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只有她的绝望带着希望但从不隐藏

“将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用仅有的力量拼凑起来”

——《呼啸山庄》

高一读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

——你还能再悲剧点么

最近读完《呼啸山庄》

——感觉可以更悲剧

小说虽然基于现实,但毕竟还要超越一下滴,谁规定一篇小说必须有喜有悲,有善有恶,谁又能给喜悲善恶一个明确的界限呢?

《呼啸山庄》:只有她的绝望带着希望但从不隐藏

——《呼啸山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英国十九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

仅有的三十年人生与英国动荡的三十年不谋而合

人生的苦难几乎都没怎么错过她

或许天妒英才,或许人间冷漠无情

艾米莉弃世而去

人们曾惋惜:如果不是过早地逝世,将会留下多少璀璨的篇章来养育读者的心灵。

作者用小说中人物的的爱恨纠葛,反抗,压迫,屈服,揭示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束缚、压迫、紧张的矛盾冲突。

——就像小说紧张、狂躁、压迫的节奏

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争取爱情与自由

顽强反抗落后的恶势力

纵然无果而终,但精神的升华是无法阻止的

凯瑟琳逆着哥哥邪恶的心思,世俗的眼光,伦理道德的不耻,一次次和自己心爱的男人见面,甚至毫不避讳心中强烈的爱意,直至死亡的那一刻,都尖锐地讽刺着冷眼旁观的人。

“他们是变啦,我肯定这儿的人都变啦。在他们的冷脸的包围下,去跟死亡相遇可多惨啊!”

她所认识的世界就是冷漠的,死亡还能给予她灵魂的解脱和自由,与死亡相比,冷脸的包围让她觉得更可悲!

正因为看到了反抗的无力,希刺克厉夫用了一种更为疯狂甚至扭曲的方式来报复一切人。洛克乌徳形容希刺克厉夫是“像锯齿一样地粗,像岩石一样的硬”的人。

小时候不断受到非人般的欺侮,长大了又被阻挡和心爱的人在一起,长久的仇恨积压在爆发的那一刻山崩地裂,疯狂的报复与毁灭在所难免,只不过希刺克厉夫却没有那份幸运,社会的反抗会带来社会的进步,而他的反抗依然改变不了现实、命运的安排。

其实,对于每一个疯狂的人,你所有的行为和语言都是无力的,因为疯狂不是一时兴起,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压抑,最后爆发,在外人看来,这就是一种病态的人生。

《呼啸山庄》:只有她的绝望带着希望但从不隐藏

——纵使反抗没有带来胜利,却带来了改变

凯瑟琳•林惇和林惇•希刺克厉夫的爱情命运

或许是其父母反抗带来的最好的结果

也或许是作者要让爱情战胜死亡的归宿

也许是她对社会终将进步,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期许

小说以希刺克厉夫的去世作为终结,似乎每一个人都呼吸到了新鲜空气,似乎头顶的阴霾散去了,这就可能就是作者的精神胜利——“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种反抗一定会在社会的进步中改变一些事情。

“然而如今当我希望过唱歌,

我的手指却拨动了一根无音的弦;

而歌词的叠句仍旧是

‘不要再奋斗了,’一切全是枉然。”

就像她的诗所说的,作者曾觉得她在命运的挣扎中看到了太多的无望,但她仍然充满希望,因为小说中出现了——丁耐莉,一个见证呼啸山庄命运浮沉,善良理智坚韧的女管家。

她陪伴两代小姐成长,她也受世俗所绊,她也受内心煎熬,她是唯一让小说中仅有的反抗得到结果的人,她想让她的小姐们得偿所愿但还要尽可能地去保护她们。

作者可能觉得耐莉就像一面镜子,所有人似乎都能从她那看到真实的自己,她将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却又能不失偏颇地给出结论。或许当时的社会就需要这样一面公正的镜子,能看到真实的丑陋,也能给予正确的指示。

《呼啸山庄》:只有她的绝望带着希望但从不隐藏

作者将自己一生的命运在小说中解刨

有向往有失落,有不满有反抗,有压抑有解脱

但却每每都隐藏着一丝希望

时间和改变会完成这深藏的美好愿景

我很喜欢小说最后的那段话:“我在那温和的天空下面,在这三块墓碑前留恋!望着飞蛾在石楠丛和兰铃花中扑飞,听着柔风在草间吹动,我纳闷有谁能想象得出在那平静的土地下面的长眠者竟会有并不平静的睡眠”。

平静的是现在的生活

不平静的是他们各自的人生

总归所有的不平静都将长眠

那个平静的时代已然来临

谁不向往爱情,谁又不向往自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