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人最爱的下酒菜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一场吃喝,有人无酒,没趣;有酒无肴,寡味。喝酒的时候有了下酒菜,就增添了一份笃悠悠的闲情。如果问大家最爱的下酒菜是什么?那恐怕“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宋人苏舜钦拿《汉书》下酒,清人宝竹坡拿《离骚》下酒。不过话说回来,喝酒吃菜不过图个舒心快乐,民国时那些老饕们的“下酒菜”下起酒来,才真的解馋。

张学良的“错菜”

张学良家有位厨师叫王宝田,烧得一手好家常菜,此人有一道拿手好菜叫“错菜”。每当深秋霜雪降临时,王宝田都会把各种新鲜蔬菜切碎,用虾油浸泡,入坛密封,腌制几个大瓦坛的错菜,再在第二年春天取出,给张学良解酒下饭。这道菜的特点是清脆香酥、嫩绿开胃,张学良称其为辽菜中小菜的代表。

梁实秋的“青蛤”

近代著名吃货梁实秋先生曾在《雅舍谈吃》中提到了一种小菜——青蛤。

“北平山东餐馆里,有一道有名的菜‘炝青蛤’。所谓的青蛤,一寸来长,壳面作淡青色,平滑洁净,肉微呈黄色,在蛤类中比较最具干净相。做法简单,先在沸水中烫过,然后掰开贝壳,一个个的都仰列在盘里,洒上姜末、胡椒粉,即可上桌,为上好的佐酒之物。”

鲁迅的“豆制品”

鲁迅先生爱吃,已经爱吃到我不知道用哪一种下酒菜来概括他的口味。同时他也好酒,总是呼朋唤友,每吃必喝。他和郁达夫喝酒的次数最多,郁达夫曾描述:“他对于烟酒等刺激品,一向是不十分讲究的。他的量不大,但却老爱喝一点。”

民国名人最爱的下酒菜

广和居的炒腰花、辣鱼粉皮、砂锅豆腐,还有西长安街龙海轩的拿手菜软炸肝尖都是鲁迅喜爱的下酒菜。他在小说《在酒楼上》还提到了几样:(辣酱要多的)油豆腐、茴香豆、冻肉和青鱼干。

油豆腐,即卤煮油豆腐。周作人在《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酒楼》中说,这种油豆腐长二寸,阔一寸,淡黄色,俗称长油豆腐。先在白水中煮至八九分熟,加入咸卤,再煮至软糯。酒店的卤汁是一般家庭难以复制的,因为酒店菜肴品种多、档次高,蒸煮后的汁水质地就更为稠厚入味。嘴刁的鲁迅也吃过泰升酒店的其他招牌菜,可还是对每块才3枚铜元的油豆腐情有独钟,想来喝一口甘甜的绍酒,咬一口饱含鲜卤的油豆腐,是一种很惬意的体验吧。

茴香豆是一种很亲民的小食,像孔乙己之类有钱买酒、无钱买菜的人也能吃得有滋有味。其制法虽简单,却也有讲究:必须是挑拣过的青色干蚕豆。以前还得加点孟山都的糖精(不加糖)。另外,酱油要好,曾有儿歌唱道:“谦豫同兴好酱油。”只有这两个牌子的酱油味道才更鲜美。如今茴香豆的制作不如从前认真,而外地人点此物大多是为了应景,吃了一次难有第二次。但鲁迅对此物,一来有感情,二来老友相见,自有不少话要聊,而茴香豆最能消磨时间,一口酒、几粒豆,正好畅叙旧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