作为一个仆人,她是完全够格的,甚至超越了仆人的职责,担起了朋友的责任,但是作为一个人,却显得刻板和狭隘。

最后,我们再说说哈里顿,开篇不久,他就出现了,但并未作为主要的人物,但他绝不可少,不仅为了表现西斯克利夫的恨,也为了小说结尾的美好转变。西斯克利夫因为恨欣德利,便决意把欣德利儿子哈里顿变得粗俗愚蠢,于是既不教这个孩子文雅,也不教他知识,从来都以粗俗蛮横做榜样,结果也确实如此,可哈里顿生性淳朴,这为后面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哈里顿或许是小说里除过凯瑟琳以外,唯一不恨西斯克利夫的人,不但不恨,甚至还有一点爱存在,表现在西斯克利夫的葬礼上,哈里顿是唯一一个诚心诚意悲伤的人,即使知道过去的事情,却仍然不去恨西斯克利夫,不去争本属于他的财产,这多么难得。

或许,作者这样描写哈里顿,也是在给他最后得到幸福做伏笔,毕竟他如此的好,值得上那么美好的幸福,拥有爱情,又拥有财富。试想,如果西斯克利夫也有哈里顿这样一个机会,那该是多么美好的场景,或许野兽也能被驯服成绅士吧,谁又说得准呢?或许小说不能这么写,但是我们心中,总有这样的想象,西斯克利夫不是个彻头彻尾的大坏人,他只是被逼成了那样。

看完故事,我只想说,珍惜现在的美好,理解万岁!

故事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小说为我们叙述一个故事,为我们展现不同的人,不同的爱,不仅仅是为了展现宏大的场面,炫耀华丽的词藻,吹嘘离奇的故事,小说在于俘获人的心,让你的心中有书中的人物,除了感情的共鸣和深刻的理解,别的一律无能为力。《呼啸山庄》就是这么一本小说,从没有描写多么华丽宏大离奇之类的词藻,反而,为了烘托故事的情感,它一直在强调压抑和痛苦,这不是大部分人喜闻乐见的。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会觉得自己见少识浅,那些宏大的场面,精细的描写刻画,丰富华丽的词藻,我一辈子都写不来,心里大喊完了完了,我是多么的肤浅,没有那么宽广的见识和心胸,肯定写不出什么好东西。可是,看完《呼啸山庄》我又在悲痛之余心中窃喜,似乎并不需要多少华丽的描述,即使生活在乡村,也能写出好东西,这本书甚至连林顿家的沙发多少舒服都没有介绍,更别说衣服和饰品,更是毫不提及,但它仍然成功了。于是,我明白了,重要的是故事,是感情。

当然,我也明白《红楼梦》为何花巨大的篇幅描写宏大华丽的场面,它就是要衬托故事结尾的悲剧,当然这极度考验作者的见识,很显然作者相当合格。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崇尚简单快捷,巨大的信息和生活压力,让人不再有承受悲剧的能力,于是喜剧和玄幻,慢慢成了主宰,多么喜欢红颜一笑,又多么喜欢穿越的美女与把美女捧在手心的陛下,可是深邃的情感和真实的内心冲突,让谁去体会,又有谁去共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