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嘯山莊》:只有她的絕望帶著希望但從不隱藏

“將一個四分五裂的世界用僅有的力量拼湊起來”

——《呼嘯山莊》

高一讀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

——你還能再悲劇點麼

最近讀完《呼嘯山莊》

——感覺可以更悲劇

小說雖然基於現實,但畢竟還要超越一下滴,誰規定一篇小說必須有喜有悲,有善有惡,誰又能給喜悲善惡一個明確的界限呢?

《呼嘯山莊》:只有她的絕望帶著希望但從不隱藏

——《呼嘯山莊》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英國十九世紀著名詩人和小說家)

僅有的三十年人生與英國動盪的三十年不謀而合

人生的苦難幾乎都沒怎麼錯過她

或許天妒英才,或許人間冷漠無情

艾米莉棄世而去

人們曾惋惜:如果不是過早地逝世,將會留下多少璀璨的篇章來養育讀者的心靈。

作者用小說中人物的的愛恨糾葛,反抗,壓迫,屈服,揭示當時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的精神上的束縛、壓迫、緊張的矛盾衝突。

——就像小說緊張、狂躁、壓迫的節奏

希刺克厲夫和凱瑟琳爭取愛情與自由

頑強反抗落後的惡勢力

縱然無果而終,但精神的昇華是無法阻止的

凱瑟琳逆著哥哥邪惡的心思,世俗的眼光,倫理道德的不恥,一次次和自己心愛的男人見面,甚至毫不避諱心中強烈的愛意,直至死亡的那一刻,都尖銳地諷刺著冷眼旁觀的人。

“他們是變啦,我肯定這兒的人都變啦。在他們的冷臉的包圍下,去跟死亡相遇可多慘啊!”

她所認識的世界就是冷漠的,死亡還能給予她靈魂的解脫和自由,與死亡相比,冷臉的包圍讓她覺得更可悲!

正因為看到了反抗的無力,希刺克厲夫用了一種更為瘋狂甚至扭曲的方式來報復一切人。洛克烏徳形容希刺克厲夫是“像鋸齒一樣地粗,像岩石一樣的硬”的人。

小時候不斷受到非人般的欺侮,長大了又被阻擋和心愛的人在一起,長久的仇恨積壓在爆發的那一刻山崩地裂,瘋狂的報復與毀滅在所難免,只不過希刺克厲夫卻沒有那份幸運,社會的反抗會帶來社會的進步,而他的反抗依然改變不了現實、命運的安排。

其實,對於每一個瘋狂的人,你所有的行為和語言都是無力的,因為瘋狂不是一時興起,它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壓抑,最後爆發,在外人看來,這就是一種病態的人生。

《呼嘯山莊》:只有她的絕望帶著希望但從不隱藏

——縱使反抗沒有帶來勝利,卻帶來了改變

凱瑟琳•林惇和林惇•希刺克厲夫的愛情命運

或許是其父母反抗帶來的最好的結果

也或許是作者要讓愛情戰勝死亡的歸宿

也許是她對社會終將進步,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期許

小說以希刺克厲夫的去世作為終結,似乎每一個人都呼吸到了新鮮空氣,似乎頭頂的陰霾散去了,這就可能就是作者的精神勝利——“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種反抗一定會在社會的進步中改變一些事情。

“然而如今當我希望過唱歌,

我的手指卻撥動了一根無音的弦;

而歌詞的疊句仍舊是

‘不要再奮鬥了,’一切全是枉然。”

就像她的詩所說的,作者曾覺得她在命運的掙扎中看到了太多的無望,但她仍然充滿希望,因為小說中出現了——丁耐莉,一個見證呼嘯山莊命運浮沉,善良理智堅韌的女管家。

她陪伴兩代小姐成長,她也受世俗所絆,她也受內心煎熬,她是唯一讓小說中僅有的反抗得到結果的人,她想讓她的小姐們得償所願但還要儘可能地去保護她們。

作者可能覺得耐莉就像一面鏡子,所有人似乎都能從她那看到真實的自己,她將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卻又能不失偏頗地給出結論。或許當時的社會就需要這樣一面公正的鏡子,能看到真實的醜陋,也能給予正確的指示。

《呼嘯山莊》:只有她的絕望帶著希望但從不隱藏

作者將自己一生的命運在小說中解刨

有嚮往有失落,有不滿有反抗,有壓抑有解脫

但卻每每都隱藏著一絲希望

時間和改變會完成這深藏的美好願景

我很喜歡小說最後的那段話:“我在那溫和的天空下面,在這三塊墓碑前留戀!望著飛蛾在石楠叢和蘭鈴花中撲飛,聽著柔風在草間吹動,我納悶有誰能想象得出在那平靜的土地下面的長眠者竟會有並不平靜的睡眠”。

平靜的是現在的生活

不平靜的是他們各自的人生

總歸所有的不平靜都將長眠

那個平靜的時代已然來臨

誰不向往愛情,誰又不向往自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